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电话 (散文)

公孙璃殇 2月前 92

2004年,我和爱人因工作调动举家南迁广东东莞。到莞工作生活后,我和母亲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除了每年暑假回老家匆匆忙忙探亲之外,我和母亲联系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便是打电话。

母亲不识字,也记不住孩子们的电话号码,因而她的电话通常都是我们打到家里的座机上她自己去接的。我们姊妹中,我离家最远,回家次数也最少,所以电话打得是最频繁的。若没有特殊情况,可以说我几乎是每天都和母亲通话联系。久而久之,给母亲打电话便成为我的习惯。

我们一家初到东莞时,母亲心里对我们远走他乡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充满担忧。电话里,听得出她非常焦虑。

“你们吃饭了吗?吃什么饭?南方人都吃大米饭,你们能不能习惯?你们过去那边白手起家,家里什么也没有,你们一天一天的日子怎么过呀!”衣食住行,事无巨细,她逐一问过。

“我们都还年轻,适应很快的,不必挂念。”我这样安慰她。可她总是放心不下,每次电话里都叮嘱我们要好好吃饭,注意身体。说得最多的便是:“你们离老家几千里,实在太远啦,妈见一面不容易,你们有什么难处,家里也帮不上忙。你们在那边无亲无故的,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言语之中,尽极关切之情,有时还听得见她轻轻的啜泣声。

在电话里,母亲除了询问我们的生活情况外,她还时常告诉我们她在老家的所见所闻,巷子里的婚丧嫁娶,左邻右舍的互帮互助,亲戚朋友之间的行门入户,还有更多的是家里的农活收成及我兄弟姐妹和孩子们各自家里的情况,让我们虽置身于数千里之外,但却对故土人情有所了解,对亲朋好友不至于有生疏感,以此来减少我们的乡愁,使我们心中的那份乡土情和亲情永不褪色。

儿行千里母担忧。对我们的事,母亲总是牵肠挂肚。她极为细心,我有时在电话里轻声咳嗽或者声音略有点沙哑,她就听得非常真切,要我去看医生或者吃点药,吩咐我一定要多喝温开水。有时我忙碌,偶然忘了打电话。母亲便催促弟弟或者妹妹拨通电话给我,直到她了解到我们一切安然无恙为止。

有一次,她告诉我她梦见广东发大水了,好多人困在水中哭喊,她急急忙忙在跑着找我们,她边跑边喊,跑着跑着就哭醒了。天亮后,她立刻让弟弟给我打电话,为此,我心里难过了很久。

昼有所思,夜有所梦。母亲之所以做那样的噩梦,也许与她过分度思虑我们的安全有关。我知道母亲很少看电视,也看不懂多少电视节目,但只要打开电视,她就一定要看广东台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况,以便提醒我们注意加减衣服。

逢年过节,母亲更是想念我们。她时常非常盼望我们回家团聚,但却怕我们花钱,开车不安全,告诉我们在外面过节也是一样的,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在路上。当我们回家时,她总有说不完的话,使不完的劲,整天围着灶台做我们喜欢吃的不重样的饭,乐此不疲,从不停歇。

2016年春节前,79岁高龄的母亲因急性肠胃炎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她让兄弟姐妹一直保守秘密,不让我知道她生病的消息。一连几天,母亲没有接电话。我心里忐忑不安,便打电话给弟弟妹妹的手机。弟弟接电话搪塞说,老妈睡觉早,她可能睡着了。第二天,我又打电话给小妹,小妹告诉我,母亲有点感冒,她刚吃了药,已经睡着了。我感到纳闷:平时母亲每天临睡前都在等我的电话,无论我迟早打电话过去,她都会在第一时间接听的。母亲肯定病的不轻,我心里想。

经过我再三追问,小妹终于告诉我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视频里,我看见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她的面容是那么憔悴,嘴唇干裂,面色苍白,苍老的容颜上刀刻斧削般的皱纹更加清晰,我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弟弟和小妹在病床两边,将母亲扶起坐好,母亲极力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勉强地笑了笑,说:“妈没有事,就是急性肠胃炎,你千万不要着急,家里有那么多人照顾我,你不要担心。医生开了药,也打过针啦,过一两天就能出院。”

听着母亲安慰我的话,我责怪弟妹不告知我实情,母亲则淡定地说:“是我不让他们说的,给你说了,你会着急上火,路途那么远,把你们折腾回来,要花很多的钱。我的病也不是多么严重,没有必要让你为我操心。”

“也许是母女连心吧,我这几天心里很慌,你没有接电话我就胡思乱想。我猜到你可能病了!”

接下来,我告诉母亲我们计划春节回老家的消息,她立刻兴奋起来。她挺直了身子,笑容在脸上迅速绽放开来。她露出剩下的几颗稀疏的牙齿,笑着说:“好,你们好多年也没有回老家过年啦,回来过个年热闹。”她笑眼弯弯,眼里立刻闪烁出快乐的光芒。母亲老了,但听说女儿要回家过年,她笑得像纯真的婴儿那样合不拢嘴。看到母亲开心的样子,我的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为人母的我深知母亲思念子女之苦,殷切期盼子女在身边之情有多么强烈,尤其是卧病在床的时候!

这一年,我提议趁着我们在家提前给母亲过一个80岁大寿,全家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好。于是,正月初六,我们也邀请母亲的兄弟姐妹及亲人团聚,一起为母亲祝寿。三个舅舅两个姨姨特意让人制作了大大的牌匾,上面书写着“萱德醇厚”四个大字,以此来表达他们对我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溢美之情。宴席上,大舅还代表母亲娘家人发了言,赞扬母亲善良纯朴,劳苦功高,为儿孙积德积福,为改变党家所做出的贡献,并希望我们后代能够感恩母亲,传承优良家教家风,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服务好社会。

听着舅父的讲话,看着儿孙满堂以及大家庭欢聚其乐融融的场面,母亲激动万分,她兴奋地说:“我这辈子没有白活,儿女孝顺,后代都争气,我就是挣死(方言,累死)也值。”

这是母亲在世时,我在场陪年老的母亲度过的她的唯一的一个生日!

2016年春节过后,母亲身体渐渐康复。我返回东莞后立刻给母亲电话报平安。和母亲寒暄过之后,就在我要挂电话时,母亲突然说了一声:“再见”。我喜出望外,立刻表扬她!

“老妈还学会年轻人的时髦文明用语啦!真不简单。”我和母亲开玩笑说道。

“不说再见,恐怕以后再见面的日子少了!年纪大了,见你一次就少一次,你不要嫌烦。”她的语气有些伤感。这让我突然明白,母亲说“再见”的背后,不仅仅是她对我深深的牵挂和希望我多回家的期盼,更是母亲老了对我们深深的依恋。

母亲80岁后,小侄子从村里的小学毕业转入县城读书,母亲便开始了跟随小侄子的陪读生活。电话里,母亲心情格外好,她告诉我她坚信自己最小的孙儿也会很有出息,坚信他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我还要多活几年,一定看着皮皮(我侄子小名)考上好大学。看不到,我就不死去!”母亲的话惹得我哈哈大笑。

我鼓励她说:“你好好活,好好管孙子,妈永远活下去,还能看到你重孙子的重孙子去上大学呢!”

“那是不可能的事,天底下哪有结在世上的人(土语,永远活在世界上的人)。等娃考上了,我就该走了,我不能动的时候就会给你们添麻烦,我可不想那样子整得你们个个不能安宁。”

我笑她说胡话,但想不到的是母亲一语成谶,就在距离小侄子高考不到五个月的那一天,即2023年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她阖然长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你在那一头,我在这一头,电话声声传递着血脉相连的情愁,春来秋又走,岁月不回头,酸甜苦辣人生路,总有你温情的双眸,伴我走伴我走。”

“电话的那头,你的声音在颤抖,那是思儿的琴弦,奏着儿行千里的担忧,电话的那头,总说自己乐无忧,那是最美的谎言,大爱默言在心头……”每次想母亲的时候,晓晓唱过的这首歌就萦绕在我耳边,久久回荡,令我泪目。

寒星数点,残梦未央,思母念母的思绪在夜色中飘荡。又到腊月二十三———母亲离开我们两载的日子,看不到母亲那温柔的眼眸、暖人的笑靥,亲切和善的面容和总是趴在窗口盼儿归来的身影,母亲的电话便成了我最怀念的记忆!母亲的关爱和话语,已经变成我生命中最美的旋律和天籁之音永远镌刻在我记忆深处,成为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母爱,无时无处不在女儿的心里!

2025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夜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