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怨(散文)

墨寒星 18天前 44

云龙湖三面环山,沿着湖的东岸向南走去,远方的湖面上烟波浩渺,景色朦胧。这不禁让人想起,湖边那些烟云紧锁的山峦里是否还藏着不为人知的汉王陵墓,那些古老的弯柳下是否还掩埋着骸骨刀枪。因为这里曾是汉王故里,又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说不准哪块地方就埋着过去的老东西。

当年东坡先生在抗洪治水时看到四周的山泉汇到这里,他便想到了,若引上游丁塘之水注之,则此湖俨若西湖。后来先生就像他说的那样做了,和西湖一样他在这里也筑下了一道苏堤,并沿堤植杏。春来堤上的杏花与山花遥相呼应,组成了烂漫的花海。但纵有“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自在飞翔,纵有“逐浪攀藤芳草暖,驱船戏鹭过天际”的纵情于湖,也没让云龙湖的名气赶上西湖。

东坡先生若泉下有知又不知该如何感叹,他会不会由此而生出怨气来。但这样的结果又能怪谁呢,怪只怪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只有一个,雷锋塔也只有西湖边的那一座,浪漫的故事被西湖抢了先。而云龙湖这边有的则是战争的屡次创伤,还有故黄河一次次溃堤所带来的人与房舍同被掩埋的沉重灾难。每次大灾过后,后人踩在前人的屋顶上生活,不同朝代的遗留夹芯饼似的在地下堆积着,连同那些生离死别的故事也一同埋在了地下,城市文明的多次被摧也带来了这片湖的少为外人所知。

幸运的是东坡先生躺过的那块卧石一直高挂在云龙山上,常有好奇者学着东坡的样子躺在卧石上,久而久之石面上便被游人磨得光滑如镜。游人只知道笑着去模仿东坡,却不知东坡那时是怎样的心境。上天赋予了他满腹经纶,偏偏又给了他坎坷不平的命运,他在远离权力中枢后,接着又困绕于亡妻之痛。先是原配王弗半道而亡,继任者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王闰之也没能多陪他几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直伺候在身边的侍妾王朝云也是半途撒手离去。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苦闷的东坡常在云龙山松下的卧石边醉了睡,睡醒了又喝,边喝边吟诵着山河风月,或是与朋友云龙山人佛印和尚等人议论着乡野趣事与朝堂的秘闻。官越做越小了,越做越远离朝堂,身边的伴侣又相继离去,这些接连重大的打击放在常人身上早被击倒了。而东坡依旧是豪放的东坡,心中虽有悲伤无奈,但他从没失去豪迈,那种把泪混着酒同吞进肚子里的豪迈,还有含着泪带领军民坚守在抗洪一线的豪迈。

一次洪水过后,位于徐州古城西南角的燕子楼毁坏了,这是唐代才女关盼盼殉情前住过的楼。盛唐时代不但疆域扩大、也引来了万国朝拜,盛世的才女也很多。宫廷中先有后杨玉环、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民间出名的则有徐惠、鱼玄机、薛涛、霍小玉、关盼盼、柳摇金之流。她们或凭智慧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或凭诗词歌舞上的才智在民间被广为传颂,成为大众的偶像。

关盼盼不仅人长得漂亮,美妙绝仑,而且能歌善舞还会写诗。记得小时候老家乡村里年节时常演戏曲,其中就有关盼盼的,戏名倒是记不清了。戏中大意是,关盼盼出身于富贵之家,这让她幼年时能有读书的机会。后来,关家不幸家道中落,关盼盼沦为官妓,受尽曲辱。在一次酒宴中关盼盼的歌舞让客人看得如痴如醉,徐州守帅张愔心生仰慕便娶了她作妾。虽然张府里丫环使女众多,漂亮的也不少,但通文墨会写诗的才女却不多,因此张愔对关盼盼宠爱有加。这位命运多舛的女子终于迎来了她的人生转折。

在官场迎来送往的酒宴中,关盼盼的名声也很快传到了京城。大诗人白居易当时官居校书郎,他特意跑到了徐州,慕名来到张愔府中。宴席上,身着轻纱的关盼盼如同轻灵的飞燕,带着云龙山水的灵性一飞而出,她把“霓裳羽衣舞”表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白居易赞道,只有花中的牡丹才能与她比美啊。张愔死后,家人四散,独守燕子楼的关盼盼与燕子为伴,在一个个明月如霜的夜晚她写下了大量的诗篇。长时间孤灯独卧的日子也摧垮了她的身体,郁郁寡欢的她在十余年后追随亡夫而去。

或许是由于白居易的赞赏,或许是关盼盼留下的众多诗篇,到了宋代,燕子楼不但成了美妙与智慧的象征,也成了忠守爱情的象征,引来无数才子佳人的景仰。东坡先生到这里后,也喜欢上了这位才女,爱美是人的天性,更何况这还是多才多艺的女子。燕子楼修好后,东坡先生常在燕子楼中留连忘返,原先的妆台帏帐、纸墨诗篇依旧安放在原来的位置,像是静待着主人的归来。一天,东坡还想从那些旧物中寻到关盼盼的影踪,感受那里的文脉气息,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东坡那晚就住在了燕子楼中,醒后留下了天涯倦客夜宿燕子楼的浪漫诗篇。那句“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像是无声的呐喊,也是在渴盼,更有不甘的留恋。逝去的已然逝去,无可挽回,东坡先生从中悟到了人生就像大梦一场,最终留下的故事只能让后人感叹。由此也可见东坡思想此时已经转变,接连的变故已让他由当初的意气风发变得无奈地接受着生活中的苦涩,心里多了份消沉。

沿着湖边路继续向南走去,在湖边有一翘檐飞角的老式建筑低调地隐藏在一片花红叶绿的浓荫中,这便是燕子楼。与山那边的都市楼群相比,燕子楼已普通得毫不起眼,它甚至还赶不上楼后一座餐馆的华丽。楼的四周也不见诗词中三十里烂漫的杏花,这真可谓是香残燕子楼了。楼前临水的曲廊倒映在一泓清水中,栏杆竟洁净得纤尘不染。低调的燕子楼像是在埋头思索着,也像是那个内敛的关盼盼,一抹娇羞深掩着她满腹的才华。

在东坡先生恋恋不舍地离开古彭后,燕子楼又几经沉没、几经异地重建,迁到这里的燕子楼离老城的遗址已有十多里远了。千余年已过,眼前这座几经搬迁的楼里还能剩下些什么,那些原汁原味记载着诗词的纸张又是否安在。但通往楼上的大门不知何故被紧锁着,难道是怕人惊扰了楼里的清静,楼里的一切便成了令人费解的谜。

尽管燕子楼的名气不比雷锋塔,云龙湖也不比西湖,但古往今来前来燕子楼游览的文人墨客仍是多不可数,唐代的白居易就不说了,曾与关盼盼诗词往来多年。后来又有秦少游,文天祥,冯梦龙,钱谦益等文学大家陆续赶到这里。不同时代的人们为何会前赴后继地喜欢上燕子楼,钱谦益曾说道:天涯大有多情客,不忍轻过燕子楼,然而燕子楼吸引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人的多情?别忘了它还有那山水孕育出的精灵,还有那份灵性给楚风汉韵带来的一份柔美。还是文天祥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真谛,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自古皆有死,忠义长不没。比起美貌与才华,内心里的忠义才是最动人的,美好的内在是照亮心灵的光。

显然,文丞相对关盼盼有着更透切的认识,他的评价层面也高于东坡。东坡先生若泉下有知,也当欣慰吧。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