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征文·散文)

洛千影 2月前 94

晚上九点半以后,手机响了,一看,是张建华大夫。赶紧接听,“我明天临时有事儿,不能上班了,你什么情况啊?说给我听听。”

张建华大夫本来是县医院呼吸科的主任,也是主任医师。一年前,退二线,被反聘,明天,他要在专家门诊坐诊,我本来已经和他电话联系过,明天去找他。

“前些天,早晨起来,出现胸闷现象。想找你看看。”

“你把CT片子和结论发给我,我看看。”

发过去不久,张建华大夫回信息,靶向药副作用引起的,又详细询问了具体情况,给我开了三样药,交代清如何服用。来来回回,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俩的通话才算结束。

我只是一个普通教书匠,本来并不知道县医院里有张建华大夫这么一个人,我知道他,是因为我的母亲。

二十多年前,我娘得了肺病,越来越重,最后,不能起床,要找医生看。懵懵懂懂,不知道找谁。我一个姨兄弟在县医院工作,我打电话问他,他向我推荐了张建华大夫。他与张建华大夫联系以后,告诉我,今天下午下了班,他和张建华一起到家里,给我娘看病。

我和张建华大夫,素未谋面,只是因为熟人介绍,就这么热情地要登门问诊,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下午六点钟以后,他和我姨兄弟,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如约而至。那时候,他还很年轻,三十岁刚出头,浓眉大眼,身板挺直,帅男模样。说起话来,却是和风细雨,非常具有亲和力。她走到我娘床前,亲热地叫着大娘,拿出听诊器听了好一会儿,又看了舌苔,详细询问我娘的病理感觉。开了几样药,让在家里输液治疗。

前前后后,大概半个小时过去,将近晚上七点了,夜幕已经降临。看完病,他要走。我和我姨兄弟都挽留他,邀请他在家里吃饭,他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婉言谢绝,和我姨兄弟一起,骑上自行车就走。俩人的身影,慢慢消失在夜色里。

大约十几天以后,我娘的病情大为好转。那之后,只要我娘肺病发作,我都直接找张建华大夫,他总是有求必应。

再后来,需要住院治疗,我告诉他,他总是提前安排好床位。他看病非常细心,根据我娘的病情,不断调整药物或者药量。而且,只要到我娘病床前,总是不叫大娘不说话,弯着腰,尽量贴近我娘,说话时,和风细雨。他温柔体贴的医风,慢慢感染了我娘,只要他来到身旁,我娘总是满脸笑容,向他倾诉自己的病情。

那时候,治疗肺炎的首选药是氧氟沙星。当时的氧氟沙星,副作用挺大,病人用了,会出现狂躁现象。我娘出现狂躁现象的时候,会手舞足蹈,说自己想飞,吵闹着回家。等我们都劝不过来的时候,我就去找张建华大夫,让他出面安抚。他一出面,一声大娘一叫,我娘立即缓和下来,接着,张建华大夫曼声细语地劝导她,有时候,还会说善意的谎言,譬如,他和我一起抬着我娘的病床,一边摇晃,一边对我娘说,“大娘,咱回家了。”

在不停的摇晃中,我娘慢慢平静下来,又慢慢阖上眼,睡过去。张建华大夫才离开。

当时,张建华大夫是内科副主任,是呼吸治疗专业的台柱子,他又是县医院唯一一个会肾病透析技术的医生,所以,除了呼吸科的正常工作,他还得兼顾透析工作,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这么忙,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他有疲劳的样子,也没有听见他发过一句牢骚。后来,专门成立了呼吸和肾病科,他是主任,更忙。

我娘走了之后,我爹又得了肺炎,他对张建华主任的信任,几乎到了依赖程度。我爹一犯病,就告诉我,快找张主任给我看病。有时候,张主任还会亲自到家里给我爹看病,详细了解病情之后,对症开药,大约十几天过去,病情就会缓解。到后来,我爹的肺炎越来越严重,他临走的两三年,一年里,总要住几回院。只要住院,我爹必定奔着张主任去。

有一次,病情突发,到医院里,呼吸科实在腾不出床位,只好住进其它科室。在其它科室,我爹缺乏对主治医生的信任,不大配合,只好把张主任叫过来,给他看过病,开了药,他才安定下来。就这样,我爹还是不放心,一再要我联系张主任,尽快转过去。张主任本来就记挂在心里,他那边一腾出床位,马上让我爹转到呼吸科,我爹才彻底放心。每逢张主任走到我爹病床前,他都会对着张主任笑。笑里,满是一个病人对医生的信任。

经常麻烦张主任,我心里实在非常感激,总想表示一下我的心意,有一次,我买了几箱牛奶面条之类的礼品,让人开着车,去他家。去之前,我已经了解到他在家,却不曾想,敲门,怎么也敲不开,打手机,他说在外面。我说我等他,他不让我等,说是要很久才回来,让我走。我不听,等了一个多小时,等到晚上九点多,没等到他回来,也没敲开门。只好悻悻作罢,离开。

二十多年过去,我七十多岁了,张建华大夫也退了二线。如今的他,已经是满头白发,背也有些驼了,说话,更加和风细雨。

等我也犯了肺病的时候,自然想到了他。吃了他给我开的药十几天,我到省城复查肿瘤,做CT,CT报告建议对症治疗。我并没有在省城医院找医生,而是回到县里,直接找张建华大夫。他退二线之前,已经将他所在的呼吸科打造成全国有名的科室,好几次国家级的呼吸治疗主题会议都到我们县里来开,再加上他给我娘和我爹治病的情况,我当然最信任他。他看了CT和报告,马上调整了药物。

过几天,他又主动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县医院远程治疗门诊,可以线上预约看病。到了医院,正赶上由北京两位大夫在他们科室会诊,他又和北京两位大夫一起,针对我的病情做会诊,最终,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一个月过去,张建华主任让我做了复查,打开CT片子,他高兴地告诉我,“炎症减轻多了,肺间质也减轻不少,条索状阴影也消退不少。”

我听了,喜出望外,感谢他,他只是笑笑,一如往常,和风细雨地说,“继续吃药,再吃上两个月,一定会有好效果。”

这话,我信,我坚定不移地相信。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