在我心中,书柜是知识的宝库,是岁月的见证者,更是承载我梦想与情感的诺亚方舟。从童年到如今,那些或简易或精致的书柜,始终陪伴着我,见证了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它们的故事,串起了我人生的轨迹。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我对书的热爱却如野草般疯长。无论是散发着墨香的教科书,还是在书摊上精心挑选的连环画,每一本都被我视若珍宝。看着日益增多的书籍堆放在角落里,父亲心疼我没有合适的地方摆放,于是决定亲手为我打造书柜。
父亲虽然不是手艺人,但篾匠活,木匠活他都会做。尽管整日忙碌于生计,却有着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他找来几块粗糙的木板,在院子里支起工作台,开始了这项充满爱的工程。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蝉鸣阵阵,父亲在炽热的阳光下,专注地测量、切割、打磨。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的眼神始终坚定而温柔。年幼的我,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偶尔递上工具,满心期待着书柜的诞生。
经过几天的努力,两个简易的书柜终于完工了。它们质朴无华,没有精美的雕花,也没有亮丽的色彩,就是两个简单的木柜子,分上下两层。但在我眼中,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我小心翼翼地将书一本本摆放进去,一层放课外书,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书和连环画,仿佛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一层放课本,它们是我探索知识海洋的基础装备。每当我坐在书柜前,翻开一本书,便沉浸在那无尽的文字世界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安静而美好。
后来,我踏上了教书的道路,在镇上购置了一套二手房。当我走进那间卧室时,惊喜地发现里面留下了两个木质书柜。这两个书柜比父亲做的要精致许多,分四层,上面三层都有玻璃门,像橱窗一样,看得清里面的书籍。最下面一层有双开的木门,仿佛藏着无数的秘密。我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书籍安置进去,它们终于有了一个更宽敞、更漂亮的家。
这两个书柜,承载着我丰富的精神世界。最上层摆放着我喜爱的文学名著,《红楼梦》里的悲欢离合,《三国演义》中的金戈铁马,《简·爱》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每一本书都是一位跨越时空的挚友,与我倾心交谈。第二层是教育类书籍,作为教师,我不断从这些书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第三层放着各种杂志和散文集,闲暇时光,随手翻开一本,便能在短小精悍的文章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启发。最下面一层的木门里,珍藏着我学生时代的笔记和旧书,它们是我成长的记录,见证了我为梦想努力奋斗的日日夜夜。
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我坐在床头,柔和的灯光洒在书架上,也洒在我的书页上。我在书的世界里穿梭,与李白一同吟诗作赋,感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苏轼共赏明月,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柔情;和鲁迅先生一起针砭时弊,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书柜里的书,特别是《辽宁青年》一篇篇简短的励志故事,一首首追逐文学梦想的小诗……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塑造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书柜也是我与学生们分享知识的桥梁。每当我从书柜里挑选出一本好书,带到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时,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我无比欣慰。我会给他们讲《小王子》的故事,让他们懂得爱与责任;分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小女儿也常常站在我的书柜前,好奇地询问每一本书的内容,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同我小时候一样热烈。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柜上的书越来越多,有些书因为反复翻阅,封面已经磨损,书页也变得泛黄,但我依然舍不得丢弃。每一本书都有着独特的记忆,它们见证了我不同时期的心境和成长。有时候,我会随意抽出一本旧书,翻开它,那些曾经做过的笔记、折过的书页,都会勾起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如今,我依然喜欢在闲暇时整理书柜。轻轻擦拭每一本书的封面,按照类别和年代重新排列它们的位置。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那些读过的书,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我记忆的天空中。
我的书柜,不仅仅是摆放书籍的家具,它是我成长的伴侣,是我心灵的栖息地,是我知识的源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它始终如一地守护着我内心的宁静与对知识的热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我身处何方,只要看到那满柜的书籍,我便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它承载着过去的回忆,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知识的海洋里继续探索。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