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业余文学创作之路是20世纪70年代从散文创作起步的,我出版的前六本文学作品集中,除少量的小说和报告文学之外,基本上都是散文作品,至今我已经创作发表散文作品390多篇。多年来我共获得各种文学奖52项,其中散文作品获得的奖项就有35项。这些收获的取得,都与我加入中国散文学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是2000年10月中旬,当时的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决定在浙江省台州市举办一次笔会,因会议期间安排到东南名胜雁荡山采风,所以又称之为雁荡山笔会。因我在大连市国土资源局工作,又经常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上发表一些文学作品,就被邀请参加笔会了。到了台州才知道,那次笔会还邀请了时任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的林非老师。见到林非这样中国散文界的泰斗级的人物,实在是我们系统参加笔会的10多位作家的一个意外惊喜。
那次笔会是围绕建设国土资源文化这个题目展开研究讨论的。国土资源文化是个很大的题目,大家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研讨,林非老师的发言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林非老师那一年已经70高龄,进入古稀之年。他高高的个子,满头的银发,但他的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给人一种鹤发童颜之感。我们虽然是头一次见面,但因为他慈眉善目,温良随和,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也都很愿意接近他。那几天我和他接触的比较多,为了求得教正,我把自己刚出版不久的散文集《荞麦花开》赠送给林飞会长一本。当他听说我出了多本散文集后,亲切地说:“哎呀,你写了那么多的散文作品,还获了一些的散文作品奖项,怎么没有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呢?”我说:“是怕自己不够资格,就没有敢申请。”他说:“够资格了。我做你的入会申请人。回到北京我就给你把《入会申请表》寄去,你填好后尽快寄给我。”果然,我回到大连不几天,就收到了他从北京寄过来的《中国散文学会入会申请表》,他已经在“备注”栏内写上了“林非推荐”四个字。我收到登记表时,感到心里热乎乎的。心想,这真是一个品质高贵善良随和的老人和学者,多么的令人景仰啊!随登记表同时寄来的,还有他的一部由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8月刚刚出版的25万字的《林非论散文》和他的一篇新近写的关于散文的论文。《林非论散文》收入他关于散文创作方面的理论文章以及前言、后记共51篇。书的扉页上工整地地写着“成国先生雅正”的字样,字体清新娟秀。时间是“2000,10,19”。我是在笔会结束后于10月16日回到大连的,他也是同日回到北京的,两天后的10月19日,他就把登记表和作品就给我寄出来了,这是一个多么细心多么认真多么真诚的老人家呀。寄表寄书寄文章的同时,他还写了一封亲笔信,内容是:“成国先生:近好!台州同游畅叙,快哉!大作甚好,盼写出更多的佳作,存留于读者心中。盼多联系赐教。顺颂,安好!林非2000,10,19”。我把《入会申请表》寄回去不久,即2000年11月25日,我便被批准加入中国散文学会。
后来,我才知道,林非老师出版了很多散文著作和学术论著。散文著作有《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令人神往》《云游随笔》《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林非卷》《世事微言》《人海沉思录》《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散文的使命》《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林非论散文》等40多部著作。并主编了《中国散文大词典》《中国当代散文大系》等。我与这位德高望重财富五车的老人,仅仅接触一次,就让我念念不忘。此后,我们通过几次电话。他还给我发过一个笔会邀请函,是组织散文作家赴江苏苏州素有“小巷女子”之称的著名散文作家吕锦华所在那个地方,去开个“中国散文学会苏州笔会”,同时进行采风写作。可惜因我腾不出时间而未能成行,拂逆了林非老人家的一片好意。
加入中国散文学会之后,在学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的散文创作得到了逐步的提高。我每年都会写作并发表一些散文作品,而且又多次获奖。多年来,我还积极参加由中国散文学会举办或参与举办的散文作品征文活动,共有10多次,其中有7次获奖。主要有:散文《故乡中秋月圆时》,在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绿色·人文·科技”精美日记大赛(2001·8——2002·3)中获得佳作奖;散文《春到虎头山》,在2009年中国散文学会等主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中获二等奖;散文《今日沂蒙山》,在2009年中国监察杂志社和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祖国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有奖文学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散文《面对知遇之恩和养育之恩》,在2015年中国散文学会、安徽省作家协会和肥东县委、县政府等举办的“中国·包公散文奖”大赛活动中,荣获优秀奖;散文《蓝色的春天》,在2016年中国散文学会、榆林日报社和陕西吴堡县委、县政府等举办的“纪念柳青诞辰100周年”主题散文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中国散文学会多年来坚持举办这些散文征文活动和各项鼓励会员创作的措施和机制,对于激发会员对散文作品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拓展会员散文创作的领域和题材,提高会员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由衷的感感激中国散文学会。更值得让人钦佩的是,中国散文学会的风气,在现今的情势下,是值得赞颂的。除了在浙江台州那次笔会上结识林非老师,我至今不认识中国散文学会的一个工作人员,我的所有征文稿件都是自然投稿,那些获奖也是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评出来的,没有任何的人情关系在里边。
散文这个文体,是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鲜活文体!
中国散文学会,是一个充满温馨活力的文学家园!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