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流浪猫》
今天早上起来,不想去上班,洗涮完毕,便缓缓走到阳台上,轻轻推开窗,湿润的空气裹挟着花香扑面而来。院子里,迎春花正开得烂漫,粉色的月季在晨露中微微颔首,玉兰树上的花苞也悄然探出了头。在这片生机盎然的景致中,一只黑白相间的猫正静静地蹲在院子中央打盹。它的身影让我眼前一亮,睡意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只猫,早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清晨,八点准时,就会在院子里看到它,它比任何人都起得早,要么蜷缩在墙角,要么躲在花丛中,时而闭目养神,时而睁着圆溜溜的眼睛,东张西望,那模样着实惹人怜爱。
中午回家时,偶尔会看到它蜷在一辆电动车或自行车的边缘,安安静静地睡觉。但只要听到一丝响动,它便会猛地站起来,敏捷地溜走,仿佛从未出现过。
晚上下班时,我常常见不到它。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四处张望,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回到家,做饭时也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少了点什么。
好在晚饭后散步时,我总能在玉兰树下与它重逢。它睁着那一双圆溜溜的眼睛,静静地望着我,好像特意在等着我似的。虽然我们从未有过直接的互动,但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早已形成了一种默契,彼此成了不互相打扰的最熟悉的朋友。
动物是有灵性的,只是它们的表达方式与我们不同而已。它们不会用语言诉说情感,但只要你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深意。
记得七年前,爱人从同事那里抱回一只灰色斑点的小狗。那时它太小了,我甚至不敢靠近,更别说用手去触摸它。孩子却对它爱不释手,那时他才上小学二年级,每天上学前、放学后,第一件必做的事就是去看他的小狗。那段时间,孩子对我的关注似乎都被这只小狗夺走了。
后来,由于孩子学业繁重,我们自己也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无暇照顾它,最终只得将它送给了一位好友。在与狗朝夕相处的那段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动物的灵性。每当孩子从窗前经过,狗狗便会朝我狂叫几声,摆着头,示意我去开门;或者当我趴在床上打盹或看书时,它会急急地跑到卧室,摆头让我去给孩子开门,这些细节让我至今难忘。后来它被送走,每次想起那只从襁褓中养大的小狗,心中总是既快乐又忧伤。
而眼前的这只流浪猫,又一次让我感受到那种无声的默契,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万物皆有灵”这句话。在这片时而素静时而喧嚣的小小院子里,我们彼此陪伴,彼此温暖,虽然无言,心意却是相通的。
写于2025年3月14日
《写毛笔字》
又是十天半个月没有动笔了,我这懒散的样子,连自己都感到厌烦呀。今天赋闲在家,索性拿起笔,写上几个字,一是为了打发时间,二是得好好练习练习毛笔字了。
昨天早上,在办公室,看到一位新同事,干完手上的活后,他便从桌子底下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研墨,行云流水地在纸上写下“天道酬勤”四个大字。这字体是楷书,写得工工整整,有种力透纸背的恢弘气势。
我坐在他对面,当时也没太注意,因为我手上的活实在太多了,无暇顾及他写了什么。当我把手上的活儿全干完,闲下来,起身走到他跟前,静静地看着他写的“天道酬勤”四个大字,心中为之一振。
他年前的字还写得一般,如今,怎么一下子就写得如此漂亮呢?我在纳闷间,转而又想,他的字写得如此工整、漂亮,看来也不是随性写写而已,闲暇时间必是下过一番苦功。
韩愈的《进学解》中这样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能补拙,我就属于那种笨拙的人,一直以来,很勤奋地写诗、练字、画画,但终究只是学了一些皮毛,根本就没有把任何一项做到炉火纯青。这一点还是要怪自己,不够勤奋,或者说勤奋根本不够,有时只是为了写诗、画画、练字而写诗、画画、练字。
我一个朋友,他才是去年夏天开始学习写文章的,去年写的文章差强人意,而今年1月份开始,他的文笔是真的突飞猛进,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也是情理之中。一个人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而成,我猜想他为了写好一篇文章,也是下了苦功夫的。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是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不管是同事还是朋友,他们都在默默地、偷偷地努力,刻苦学习,虽然都已到中年,但努力奋进的精神确实值得学习。我记得有句话这么说:“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低冲锋的机会。”
事实上,要想把一件事做到炉火纯青,必须得用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去做,虽然过程辛苦,但有朝一日,必会回报我们。
莫问前程,但行耕耘。
中年人的奋斗,并不是为了名利之逐。他们只是愿意在繁忙之余,以书香为伴,以兴趣为友,把自己交付给时间和兴趣,以此滋养内心。在浩瀚的书的海洋中安之若素地遨游,于琴棋书画的雅致世界里徜徉,从而逐渐修炼出从容不迫的气度,优雅淡定的风范,沉稳内敛的品格。而这份独特的气质,非一日之功,而是岁月与文化的双重积淀,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流露,成为了身上最迷人的一道光。
写于2025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