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镌刻在游子血脉里的约定,是跨越万水千山也要奔赴的重逢。当春风轻柔地抚过赣南大地,撩动着新绿与花香,我怀揣着积攒许久的思念,踏上归乡的旅程,一心朝着魂牵梦绕的会昌奔去。车轮滚滚,窗外的景色如潮水般迅速向后退去,可我的心,早已迫不及待地飘进了故乡,沉醉在悠悠山水与浓浓乡情的怀抱之中。
故乡的山水,岁月的诗行
会昌,这座被山水温柔呵护的小县城,恰似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隐匿在赣南的褶皱里,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刚一下车,那清新的空气便裹挟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不由分说地钻进我的鼻腔,瞬间将我拉回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抬眼望去,岚山恰似一位沉默而坚定的守望者,静静伫立在那里。它没有名山大川的巍峨险峻,却有一种质朴到骨子里的亲切感,就像家中长辈宽厚温暖的怀抱。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拾级而上,路旁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燃烧着生命的热情;黄的似金,闪耀着希望的光芒;紫的如霞,晕染着梦幻的色彩。它们星星点点地散布着,宛如大地精心洒下的五彩宝石。山风悠悠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是岁月的低语,是故乡在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恍惚间,我仿佛又看到了儿时的自己,与小伙伴们在山林间嬉笑追逐,我们的笑声清脆而响亮,在山谷中久久回荡,惊飞了树梢上的鸟儿。
登上岚山之巅,极目远眺,会昌县城全貌尽收眼底。湘江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悠悠然穿城而过,为这座小县城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婉约。江畔垂柳依依,嫩绿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在向过往行人温柔招手。远处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葱茏,金黄灿烂的油菜花与翠绿欲滴的麦苗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田园画卷,每一抹色彩都流淌着大自然的厚爱与恩赐。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曾经只是在书本上领略这磅礴诗意,如今回归故里,亲身感受这山水的神韵,对这首词的理解便又深了几分。这山水间的美好,历经岁月的冲刷与洗礼,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模样,宁静而迷人。
清明的祭祀,传承的温度
在会昌,清明是一场庄重肃穆、饱含深情的仪式,是对先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家族传承矢志不渝的坚守。
天刚蒙蒙亮,整个村子便从沉睡中苏醒,热闹起来。亲人们如同归巢的候鸟,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齐聚一堂。大家手持香烛、纸钱与精心准备的祭品,怀着一颗无比虔诚的心,向着祖坟出发。一路上,鞭炮声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的声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也唤醒了这片土地深处的记忆。
来到祖坟前,伯伯叔叔们熟练地忙碌起来,清理着坟头的杂草,仔细摆放好祭品,动作中满是敬重与认真,我也庄严的跟随其中。小孩子们则在一旁好奇地张望着,眼中闪烁着纯真与敬畏,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场仪式的深刻含义,但那份对先辈的尊崇,已在心底悄然种下。点燃香烛,袅袅青烟缓缓升腾而起,悠悠地飘向天空,仿佛是一条连接阴阳两界的无形纽带,承载着后人对先辈无尽的思念与牵挂。长辈们神情凝重,带领着晚辈们依次磕头行礼,口中念念有词,祈求先辈保佑家族平安顺遂,子孙繁荣昌盛。在这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家族那强大的凝聚力,那些逝去的先辈,虽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在会昌,祭祀绝非只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它是情感的深沉寄托,是文化的代代传承。它让我们始终铭记自己的根在何处,懂得感恩先辈的付出,珍惜当下的生活。看着年幼的侄子侄女们有模有样地磕头行礼,我坚信,这份传承的火种,必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熊熊燃烧,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重逢的亲友,温暖的港湾
回到会昌,最让我感到欣喜与温暖的,莫过于与亲友们和堂兄弟们的重逢。那一张张熟悉亲切的笑脸,一句句带着乡音的问候,瞬间驱散了我心中所有的疲惫与阴霾,让我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力量。
我家人丁兴旺,我祖父五兄弟,五兄弟都好多儿子,我父亲三兄弟,三兄弟也全部是儿子,这样算起来,男丁就有一百多,因为曾祖父是老师,祖宗四代,家家都有教师,堂兄弟分布在五湖四海,可谓是书香门第了。只有清明节大家回乡聚会。今年清明节期间,我们大家聚集在大堂哥家,大伯母一大早就忙碌在厨房里,烟火升腾间,诱人的香气弥漫开来,那是家独有的味道,是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都无法忘怀的眷恋。餐桌上,摆满了地道的会昌美食,每一道菜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与乡情。酸酒鸭酸中带辣,鸭肉鲜嫩紧致,每一口都酸辣可口,刺激着味蕾,让人欲罢不能;金黄酥脆的煎鱼干,轻轻咬上一口,“嘎吱”一声,儿时在河边捕鱼、晒鱼干的欢乐场景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还有那软糯香甜的艾米果,用新鲜嫩绿的艾草和细腻的糯米粉精心制成,内馅丰富多样,豆沙馅甜而不腻,芝麻馅香气四溢,咸菜馅咸香可口,每一口都是大自然与乡情完美融合的馈赠。
亲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尽情品尝着美食,一边兴致勃勃地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堂哥讲述着他在城里创业的艰辛历程与收获的喜悦,言语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堂弟兴奋地诉说着他在大学里丰富多彩的趣事,眼中闪烁着青春的光芒;而伯伯叔叔们则微笑着静静倾听,时不时插上几句关心的话语,那温和的目光里,满是对晚辈的疼爱。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如烟云般消散,我完全沉浸在这浓浓的亲情之中,真切地感受着家的强大力量,它能治愈一切伤痛,给予我无尽的勇气与慰藉。
饭后,大家一同坐在“光裕第”宗祠的院子里闲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像是为我们铺上了一层梦幻的金纱。邻居们也纷纷过来串门,大家围坐一团,欢声笑语回荡在大大的院子里。我们一起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那些在田野里奔跑、在月光下嬉戏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清晰而又美好。尽管时光流转,大家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份真挚深厚的情谊,却如同陈酿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香醇浓郁,从未改变。
会昌的变迁,时代的印记
漫步在会昌的街头巷尾,我惊喜地发现,这座小城正经历着一场悄然而深刻的蜕变。
曾经破旧不堪的老街,如今已焕然一新,宛如一位重焕青春的老人,散发着别样的魅力。青石板路被修缮得平整光滑,每一块石板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两旁的老房子也进行了精心的保护性改造,既保留了古朴典雅的外观,让人一眼便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内部又装修得精致时尚,摇身一变,成了各种特色小店的聚集地。有弥漫着浓郁书香的书店,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吸引着爱书之人驻足品味;有摆满精美手工艺品的文创店,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会昌的文化底蕴与匠人的巧思;还有飘出阵阵咖啡香的咖啡馆,人们坐在窗边,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惬意。老街不再是记忆中那个略显破败、满是沧桑的模样,它成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会昌对外展示独特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而在县城的另一边---月亮湾,更是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商场、超市、写字楼鳞次栉比,彰显着城市的蓬勃发展与繁荣昌盛。宽阔平坦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脚步匆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会昌,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小城,正紧紧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大踏步地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它的每一次变化,都见证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在乡村,变化同样令人瞩目。曾经泥泞难行的小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车辆可以畅通无阻;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窗明几净,庭院整洁。村里还积极兴办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田野里,不再是单一的农作物,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经济作物,红彤彤的草莓娇艳欲滴,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饱满诱人,浑身带刺的火龙果新奇独特。每到收获季节,漫山遍野都是欢声笑语,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乡村的夜晚,也不再是一片漆黑,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每一条小巷,广场上,大妈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广场舞,身姿矫健,活力四射;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你追我赶,好一幅热闹祥和、充满生机的乡村新画卷。
离别与眷恋,归期的期许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如白驹过隙,短暂的清明假期转瞬即逝,离别会昌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满是眷恋与不舍。
站在村口,我久久回望这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土地,山峦连绵起伏,田野广袤无垠,村庄错落有致,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令人难以割舍。我深知,无论我漂泊到何处,走多远的路程,故乡的山水、亲人的牵挂、浓浓的乡情,都将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最坚实的港湾,是我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
车子缓缓启动,车轮卷起的尘土模糊了我的视线,泪水也不由自主地涌上眼眶,渐渐模糊了双眼。我在心中默默许下承诺,下一次归乡,我定会带着更多的故事,带着对故乡更深的热爱,与这片土地再度相拥。会昌,这座藏在赣南深处的小城,它承载着我的过去,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些与亲友相伴的温暖岁月;也寄托着我的未来,我期待着它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我满心期待着下一次重逢,期待着看到它更多令人惊喜的变化,期待着能与它续写更多美好的篇章,让这份乡情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醇厚、深沉。
二0二五年四月八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