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办公室,窗明几净,地板光洁,同事问我:“小单,你好久没上课了,喉咙还适应不?”
我笑笑回答:“问题不大。我知道自己上课这么多年,喉咙有问题,时不时有痰,又干又痛,痒得难受!现在的我已经学会控制自己,慢下来,语速慢下来,走路慢下来,处理事情慢下来……挺好,喉咙没发生异样。”
人到中年,土都埋腰了,做事少了年轻的干劲,不再猛打猛冲,急不可耐,哪怕猛虎当前,也初生牛犊,想着冲锋在前。二十世纪初,我刚入职教师,当班主任,面对学生调皮、不听话,心中抱怨,火冒三丈,脸都气歪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学生声音大,我比他声音更大;学生不服气,我硬碰硬;学生手上有动作,我立刻揪着他不放,让他服软认输……
遇到同事,我情绪激动,诉说情况,说话语速快,结果令大家云里雾里,根本听不明白。就在那时,我的喉咙出了严重问题,只要一受刺激,痰就哽在那儿,反反复复吃药,反反复复病发,似乎成为顽疾,无法治愈。
结婚后,跟妻子相处,恋爱的新鲜劲刚过,就常常发生纠纷。她想改变我,我想改变她。出门时,她化妆打扮,总要迟点出门;我急性子,说走就走,话音刚落,脚步就迈出门。我说她做事磨磨蹭蹭,她说我为人急不可耐,她不让我,我不让她,自然吵架的戏三天两头上演,差点闹到民政局。
时间很神奇,原以为四十岁很遥远,转眼就到眼前。四十不惑,我想明白太多事,明白很多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凡事欲速则不达,耐心方能见真章”……都在告诉我们要慢下来,方能取得成功。
儿子读书就是如此。他七岁,读一年级,春节过后,进入校园。每天晚上,我带他回家,要求他做作业。每每提笔时,他总想着加快脚步,两下就做完,结果事倍功半,错误一箩筐,我屡次提醒,还不改正,只能抡起巨大的手掌,引发家庭战斗。
这不,老师布置作业:读熟《妞妞赶牛》。儿子坐在书桌前,头顶明亮的白炽光,客厅内宁静,我坐在沙发上,要求儿子动嘴。儿子想着,早点读完五遍,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读的时候语速很快,“妞妞”读成“牛牛”,“赶牛”变成“赶妞”……每每读错,我就严令儿子重新读过,他更是着急,一连读了十几遍,还没有一板一眼地读完。
我走过去,说:“儿子,慢一点,别急,你就不会读错了。”果真,他的语速一放慢,读得就很准确,没有任何错误之处,很快完成任务,可以自由嬉戏,找寻快乐。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越急,越出问题,慢工才出细活,是必然的。以前,写文章,恨不得一口吃成大胖子,写出优秀作品,发表出来,拿到样刊与稿费,获得大家的认同,成为大名鼎鼎的作家。天天写,一写完就投稿,结果往往石沉大海,还被编辑批评:对待文章,要像对待孩子,耐心,细心,才能增加发表的概率。
前些天,我想着写一篇关于“笨学生,经过鼓励,最后发生改变”的故事。题目在脑海中酝酿许久,久到一个多月,数次坐在电脑前,对着屏幕,想写,结果还是因为思路不够成熟,题材不够新颖,无奈地选择放弃。
直到某天早晨,我迎着朝阳,穿着运动服,踩着运动鞋,像往常一样锻炼。熟悉的道路,熟悉的风景,熟悉地独自前行,没承想路上,却巧遇两位熟人,他们同样甩手迈腿,跑得汗涔涔。我们遇见,相视一笑,打招呼后,果断结伴……一瞬间,我有了灵感。
锻炼后,我匆匆吃过早餐,跑到办公室,汉字一行行呈现,像春天的草芽冒出。短短两小时,两千多字的文章写出。即使如此,我一读再读,至少读了五遍,改掉错字,改正病句,删掉多字,调整结构,直到五天后,才投稿到《班主任之友》,很快通过四审,进入“编委会讨论”阶段。虽然目前结果未知,但至少自我认为——文章生动性强,结构完整,做法独到,还算不错。
2023年,我借调到别单位。如今,华丽归来,重新踏入课堂,虽然教书二十余载,但一年多时间未曾面对学生,似乎有不少陌生感。不过,我知道,急不得,为人处事,课堂教学,都得慢下来。
讲读《腊八粥》,我的语速至少比以前慢了一倍。平常讲两个字,现在讲一个字,学生听得更明白,表达更清晰,反而效果更好。又是一节代管课,我讲评完习题,布置学生做作业。
前半节课平静,如无风的湖面,没有波澜。二十分钟过后,第一组的男生拿不出字,笔芯不出油,颇有些急躁,拔出笔头甩一甩。这一甩,问题重重,全班同学,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要么衣服上,要么头发上,都沾上黑色的笔墨。我未能幸免,抹一抹头发,右手漆黑,像抓了一把煤炭。
这一下,引发学生哄动,教室乱成一锅粥。某位女生最先发现,平时爱干净的她急忙站起来,脱下外套,喊着:“啊啊啊。”随之,调皮的前排男生跟着吆喝:“谁,谁,谁干的坏事,把我头发弄这么脏。”后面的高大男生叫嚷着:“太呕心了,我要去洗一洗。”……学生或吵吵闹闹,或离开座位,或擦抹衣服,我拿起教鞭,拍拍桌子,根本无济于事。
怎么办?搁在以前,我肯定暴跳如雷,大声斥责,抓住罪魁祸首,严肃处理;现在的我,冷静下来,走到最折腾的学生,死死地盯着他,像一只恶狼,盯到他坐下来,保持安静;再换一个盯,慢慢地,学生识趣地坐下,回归安静。
让自己慢下来,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意境。人生如此,才能看到诗意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