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阳台(散文)

萧逸尘 2月前 81

老妈在阳台上养了一堆花花草草。

我家的阳台并不大,但室内有暖气,窗外有阳光,八十多岁的老妈有空闲。她就一点一点地利用起那些瓶瓶罐罐,还有乱七八糟的盆子和泡沫箱子。

她养花草,主打的是一个不花钱不浪费。

要说节俭,经过了三年困难时期的那一代人,可以说没有一个会浪费手里的一点点资源的,就是往碗里打个鸡蛋,都要把鸡蛋壳再挖一遍才扔掉,呃~~还不能扔!鸡蛋壳也要晾干捣碎了做花肥的。什么东西不用到极致、用到再也无法使用,那是不能扔掉的,就像她利用的那些瓶子罐子盆子和箱子。

她喜欢从别人那里讨来种子,自己把它们埋进花盆里,埋进她用小锄小铲捣松了的土里。然后,开始每天算计着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那些土壤也是她早就经营好了的,从不远处的田地里提回来,有机肥无机肥,都合理地拌均匀了。这是她从前种地得来的经验吧?现在是怎么弄来的,我们也不知道,反正她自己门儿清。只听得她说,鸡蛋壳要捣碎了再埋进土里,豆渣要发酵了再埋起来,营养液要稀释了浇在植物根部的旁边一点。

每年回来,我就看她阳台上是缺少红花还是绿叶,然后,跑去花市上给她搬两盆回来。

她就开始唠叨了:“怎么又花钱买花?我种花又不是为了它们有多漂亮,也不讲究多名贵,更不是为了拿去赚钱。我就是为了有点事做,为了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的过程。叶多了就看叶,花多了就看花,那都是我自己弄出来的。这买回来的倒是好看,不管是花还是叶,都比我自己养的好看,但那是别人养的,不是我养的。我自己要看着它们一点一点从土里钻出来,一点一点长起来的样子,今天长一片叶子,明天开一朵小花,那比突然放在我面前满株的花还有意思。”

她这么说也对。

我们做事情,享受的不就是一个过程么?享受过程中的那种怀着希冀的盼望里掺杂着隐隐的担忧。还有,面对着自己付出心血培养出来的成果的时候,那是一种带着成就感的释怀与自豪的。

当年养我们的时候她也是这样过来的吧?现在看着我们姐妹五个在她面前晃来晃去的时候,是不是跟看她这一堆花草的时候一个样?

突然就想起我们围绕在她身边长大的那些年,无数个苦难的日子,无数个难熬的夜晚,无数个幸福的瞬间,如同窗外的烟花闪烁,呼啸着,跳跃着,向我扑面而来......

那么期望着我们长大了有出息的母亲,却不给我们限定任何的条框和规矩,“人各有命,尽力就好”也是她常念叨的。至今我才明白,她眼睛里的盼望和神情里的从容——那是坚信在自己勤劳与善良的教养中,手下的秧苗一定会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

于是,就顺着她的意,让她自己栽花种草。

今天从这家掰来一块根,明天从那家换来几粒籽,甚至,从路边的垃圾站旁边捡回来几株蔫不拉叽的苗,她都像得了宝贝似的,精心地为它们选盆、培土、加肥、浇水,然后,耐心地等待着她创造的“奇迹”。

每天,早晨起来之后,她的第一件事就是踱到阳台这边,看看这一株的叶子,瞧瞧那一棵的枝子,数一数枝头上的花朵,是比昨天多了几朵还是少了一朵。哪一朵是刚刚绽放的,哪一朵是快要凋零的,哪一种颜色更好看一些,哪一片叶子张得更多宽阔一些,哪一个盆子还是要换大一些......

吃过饭后,她就开始计划着换土换肥,或者捣腾着把旧盆里的土翻出来,再重新安排那些长得大小不一的苗苗。不动小盆栽的根部和土壤把花盆换过来,她自己很熟练地就能搞定,完全不影响花的生长。叶子黄了应该怎么办,花开得小了应该怎么办,长小虫子了应该怎么办,她自有一套方法和经验。

所有的方法,几乎都是不用花费什么。就听她说过用洗衣粉水可以祛小虫子什么的,用过期的什么药片,可以治疗黄叶子。就连她使用的那些小锄小铲子,也是废旧的炒菜铲或者手钳之类的东西,她按照自己的需求,给它们加工变型,说是用起来比别人买回来的还顺手还好用(老妈的动手能力,是我们所不能及的)。

当外面寒风呼啸世界一片萧索的时候,当早晨的太阳透过玻璃向阳台上洒落一片黄晕的时候,老妈坐在阳台的矮凳上,坐在阳光里,看着她眼前的红花绿叶,看光线扫过每一条枝丫,看它们一天一天样子的改变。为它们分盆、插竹竿辅助柔枝向上、剪去多余的枝叶......

涂了一层绿色的奶油一样的叶片,半透明似地,深深浅浅地微笑着;红色黄色紫色的花朵,喝了蜜似的,招招摇摇地眨着眼睛;半开的深色花苞,躲在叶片后面,捉迷藏似的,探着个小脑袋。

时光悄悄地在她身旁流动,岁月一片安宁静好。她满是皱纹的脸上,安祥又惬意,满足而闲适。那是经历了风霜与沧桑的真实写照,那是时光沉淀过后的风平浪静。

因为知足,因为豁达,也因为力所能及的活动,母亲积累了一身的疾病也渐渐缓解起来,即使是无法完全解除的腰腿损伤,也在她长期敷药、艾灸的坚持中,减轻了疼痛。她生活的原则就是:自己能活动的时候,就不要空闲下来,有事做,有寄托,就不会给孩子们增加太多的负担。

从前的时光那么缓慢,她却从早晨到夜晚、从家里到田地里,给我们留下了匆忙又匆忙的身影。如今,我们匆忙的身影在高铁和飞机上流转,她则慢慢地、慢慢地,在七尺阳台上细数阳光的线条,静静地为远游的女儿守护着一份牵挂与思念。

2025.2.12.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