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办婚礼(散文)

楚泽渊 18天前 68

熬了这么多年,孩子的婚礼终于圆满举行了。一句话:孩子高兴,亲家满意。我忐忑了几年的心,也落地了。

国庆节日,全民共乐,是个喜庆的日子,粘点节日喜气,给孩子举行了婚礼。亲朋好友都很忙,平时也没有时间,多年不见面的亲戚朋友聚一聚,大家都很开心。我也了却集聚心头的心愿,父母在天有灵,泉下有知,也算给父母一个交代,完成“任务”了。

儿子和女孩恋爱四年了,同行同公司,吃住在一起,就是不谈结婚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也不知是怎么想的,三十出头了,一点也不着急,把我和老婆急的,不停打电话唠叨这件大事。

二0二0年年底,孩子告诉我们女娃要来我家过年。第一次见面,我和媳妇特别重视。女娃是东北的,今年来运城过年,远离父母,一定不能让女娃感到落寞。年前准备了许多过年的食品,扒鸡,肘子,罗非鱼,酱牛肉,北京烤鸭,可以说超市该有的都有。问孩子喜欢吃啥,唠唠叨叨不停的打问清楚。唉,最终是一样都没有用上,女孩子不爱吃肉。一句话,全部回到冰箱里,一搁就是半年。

好在女娃第一次来运城,玩的还算开心。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先去看盐湖,一望无际,波光粼粼,好不开心,拍了几张照片,开车去关帝庙。尽量赶早点,嗨,最终是车找不到停车位,等候进入的人群在偌大广场排队绕弯几个来回,人头攒动,乌龟爬行。约摸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进来了,关帝庙内也是拥挤不堪,烟火缭绕,一路随行,挤来挤去,好不热闹。

从关帝庙出来找到自己的私家车,我们往永济普救寺进发。在普救寺俩年轻人玩的特开心,这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地方,张生和崔崔莺莺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趋之若鹜,非要亲眼一睹“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佛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美好地方。随后又攀登鹳雀楼,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篇,激荡着俩孩子一心向往,登高远眺黄河,一衣带水,宛若仙子飘带,从远处来流向远处,波光粼粼,耀眼炫目,心潮澎湃。连我也进入了状态,俩孩子就更是在楼梯上蹿下跳,从不同的窗口远望波澜壮阔的黄河模样,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二0二一年,咱孩子去东北女孩家过春节。据说:顿顿大肉铁锅炖,查干湖的胖头鱼想吃就吃,酒杯老在桌子上,顿顿就不离手,无酒不待客,喝酒是东北人的家常饭,不醉不真诚,坦诚最重要。

二0二二年北京疫情严重,为了安全,俩孩子呆在北京过春节。俩家三地,家人牵肠挂肚,春节期间电话不停的打,话费都超出了套餐范围,也没有抱怨言。平时和朋友通话超过十分钟,就说:“不说了,话费有点超。”意思说完了,问候没有完,匆匆挂断了电话。

二0二三年各回各家,落实结婚的事情。终于敲定:今年必须结婚,给俩家父母和亲朋好友一个交代。

我们两家商定,今年五一期间,利用假期,同时在北京孩子的住处见面,协商孩子结婚的事情。

一年前在东北的热情招待,让我和妻子流连忘返,记忆犹新,今天亲家见面分外热情。按照俩孩子意思,我们异口同声由他俩决定。最后确定下来国庆节举行婚礼。

在北京呆了四天,两孩子非常用心,害怕我俩休息不好,提前预定了酒店,女孩父母和他俩住在一起。带我们去看了奥运大看台,坐车上老远看着就很高大。来到看台脚下,才感到看台是真的很高,周围有栏杆围着,走不到跟前。原先这里是首都钢铁公司,几十万人的公司整体搬迁到唐山曹妃甸,留下来的几百米高的锅炉,改造成公园的观景台,借北京冬奥会的契机,丑小鸭一飞冲天,变成美丽的天鹅。周围环境绿化天然巧成,两铁塔中间架起天桥,游人如织。一人粗的大铁管上面铺设木板走廊,上下两层,可以近距离观察原来的钢铁冶炼管道,声临其境,对首都钢铁公司的巨型建筑啧啧称赞,远眺山连山的巍峨,屏蔽护卫着首都。想想前人的丰功伟绩,留给后人太多太多的物质和文化享受,心有感慨。随着一阵风吹来,吹散了心头的阴霾,豁然开朗,心旷神怡,享受着着一切的幸福。

围着公园,随行人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的走了十几里,两腿有点懒惰,看到路边的椅子,一屁股坐下来,亲家也跟着坐下来,懒懒的靠在椅子背靠上,累的都有点不想走的意思。俩孩子看到我们几个坐下休息,给我们买了几瓶饮料,周围还有像糖葫芦形状的串串,孩子给我们一人一串,吃起来脆脆的,甜甜的,特别酥,从没有吃过这些东西。平时看到小孩在吃,一群小孩围着买,我们不以为然,现在才知道这么好吃。唉,没有吃过的东西太多了。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好东西我们没有吃过呢?遇到如今的好时候,真的是辛福的一代人啊。

回到家,我俩着手准备婚礼的事情。先确定了婚礼殿堂,预订在市里最豪华的锦囍宴堂最有档次的地中海宴会厅,礼仪,模特,督导团队,主持人。流程:主持人开场--新郎入场(拿手捧花)--新娘入场--新郎接新娘 --共同入场--宣誓--交换戒指--拥吻--证婚人证婚(准备结婚证)--父母入场--给父母改口敬茶(准备改口红包)--俩父亲致辞--答谢来宾--父母退场--新娘手捧鲜花赠送心怡伴娘--拍家庭大合照--典礼结束--就餐

我们仔细研究了几遍,较为合理,也符合当地风俗习惯。马上发给孩子,让他俩按照这个流程好主持人联系协商。

我们又马不停蹄的联系酒店,10月1日酒店已订满,最后确定10月2日为准典礼日。接下来邀请亲戚朋友,确定入驻酒店人数。最后定在“巴厘岛大酒店”,四星级酒店,距宴会厅最近,酒店带高档餐厅,第一天晚上在宾馆餐厅就餐,第二天早上宾馆自带自助早餐,中午婚礼在锦宴囍堂大厅。晚上大多数宾客离开后,只有女孩家亲戚和我俩家的亲戚,在附近“甘美酒店”,是一家很有特色的家常菜饭店,规格也不低。接下来联系婚礼车队,主婚车宾利,十辆奥迪迎宾车,炮车开路,前后距离百米,婉若游龙。

婚礼的大喜日子终于迎来了,亲家从吉林松原来了三辆车,大伯大婶,大伯家儿子儿媳孙子,二伯二婶,二伯家儿子儿媳,三姑,大姑家孙子,加亲家两口子,共十三人。圆满入住酒店,我带几个帮忙的朋友,把水果,零食,饮料,中华烟,一一送到各房间,红包悄悄塞给亲家,每辆车一个大大的红包。每辆车后备箱里把我们的特产酒礼品塞的满满的,亲家满嘴合不拢口,对我们的招待非常的满意。

第二天婚礼庆祝活动正式开始,大殿灯光闪烁,扑朔迷离,忽暗忽亮,诱人的灯光,高端的大厅,精彩的摆设,豪华的装饰,帅气的主持人,靓丽的陪伴女郎,将氛围托到高潮。一对新人随着婚礼大门的缓缓打开,步履轻盈的进入大堂,万众瞩目,凝神静气,只能听到主持人的清晰话语,介绍着新人的恋爱经过,透露着一个又一个诱人的小秘密,把满堂宾客带到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国度,令人回味无穷......

新人给双方父母敬茶行礼后,进入用餐时刻。觥筹交错,朵颐捧腹之后,留下满桌的狼藉,看到宾客满意的离去,我心里的石头踏踏实实的落地了。人生精彩无数,婚礼大典无不是其中之一,我以我生努力奋斗,换来孩子们的称心如意,和父母双方的满意而归,无不是我莫大的幸福与自豪。

孩子大学毕业十年了,在外奋斗了十年,这十年是孩子经历最艰难的十年,也是成熟最快的十年。经历了初出校门,求职的艰难,工作后与同事相处的磨合艰难,站稳脚跟后晋升的艰难,恋爱后几度悲欢离合的艰难,不一一赘述,好在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和通情达理的岳父母,令我欣慰。

我和亲家相处的很融洽,时不时聊聊微信。在孩子婚礼讲话中,亲家几度哽咽,我立刻伸出温暖的双手紧紧握住亲家的手,两股电流互通有无,心有灵犀,暗暗的抚慰着对方的良苦用心,和抚育子女的艰辛。

虽然双方家长相隔千里,但我们父母双方能互相体谅对方,安慰孩子们遇到的困难,不断增加生活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今年过年孩子们回来了,都很高兴,大年初二带着他俩一起回到我爱人的老家,拜见了她家里的母亲和姊妹六个,一大家子二十好几个人,热闹非凡,吃饭是最快乐的时光,有说有笑,有打有闹,快活了好几天,他俩初七乘高铁回到北京上班了。

人生一世,是艰苦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享受幸福生活的一生,让我们携起手来,不断工作,不断奋斗,不断享受吧。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