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土炕在农村极为常见,家家户户都有,质朴得如同田间的泥土,普通到人们都不会特意去留意它。然而,每当凛冽的寒冬来临,土炕就摇身一变,成了全家人最珍视的地方,散发着无尽的魅力。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爱上了土炕。
每至傍晚,暮色渐浓,母亲便会在炕洞里添上几把柴禾。红红的火焰欢快地舔着锅底,噼里啪啦地燃烧着,那温暖的气息也随之弥漫开来,将土炕烧得热乎乎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爬上炕,把冻得冰冷的小手和脚丫紧紧贴在炕面上,感受那股热流如同灵动的小溪,缓缓传遍全身,一直暖到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一家人围坐在土炕上,吃着简单却热气腾腾的饭菜。饭菜的香气与土炕的温暖交织在一起,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将冬日的严寒彻底驱散。
夜晚,躺在麦草与苇席铺成的被窝里,土炕的温热从后背传来,轻柔而舒适,如同母亲温柔的怀抱,给予我无尽的温暖与安心。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我静静地听着父亲讲述古老的传说和故事。那些神奇的故事里,有英勇的侠客、善良的仙女,还有充满智慧的小动物。我沉浸在这奇妙的世界里,眼皮越来越沉,渐渐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梦里,我仿佛也成了故事中的一员,和那些有趣的角色一起经历着冒险。
白天,土炕则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欢乐天地。今天在你家,明天在我家,后天又在他家。我们在炕上打扑克,小小的扑克牌在我们手中翻转,每一次出牌都伴随着紧张与期待;我们翻花绳,用灵巧的手指变出各种各样奇妙的图案,相互比拼着谁的花样更多;我们还讲故事,每个人都把自己知道的趣事、奇事一股脑地说出来,小小的炕头充满了童真童趣。有时候玩累了,我们便直接躺在炕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各自的小秘密和奇思妙想。不知不觉间,情谊也在这土炕上生根发芽。
日子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我就到了上学的年纪。本以为上学后玩耍的时间会变少,可没想到土炕依然是我冬日里的最爱。每天放学,我就像归巢的小鸟一样,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我们不再满足于只在自家的土炕活动,今天在你家,明天在我家,后天又在他家。小小的土炕成了我们的欢乐天地。我们在炕上打扑克,小小的扑克牌在我们手中翻转,每一次出牌都伴随着紧张与期待;我们翻花绳,用灵巧的手指变出各种各样奇妙的图案,相互比拼着谁的花样更多;我们还讲故事,每个人都把自己知道的趣事、奇事一股脑地说出来。有时候玩累了,我们便直接躺在炕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各自的小秘密和奇思妙想。不知不觉间,情谊也在这土炕上生根发芽。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成了少年,心思也有了一些变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频繁地去伙伴家的土炕上玩了。但就在这个时候,生产队的土炕却成了我们冬日里新的“据点”。那时,每次上下学都要经过村口的电磨坊,而在那里,我们总会碰到磨面的虎儿哥。虎儿哥当时也就二十三四岁,性格开朗,脸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喜欢开玩笑,更喜欢逗我们这些小学生。也许是我们经过他磨坊时正好是他最空闲的时间吧,十次有九次能看见他在门口站着,不是拿着扫帚清扫门前垃圾,就是看着过路行人说几句笑话,给平淡的日子增添了不少乐趣。倘若看见我们其中某个同学没按正常点从他门前经过,他总会大声喊:“又早退了?”“又迟到了”。那洪亮的声音常常害得被喊的同学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有好几次我因为迟到,急急忙忙地从他门前经过,都被他这一嗓子吆喝得像做了错事般,头也不抬地跑了过去。
渐渐地,我们几个同学对他的这种吆喝习以为常,不仅如此,还对他产生了好感,有事没事就喜欢进磨坊看看,和他说说话。尤其是在冬季,外面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磨坊里却温暖如春,土炕上更是暖和得让人陶醉。虎儿哥从不吝啬他的热情,每次我们去磨坊玩,他总是热情地招呼我们上炕,笑着说:“炕热得很,不信你们摸摸。”起先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是在别人的地方。可经不住他再三邀请,我们终于还是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摸了一下。哇,那炕热得就像火炉一样,滚烫的温度瞬间从指尖传来。我们再也禁不住诱惑,纷纷脱鞋上了炕,舒舒服服地躺着,美美地享受着这份温暖。暖和够了,才起身上学或回家。
那时,学校里没有晚自习,放学后也没有太多作业,我们拥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因此,除了白天上下学光顾磨坊外,晚上的大量时间,我们也都在磨坊里度过。每天吃完晚饭,当大人们忙着给地里用架子车送农家肥,或者从塬底下给饲养室拉土时,磨坊就成了我们的欢乐天地。我们在磨坊的热炕上打扑克,玩着各种有趣的游戏,为了一局的胜负争得面红耳赤;听故事,虎儿哥总有讲不完的奇闻轶事,把我们带入一个个奇妙的世界;说闲话,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家里的小猫小狗,到村里的新鲜事,无话不谈。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帮助虎儿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说帮助烧炕,生产队的柴垛就在旁边,我们只需抱些玉米芯或提一篮子麦糠塞进炕洞里就行。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焰,想着能让这土炕更暖和一些,我们心里都美滋滋的。要不就是轮流帮他接面,正在磨的麦子,面粉会流进方斗里,方斗接满后要及时更换另一个方斗,否则面粉就会溢出来撒在地上。这活虽然不重,但必须得操心,稍有不慎就会出岔子。我们之所以轮流去做,就是想把这事做到尽善尽美,不出差错,也好对得起这热烘烘的土炕,对得起虎儿哥的热情招待。
有一天晚上,天空中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整个世界都被白雪覆盖,一片银白。社员们依旧像往日一样,在寒冷的夜里给地里送农家肥。我们早早地来到了磨坊。正好虎儿哥闲着没事,便陪我们一起上炕讲故事。虎儿哥的记性特别好,他看过很多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几乎讲得滚瓜烂熟。每次听他讲,我们都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但只要有人来磨面,哪怕是讲到最精彩的地方,他都会立刻停下来,先去忙手中的活。为此,我们也就只好帮他一块忙活。
那天晚上,虎儿哥接着前天晚上《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开始讲。我们本想着天下雪,不会有人来磨面,这可是个好好听故事的好机会,能多听一会儿。可谁曾想,刚听了还不到半小时,就见队长急匆匆地推门进来,大声说道:“赶紧去仓库里取两袋麦子磨面,明天早上给拉粪(农家肥)的社员要炸油条,面有点不够。”一听这话,虎儿哥立马打住,边下炕边对我们说:“走,一块去,看来还是个急活。”我们四五个伙伴跟着虎儿哥,冒着纷飞的大雪,用架子车去仓库里拉了两蛇皮袋麦子。回到磨坊后,我们一起动手,用半湿毛巾将麦子均匀地擦拭一遍,去掉了麦子表面上的尘土,又仔细地捡去里面的小石子,这才开始磨面。真是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当我们帮着虎儿哥将两大袋面粉拉到饲养室的大锅灶旁时,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此时,村里的几个婶婶嫂嫂正好开始给明天早上炸油条发面,时间赶得刚刚好。
随后,我们又回到磨坊的热炕上继续听故事。虎儿哥的故事又精彩地讲了起来,我们沉浸在那奇妙的神话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晚上12点,我们才意识到时间已经很晚了,这才起身回家。虽然比往日晚了一个多小时,但我们的心里却暖融融的,好像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尤其是当第二天夜里再去磨坊时,看到虎儿哥端给我们一小盆黄灿灿的油条作为奖赏时,我们一个个都感动得差点流下了热泪。那个时候,油条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一顿美馔佳飨。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一小盆油条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对我们帮助他人的肯定和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付出后的喜悦和满足。
此后的日子,我们去磨坊的次数更多了,帮虎儿哥干的活也更多了。在土炕上,我们听了更多精彩的故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欢乐的时光。直到小学毕业,我们上了中学,离开了家乡,住了校,才不得不结束了和土炕为伴的生活。直到五年后我来到城里,参加了工作,土炕就再也没有走进我的生活。
如今,土炕早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去,即使回到家乡也很少见到。但那段快乐有趣的土炕生活,却深深烙印在我心中,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心中最柔软、最美好的记忆。
二○二五年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