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九天的若干断想(散文)

韩熙羽 2月前 96

关于三九天的若干断想

当下这个冬天三九的起点是在1月8日,而腊八节是在1月7日,这样,一年里最冷的两个节点恰好相碰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冷在三九”。这就是说,一年当中最冷的时节正式开始了。但是,天气究竟能冷到什么程度,由于所处纬度的原因,各地气温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将中国横向切开,上半部为北方,下半部为南方。南北方对于三九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在南北的相同区域,上下的温差也是较大的。根据我在东北和上海的生活体验,南北方对于如何过好这段难熬的日子,二者的差别也是相当大的,由此表现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都有明显的不同,演绎出了许多精彩的生活故事,人们从中也会领悟出许多的人生哲理。

在三九天里南北方分别都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三九天的北方,一眼望去,天地之间一派苍茫萧疏,仿佛一切生命都停止了活动,世间万物在这一瞬间都凝结在了冰雪之中。正如毛主席在他的《沁园春·雪》中写到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尤其是在暴风雪天,家家户户都处在“猫冬”的蛰伏状态,正所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南方呢?数九寒天,这里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树木葱茏,一派生机勃勃,遇到暖阳高照的日子,老人们自发地聚拢在一起晒太阳,享受着和煦暖阳的眷顾,这的确是一种十分惬意的生活。但是,在老天变脸的时候,这里的人们也是很难过的。在凄风苦雨的气候下,淅沥沥似雾非雾的细小水珠,落到身上就立即钻进了衣服里面,在不知不觉中,整个身上就被冰冷的雨水浸透了,身体的热量很快就被这种苦雨给吸走了,留下的只是人们的瑟瑟发抖。这种雨一下就是十天半月的,整个天地仿佛都被浸泡在水中,给人一种透彻心扉的凉,像发烧打摆子一样,冷得牙齿打架,浑身哆嗦,穿多少衣服都暖不过来,睡觉的被窝仿佛是冰窖,尤其是起夜时,冻得发颤,睡意全无。洗的衣服一个星期都不干,日子真有一种备受煎熬的凄苦感。如果不开空调,室内温度也就在15度上下,看书写字时间长了冻得指尖发麻。而此时的北方,在农村,家家都点着炉子,烧着火炕。尽管外面冰天雪地,屋里却暖意融融,晚辈们围坐在炕上听着老人家讲各种故事和令人捧腹的笑话。这就是东北地区小品盛行的社会与自然基础。在城里,普遍都有集中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一般都在20至25度之间,感觉是蛮舒适的。南北方在三九天里这种迥然不同的表现是大自然的一种造化,无所谓优劣好坏之分,仅是各有短长,各得其所,一切都以顺其自然为好。

在数九寒天里,南北方在饮食上的明显区别是什么?

在南方的冬天里,即便是三九天,我都没有感觉到在饮食上与其他季节有多大的区别,尤其在主食上与其他季节基本没有区别,面食以包子、饺子、馒头、花卷、面条为主;在副食上,由于气候的原因,一年四季的蔬菜基本没有明显的变化,尽管在个别品种的供给上会有所波动,但感觉并不明显。如果说在饮食上的变化,我体会还是根据个人的口味爱好或招待客人以及年节的习俗而有所不同,跟季节的关系并不大。但是在北方,则恰好相反。进入到深秋以后,一般家家户户都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了。其中需要囤积的蔬菜主要是白菜、土豆和萝卜。而白菜的囤积量是最大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家每户一般都要囤积几百乃至上千斤的白菜。这些白菜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要被腌渍成酸菜的,这种做法叫做“积酸菜”。上述蔬菜的囤积量大约够吃到来年的“五一”前后,试想,近半年的时间,除了在过年时少量买点芹菜、蒜苔等所谓细菜外基本不用再买菜了。这种过冬的方式真是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观。现在的条件好了,各种反季节蔬菜的供应也很充分,以往那种集中囤积蔬菜的现象,除了在农村已经很少见了。在饮食的种类和方式上,南北的差异也是较大的。北方的冬天里主要是炖菜,尤其是酸菜炖猪肉、血肠、粉条,这是北方的家常菜。再就是吃火锅,涮羊肉,四川和重庆地区的人也都很擅长吃火锅,所以他们也将这一吃法带到了北方,在北方各地很受欢迎。南北方在饮食上的这种差异,从根本上说是气候造成的,而主导这种气候差异的最大因素就在于如何渡过这长达半年多的寒冷时光。

小孩在三九天都玩什么?

南方孩子在玩耍的方式上受寒冷天气的影响很小,由于夏天的炎热,冬天更适宜各种户外活动。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北方得天独厚的冰雪特色上,这是南方没办法相比的。由于冰天雪地,各种冰雪项目就应运而生了,这里既有规范标准的体育项目,如,滑雪、滑冰等,也有依托于冰雪的各种游乐项目。最近几年,这些冰雪体育和游乐项目吸引了大量的南方“小豆包”前来旅游,其中最火的莫过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简直如童话世界般的美轮美奂。其实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孩子们来说,现在跟以往相比较,在玩上的变化还是很大的。记得我小的时候,大人们在前一天的晚上,在家门口找一块空地,用炉灰圈起一个圆形的地块,然后在里面浇上一层水,到第二天就成了一个小冰场,孩子们就在这抽冰嘎,滑冰车。或是事先找一块坡地,下雪后,孩子们坐着冰车从上面滑到下面,然后再拿着冰车走到上面,再滑下去,就这样反反复复,乐此不疲,孩子们个个都玩得满头大汗,直到家里的大人叫他们回家了,才不情愿地结束了游戏。这些玩法都是老百姓自发的,当然是不收任何费用的。冰车、冰嘎也都是家里人自己做的。那时也有脚穿冰刀鞋,进行专业性滑冰的,但是那种冰鞋和冰刀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实在是太贵了,一般人是玩不起的。现在北方城市里的冰雪活动基本都市场化了,个人投资开辟了若干处游乐点,可供市民游玩,当然是收费的了。滑雪场更是专业化的,去玩一次,价格不菲呀。试问,学生放寒假以后,整个假期,谁能去玩几次呢?当前,北方的冬季冰雪资源已经成为了一种经济项目和产业,这对于冰雪运动上规模、上档次,标准化、专业化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尽管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些弊端,但这是任何事物在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中都要承受的合理代价。相信,随着管理的科学与规范,北方的冰雪运动和游乐项目会更加丰富多彩,为广大市民营造更多专业化和大众化的锻炼与玩乐机会。

领略了南北方在三九天的差异,人们从中会体悟到什么呢?

首先,对于南方人来说,三九天恰是一年中难得的干事创业和美化生活的极好机会。在这里,最低温度大都不会超过零下,白天的气温都在15度上下,这样的气候环境,除了阴雨天外,恰是做各种事情的极佳时节,从这点看,这是上天对南方人的一种特殊关照。再看看城市的街道上,在暖阳照耀下的三九天里,也是各种时装展示的绝好机会,俊男靓女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展示,为世界贡献着更多的美丽。在上海的南京路、武康路、新天地,以及周末的各大小公园里,都成了各式服装展示的乐园,彰显着人们生活的富裕和幸福。

其次,在北方,三九天则更显生命的坚韧与活力。路边的小草,被厚厚的积雪掩埋,只露出几缕枯黄的叶尖,它们在寒风中颤抖着,似乎随时都可能被这无情的冰雪所吞噬。然而,它们的根却深深地扎在泥土里,紧紧地抓住大地,汲取着微薄的养分。在这寒冷的冬季,它们虽然暂时失去了往日的翠绿和生机,但它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在默默地等待着春天的召唤。当春风拂过大地,冰雪消融,它们便会破土而出,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为大地铺上一层嫩绿的地毯。孤独的梅花,没有绿叶的陪伴,倔强地迎着寒风展示其特别的风采,散发着独有的馨香。正所谓:“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梅花的这种独自傲霜斗雪的精神,不正是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现实写照吗?

最后,三九天也是希望的蛰伏。三九天,虽然寒冷,但它确也是希望的蛰伏期。在这看似寂静的冬日里,大自然正默默地孕育着新的生命和希望。田野里,麦苗在厚厚的积雪下安然沉睡,它们在寒冷的冬天里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当春风吹过,它们便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为大地带来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许多看似至暗的时刻,就像这寒冷的三九天一样。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失去信心和希望。在困境中,我们要学会像大自然中的万物一样,默默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就像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三九天的寒冷中,我们要相信,希望的种子正在悄悄地发芽,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它一定会在春天里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总之,同样的三九,却有着不同的境遇,因而也养成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但是基本的道理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上苍是公平的,给各个地域的人们都提供了相对优势的生存机会,大家各得其所,各享其乐,进而演绎成了如今这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还是应了那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2025年1月16日于上海图书馆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