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香醉人心(散文)

楚钧泽 14小时前 3

明前茶香醉人心

生活有一朝一夕的烟火,也有一茶一花的闲趣。在平凡的日子里,顺从本心。今天是3月30日星期天,农历三月初二,气温回暖,风和日丽,住在乡村的我,也跟节令而忙碌着,此时正是野茶飘香,春茶采摘时。

茶,被誉为东方神液,已深深融入国人的生活,成为百姓日常的一部分,一种文化的象征。每天奔波于生活琐事的百姓,总不忘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恰逢周末,我俩早早吃过早饭,准备去水龙山采摘野生茶。

我的家乡水龙山地处深山,森林茂密,雨量充沛,一下雨就有雾,阴雨连绵时,山间云雾缭绕。因而这里的野生茶就叫“云雾茶。”

“云雾茶”,不修枝,任其自然生长,每年新芽长短不齐,采摘的时候大小不一。更不除草,不施肥,就靠吸收落叶归根的腐蚀肥,新芽粗壮肥厚。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工矿企业,没有汽车排放,空气清新纯净,茶叶无污染。它,生长在林荫下,无太阳光直射,接收散射光,采摘下来的茶叶,绿油油的,好看极了。而且香气十足,真是香飘十里,沁人心脾。

今年春天,有三件事不可错过:赏花、踏青、采摘水龙云雾茶。一提及云雾茶,我便口舌生津,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头采的第一杯,争相品尝春天的第一口鲜。

水龙山的“云雾茶”我是每年必采,它不仅是味道香浓、好喝,更重要的是传承下来的一件大事,从我外公传到我爸,我爸传给了我。因为水龙山的野生茶不是谁都知道的,我外公采的是水库“东西冲”,我爸采摘的地是“王柏大涝”,我现在采摘的地方是“神仙荡”。这都是水龙山野生茶的分布地。

看着满山的茶树,真是人间三月天,春山一片新。让我思绪飞扬,想起在《寄予爱茶人》一文中那段话:“人生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大雅之中有茶,大俗之中亦有茶。从古至今,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布衣,都离不开这一盏清茶。茶,是文人墨客眼中清净高雅的灵物;是市井小民口中津津有味的谈资;是王侯将相脑中定国安邦的大计。诗歌无茶不香,茶无诗歌不名”。

众所周知,春茶之中,以“明前茶”最为珍贵。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这些带着初春寒意的茶,虽因稀缺而略显高冷,但喷涌而出的香味让人难以忘怀。每一个茶芽,都带着春天的气息,明前茶可谓是春天的灵魂,何不品一杯,好把时光留住。

尽管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吉白茶,黄山毛峰,汀溪兰香等等都是响当当的名茶,会叫许多爱茶的人,不忍释手,但就这中滋味而言,我更喜欢家乡的“云雾茶”,特别是自己采摘的,可能某些情结,已经超出了茶本身的味道,泡一盏这样的“云雾茶”,在享受茶香扑鼻的同时,还能够品味出一方水土的韵味。

虽然,水龙山的野生茶,好喝易采摘,但安全隐患大,因为此时采摘,正是蛇苏醒的时候,特别是青蛇喜爱盘在茶叶树上,颜色还难以分的清。有一次,我和妻子准备摘完最后一棵就回去了,那棵茶叶长势喜人,特好,我俩同时去摘那一棵,她从左边望右边摘,我从右边望左摘,刚准备摘上面的,我突然发现一条青蛇盘在茶叶上,我大喊一声:“赶紧过来,上面有蛇。”妻子也发现了,瞬速跑开,我找来一根竹根,把那天蛇打死了,我们才回家了,走在路上我想今天有惊无险,还走运,那青蛇是剧毒蛇,咬一口很难医治的。

因而采摘高山上的野生茶,首先一定要看看茶树四周有没有蛇,最好用根树棍敲一下,确保安全性。然后才动手去采摘。

采摘回来的鲜叶,带着清晨的露珠和春日的芬芳,被送往制茶工坊。制茶师傅们施展绝技,晒青、炒青、揉捻、干燥,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匠心与专注。经过一道道工序的精心雕琢,原本嫩绿的鲜叶逐渐变成了条索紧结、色泽墨绿的明前茶。

我喜欢看绿色的茶叶在开水的浸泡下慢慢地舒展着卷曲的叶片,叶子旋转着、沉淀着,茶水便开始变得透明而青翠。我轻轻地呷一口,有些苦涩。

爸爸说第一次喝茶是会很苦,等你长大了就会是甜的了。爸爸还说喝茶要喝明前的,做人要做上等的,做人和品茶一样都是需要时间的。那时我对爸爸的话似懂非懂,那时我只闻到了茶叶的清香,而没有品出它的味道。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