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散文)

夏侯景逸 16天前 16

我打开秘屉,如捧婴儿般抱出一个精美的小匣子,小心翼翼地打开,正准备又取出那支华孚金笔来把玩,老伴的声音立马飞了过来:

“你真准时,每周每周都要去看看,玩玩,也不嫌腻!”

“为什么要腻呢?”我软怼回去。

是啊,为什么要腻呢?这支钢笔是我这一生最为珍视最为宝贵的纪念品。它无声无息却又轰轰烈烈地陪伴着我,见证了我的人生四季春夏秋冬,见证了翻天覆地的时代变革。每每手握钢笔,心情就会豁然敞亮,袅袅禅音就飘然耳际,心也随之静谧,开始一种圣洁的修行。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生全都使用毛笔,直到三年级后,才逐渐使用铅笔。稍后,我看见周围有人在衣袋上别了钢笔,那可是希罕物儿,它不像毛笔,需要写一个字儿又去蘸一下墨水,它肚子里有一条肠子(橡皮管),先吸满了墨水,写字时墨水自然流到笔尖,所以大家叫它“自来水笔”,学名钢笔,写出的字干净,秀丽,而且刚劲。那天,我第一次见到有位同学也别了钢笔,就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眼睛都发光了。我好好羡慕,朝思暮想的想要弄上一支。但是,钱从哪里来?家里兄弟姐妹多本就困难,绝不会支持这种“超前消费”!那就自己挣呗,不久我有了好主意,自编了竹篓子,塞进少许春芽之类的香饵,每天晚上安放在水田里,一早取回得到大大小小的黄鳝泥鳅。还在夜里举了火把,在一个个水田奔波巡视,用自制的竹片夹夹起躺在水下泥上的黄鳝。春季正是黄鳝出没的季节,天气说暖乍寒,时常水凉刺骨,为了赚钱也就顾不了那许多了。那时候吃黄鳝的人很少很少,主要是卖给商家,说是拿去做有机肥料什么的。每斤黄鳝可以卖四分钱,好不容易凑到近两元,上供销社一看,最普通的新华依金钢笔定价也在两元多。当时钢笔的确是稀有的高档商品。求笔心切,实在不愿再等,便在父、母放钱的枕头里偷偷的拿了一点补齐,喜滋滋地买得一支铱金尖钢笔。笔一到手立马学着样儿把它别在胸前的衬衣口袋上,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不巧被父亲撞见,他立马心生疑窦,板着脸问:“天上掉钢笔了?”

我战战兢兢,急切中谎称是借同学的。父亲眉毛一扬,道:“借的也好,拿的也好,拣的也罢,明天给我物归原主!人要活得清白。”

第二天父亲仍然见钢笔在我手里,呵呵一笑,说:“我知道你的名堂多,站墙壁跟前去思过吧,十分钟不说实话,就直接躺在板凳上去!”看来他要祭上竹板动武了。激烈思想斗争的结果,我准备如实交待,于是说:“钱是我卖黄膳挣了一些,差一点就……”妈妈迅速抢过话头:“我给他添了零头。别支钢笔才像个有文化的人嘛,好事情。”如此这般才了结一桩公案。从此,钢笔安然结缘了我的人生。

后来我问妈妈:“钱是我拿的,怎么说是你给的?”

“你也没有乱用。不过以后不管拿谁的东西,一定要先得到别人同意,不然就叫偷。偷儿的名声可不好听!”

我很感动,妈妈这番话,我一辈子也没敢忘记。

不久,我的“钢笔事件”传到了大哥的耳朵里。大哥那时已升任为一个区的副区长,自然口袋上别着两支钢笔。期末考试后,大哥回家,顺便问道:“得了第几名啊?”我说,班上第三名。他听了一高兴,便许下诺言,说:“这样吧,下次如果考了第一名,我奖励你一支好钢笔!”从此,为了心中的那支好钢笔,炎炎盛夏凛冽寒冬,我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学年考试,我真的坐上了全年级第一把交椅的宝座。我迫不及待的向大哥做了汇报,大哥说:“好,我有一支华孚金笔,是上级奖励我这个县先进工作者的,大哥我会言而有信,把它转而奖励给你这个好学生!”

当我双手接过华丽的钢笔盒时,兴奋得双手发抖。我端详了又端详,笔盒上写着“华孚金笔”四个金色大字,打开笔盒,我看见里面躺着的金笔浑身漆黑发亮,金光闪闪的笔挂尽头有颗圆圆的黄色珠子,漂亮极了。盒里还有检验合格证、说明书,说金笔尖是用14k赤金制成的,光滑耐磨,能写出洒脱流利的秀美字迹。

我小心打开笔套,把笔尖看了又看,抹了又抹。如此高端金笔,怎不让人爱不释手!这在当时价值是219元,相当于一般行政人员6至7个月的工资。

后来我才知道,这华孚金笔可不简单,‌华孚金笔厂1931年,由周荆庭创办成立,于1966年更名为英雄金笔厂。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址和改名,但始终保持着高质量的生产标准和创新精神‌。今天的英雄金笔厂仍然在运营,并继续推出新产品,参与各类展览和交易会,展示其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得到金笔后,我珍藏了它相当长的时间,也舍不得用,直小学毕业,才请它出来一试身手,为我效力,共创佳绩。

从此,这支金笔就一直形影不离的跟随着我,承载着我的努力与汗水,承载着我内心深处的梦想与希望。学生时光里,这支钢笔是我遨游知识海洋的得力助手,我们朝夕相伴,披荆斩棘,劈波斩浪,所向披靡。在它任劳任怨的助力之下,初中毕时,我们创造了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入高中的佳话,高考毕业时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全国重点大学深造。我一直感觉流淌在金质笔尖下的不仅是我秀丽的文字,而是一种精神的鉴证,是我励志奋斗的记录,是我难以忘怀的成长记忆。成长的路上,所有点点滴滴的成绩,有我的一半,也有它的一半。

工作以后,它又字走龙蛇,洋洋洒洒,曾经在写字台上助力我草拟了上报国务院、五机部的国防三线建设工厂竣工报告,撰写过企业创建“四好连队、五好个人”的工作总结等重要文件。后来,我转战教育战线,它又忠实地同我一道精心备课,哺育一代新人。一届又一届,我不只一次的向学生讲起过金笔的传奇故事,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学生聚精会神的神色中,我知道他们为之感动,从中获取了学习的动力。后来墨水由蓝而红,圈圈点点,金尖之下,不知画下了多少√,多少X,写下了多少一针见血的中肯评语、鉴定,引导着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顺利前进。

我的钢笔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有一天我忘记按日常习规矩晚上带它回家。第二天打开抽屉,我的钢笔竟然不翼而飞。我在班上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这支笔的来由,它对我的特殊意义,说我已经知道钢笔去向的线索,但我不会说破,只希望它原路返回。奇迹出现了,第二天我的钢笔又静静的躺在了我办公桌的抽屉里。我另外买了一支钢笔,趁他人不备放在了那位同学的书包里。当天晚自习后,这位同学找到我,声泪俱下,说他家里太穷,又实在需要一支钢笔,于是做了对不起老师的事情,很是后悔,恳求原谅。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买钢笔的情形,感同身受,对他的同情和理解油然而生。我没有指责他,而是摸着他的头表扬他,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此事从此烟消云散。这学生很争气,后来考入飞行学院,当上机长,长在蓝天遨游。

后来我退休赋闲,时不时要码点文字,其间华孚金笔仍是我的忠实助手。

我珍贵的钢笔,书写了我的人生。

后来我才知道,钢笔大约是在1920左右传入中国的。这华孚金笔地位特殊,‌华孚金笔厂1931年,由周荆庭创办成立,曾与英雄钢笔共有渊源,于1966年又更名为英雄金笔厂。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址和改名,但始终保持着高质量的生产标准和创新精神‌。今天的英雄金笔厂仍然在运营,并继续推出新产品,参与各类展览和交易会,展示其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1920——2025,百余年中,钢笔尖下新中国屹立东方,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四化”实现,伴随共和国不断腾飞。一路上,钢笔结识了一代一代工程师等建设者,结识了科学家,教育家,作家、艺术家……

钢笔书写了历史!

时代在不断前进,科技在迅猛发展。中国的笔也在不断进化,由毛笔而钢笔(铅笔)而圆珠笔(签字笔),书写的方式也在不断演进,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而今书写电子化已成为常态。钢笔,胜利的走完了它自己的光荣历程,圆满地完成了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我仍然不舍相伴了我大半生,而今已步入老年的华孚金笔。我一丝不苟地的打理保养它,万般依恋地把它重新珍藏在笔盒之中。在时光的深邃长河中,这是一件看似质朴却又无比珍重的纪念品。它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栖息于我家那略显陈旧、却满溢故事的抽屉深处。每当我轻轻拉开抽屉,它便如同一扇悄然开启的时光之门,引领我回溯往昔。端详着我宝贵的金笔,审视着它在奉献的同时也耗损了自己,笔尖被时光消磨,笔身一天天开始变得有些许斑驳。半个世纪风雨兼程之后,它步入了老年,我会让满载荣誉的它安享悠闲的晚年。我这支钢笔,是一支承载着厚重情感、目睹时代风云变幻、并见证一代代人成长历程的传奇之笔。

我的华孚金笔,它又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古朴而沉稳。它记录着大哥服务人民忘我奉献、做出显著成绩的沧桑岁月,它是崇高荣誉的象征。它陪伴我走过漫长的人生时光,由懵懂少年到蓬勃青春到国之栋梁,缓缓奏响岁月深处的悠扬乐章,它激励学生徜徉书山学海认真读书。历史长河的波澜在金笔身上印下了足迹,笔尖却依然光洁流畅,每一笔落下,就是一道光亮,犹如我一生所秉持的坚韧与执着,在纸面上刻下深深的印记。

这支钢笔,不仅珍藏在我的抽屉里,更永远珍藏在我心的一角,带给我无法磨灭的美好回忆与精神寄托。

我的钢笔,不仅仅是一只笔,说它是我的爱人也实不为过,说它是历史的丰碑,也当之无愧!

有时候我在想,人们用毕生努力,奉献时代,改造社会,最终他们老了,却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他们不该被忘记,被遗弃。我的钢笔也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人,我不会忘记它,不会遗弃它。我尊重老人,珍视钢笔,铭记历史。

2025.3.18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