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寂寥空阔的大地,凝结了太多的情思,留下太多的空白,带来大自然的沉寂与思考。
人,行走其中,宛若一片叶子,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移动,或是停歇,将自己的情思,倾注于田野里绿意盎然的麦田或天空中悠然自得的白云。不用将美艳的词语倾注,更不会有惊人的靓丽,苍茫与宁静,仿佛是这个季节的主基调。
中午,阳光温和,没有西北风的惨烈,我们可以像古人那样在田野上款款而行,就像历史从容淡定的脚步,脚下的水泥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像时光轻轻擦过身旁的节奏。此时的我们不可能将历史中的任何情境拿出来,没有任何生活的细节一模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水泥路面,出现了不规整的线条和色彩,阵阵进入鼻翼的腥臭味宣告着它的成份,我不会去刻意躲避,闻惯了这种气味的庄稼人只会微微一笑,就像这副图画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样,它是鸡粪和牛粪掉在路上的气味。
那些收完庄稼的土地需要保养,需要新的养料的补充。这不,那辆深绿色的翻斗车又疾驰而来,道路狭窄,我不得不靠边站立。车子来到身边,司机停下和我打个招呼又呼啸而去,开到前面不远处,右拐进入长着玉米茬的地块,打开喷口,利用机械的力量向四周喷洒。那巨大的冲击波把粪撒向四周,均匀地落到地面上。如果是清澈的水源或是鲜花,那一定让人赞叹不已,然而,这是在苍茫的冰冻的大地,处于丰收之后的间歇期,土地需要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赞美,而是需要营养丰富的肥料来增加地力,待到明年耕种的时候,会有一个好的年景。眼前,撒粪车成了大地上的主角,不远处,还有一台旋耕机,会撒过粪的土地深翻一遍。它们的威武,豪迈,完全是一个诗人荡气回肠的呐喊,在这里,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冲击力的震颤。
这时,土地的主人从家里赶到地头,我打趣道,人家把粪都撒完了,你还不放心,跟来了。他憨厚地笑笑,说撒完就好,我有啥不放心的,就是到地里转转透透气。这是他家的二等水田,四亩多,拉了一车鸡粪,六百五十块。再加上旋地,三百多元,光这一次投入就得花上一千多块。一千多块!我望着他的眼神,伸出大拇指,真舍得。他爽朗地笑到,舍得!有啥舍不得的,世界上哪有光索取没有付出的道理。是啊,舍得舍得,有收获就得有付出,世间万物,情同一理。
面对胸怀宽广像母亲一样的土地,我们就像一个个虔诚的孩子一样敬重,爱戴她。她无私地滋养了万物,在四季轮回中,生长出玉米花生小麦,给予了儿女丰厚的回报。当我们喜气洋洋面对丰收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她虚弱的身体也需要补充养分,失落的心灵也需要关怀呢?
撒过粪的土地反转过来,像一望无际的湖面,宁静而安享,静静地睡着了。散落在边路边的小草把碧绿交给风霜雪雨,变黄了情愫追寻秋风的萧瑟,等待春风唤醒。
而今,凝望土地的深沉,这是她帮助成熟的孩子找到归宿时散发出的恬淡与安然。来到校长田野的男人和我年岁差不多,经历几十年的岁月磨砺,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颌下的髭须……无不显示着泥土带给人悠长的岁月瘢痕。
爱这片土地,就像爱我们自己。从我们跌跌撞撞到执鞭握犁,再到如今脚步蹒跚地看着机械的奔忙,每一个脚步,每一个片段,都展示出庄稼人经历的岁月故事,见证土地不同时期的风貌。我们从土地的那端走来,又微笑着向土地的深处走去,它留给我们很多,倏忽间失去的也很多。这些泥土的记忆既是走进历史的章页,更是你我留给这个世界的全部。
撒粪车和旋耕机继续歌唱着走向了河流的那一边,就像我们的过去也转过了这条河流。眼前的河流,是家乡的母亲河,也是这片土地曾经拥有的仙境,之所以用曾经,因为那时的河流就像一条天然的玉带。在这里,小时候的我穿着裤衩,光着脊梁,从河里提水浇灌过父亲在河边栽种的烟叶,也帮母亲提水栽过白薯、萝卜和白菜。那时也就十三四岁,那流淌不息的河水,我和同伴奔跑在河岸上,留下一连串浅浅的脚窝,以及隆起的白薯垄,硕大的烟叶茁壮成长,郁郁葱葱,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欣喜和渴望。
这个和我一样两鬓斑白的同乡,我们相约到棉花地里,为追一个偶然蹿出的小白兔,两人头磕在一块还起了大包,疼得呲牙咧嘴,每每想起让人嘴角上扬,忍俊不禁。如今,这些事不知他是否记得?我是一个爱磨叽的人,尤其有关这些土地的片影好像在脑海里总挥之不去,如果再加上一个天真浪漫的爱情故事该多好!可惜,脚下的土地太多偏远,大禹不会舍弃涂山来到这里,他怕迷了路,蚩尤和炎黄早就选定了征战之地,也不会到达人迹罕至的这里。只有李世民征高丽的时,离着最近却也没留下任何痕迹。我理解这块土地的性情,远离传说和童话,像严子陵,陶彭泽那样自我修行,自我陶醉,这里的人儿也被词人写成天涯海角一样的存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的欲望被缩小到了最低点,人与人之间的大爱被净化成了世界上最澄澈的感情。然而,新时代的风吹皱了这池春水,慢慢地当河里的水悄然隐退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冲击着人们有关土地的认知。封闭在世界里的庄稼人在新时代面前手足无措,局促不安。世界在重新认识我们,我们也在重新认识世界。
奔腾在大路上的马车不见了,屹立在田间的老牛没有了,四轮子车闪亮登场,三马子的当仁不让,以至于大型收割机和播种机傲视群雄,我们在目瞪口呆的同时,也俨然蜕变成了新鲜事物的接受者,就连七老八十的人也会流着眼泪向奔驰在大路上的机械行注目礼。
土地,我们赖以生存的保障,也是我们从农耕文明走向现代化农业最有力的见证者。如今,只要走进村庄,你不必套着牛车拉粪,更不必拿着铁锹一下一下撒向土地。想起那勤勤恳恳的老牛和土地的情缘,想到小的时候一群群在田野上撒欢的毛驴,就会令人感慨万千。毛驴消失了,老牛不见了,队里仰天长啸的红鬃马也逐渐模糊了。没有这些熟悉的面孔相伴,空荡荡原野上仿佛失去了什么。
我想起了那个背着粪筐走在街上的老人,他的粪叉子在跳动,将一坨坨冒着热气的牛马粪装进粪筐,快乐地又去寻找,然后,送到需要呵护的每一块田地上,即使四季变迁,刮风下雨,都不会动摇,他的脚步汇成了千千万万农家人对土地情深似海的热烈场景。我的父亲、爷爷,以及更老的祖先们,正是他们用着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呵护这片神圣的土地。
如今,又到了农闲季节,人们用现代化的方式保护土地,关爱土地,将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让自己的家园和田野变得更加美丽,富有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