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火满人间(散文)

沈沐阳 2月前 82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每读唐代诗人崔液这首《上元夜》,千年前火树银花、游人如织的元宵盛景便仿若穿越时空,在眼前徐徐铺展。

回溯历史,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元宵诗意潺潺流淌。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喧闹尘世、繁花灯火之中,深切地道出了灵魂深处对知音的渴盼;苏味道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生动地勾勒出京城元宵夜的壮美震撼,烟火盛放宛如繁星坠落到人间;卢照邻的“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升”,从别样的角度描绘了元宵灯火的绚烂璀璨,与天际繁星、高悬明月相互映衬,烘托出节日的盛大与如梦似幻。这些华美的诗篇,诗韵与节律相得益彰,让元宵佳节在浪漫与热闹之间悠然徘徊,使我们心中溢满喜悦之情。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如四大名著,皆有对元宵节的描写,这些描写生动细腻地展现了古代元宵节的热闹盛况,也丰富了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塑造。

元宵节,这一承载华夏民族丰厚底蕴的节日,如一部厚重的史书,翻开它,岁月的墨香与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溯源而上,元宵节的来历众说纷纭。一则与上古祭祀太一神紧密相连。鸿蒙初开,天地苍茫,先民敬畏自然之力,太一神主宰诸事。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先民们在正月十五月圆之夜,虔诚燃起灯火祭祀。那星星点点的微光,是向苍穹递出的祈愿信笺,而这一燃灯之俗,也渐渐成为元宵节张灯结彩的前奏。

又载,东汉时期佛教东渐,正月十五恰是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之日。佛光悠悠,点亮了信徒的虔诚,这一仪式也逐渐融入民间,灯火渐盛,为元宵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面纱。

还有汉文帝时,为庆贺“诸吕之乱”平定,皇家恩泽与百姓共享,选定正月十五为与民同乐之日。自此,京城处处张灯结彩,欢歌笑语,为元宵注入了世俗欢腾之力。无论何种起源,都赋予了它神秘而庄重的初始意义,让它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元宵节发展出缤纷多彩的传统习俗,宛如熠熠星辰点缀着节日。

首屈一指的便是赏花灯。自西汉起,这一习俗便受到重视,汉魏之后更成为全国性的庆典。彼时,巧手扎制的花灯形态各异,或纸糊、或木雕。有玲珑剔透的宫灯,绘着龙凤呈祥的精美图案,高悬于宫廷府邸,彰显着尊贵;也有质朴可爱的动物灯,俏皮的兔子灯、威风的老虎灯穿梭于市井小巷,引得孩童嬉笑追逐。至唐朝,佛教盛行,“燃灯供佛”之风大兴,佛家灯火遍布民间,元宵张灯更被列为法定之事,大街小巷花灯如海,彻夜通明。

吃元宵,亦是节日不可或缺的温馨环节。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暖炉旁,桌上摆满热气腾腾的元宵。这白白胖胖的小家伙,好似蕴含着幸福的宝盒,轻轻咬开,软糯的外皮瞬间破裂,内里的馅料或芝麻、或豆沙、或肉馅,香气四溢,弥漫在口腔中,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是团圆与甜蜜的注脚。

猜灯谜,则为元宵佳节增添了一抹智慧的亮色。花灯下,悬挂着写满谜语的纸条,内容包罗万象,从诗词歌赋、历史典故,到生活常识、市井趣闻,无所不有。人们穿梭于花灯之间,驻足凝视谜面,或蹙眉沉思,或恍然大悟。猜中者喜滋滋地领取小奖品,兴奋劲儿仿佛赢得了世间最珍贵的宝藏;未猜中的人也不气馁,沉浸于解谜的乐趣中,与周围人分享欢声笑语。

舞龙舞狮两项表演则极具力量与活力。街头巷尾,威风凛凛的巨龙在舞者手中翻腾游走,鳞片闪烁,宛如蛟龙出海,时而昂首冲霄,时而蜿蜒盘旋,引得观者惊叹连连;灵动俏皮的狮子上蹿下跳,眨眼睛、抖鬃毛,活灵活现,激昂的锣鼓声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踩高跷、划旱船等特色活动,艺人们身着古装扮成各种角色,踩着高跷如履平地,划着旱船摇曳生姿,展现出别样的民俗风情。

回首历史,往昔的元宵节堪称全民狂欢的盛宴。汉魏时期,燃灯礼佛成风,元宵灯火初绽华彩,照亮暗夜,引得民众纷纷走出家门,共赏光明绮景;至唐宋,更是繁盛到极致。

唐朝,都城长安的灯市如昼,“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达官显贵、平民百姓皆沉醉其中,街头巷尾弥漫着脂粉香与笑语声。女子们挣脱礼教束缚,踏月赏灯,或遇良人,衍生出诸多浪漫佳话,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勾勒出元夕的浪漫柔情。

宋朝,商业浪潮涌起,元宵“不夜城”里,杂耍艺人各显神通,舞龙舞狮、喷火走绳,烟火升腾中,叫卖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勾栏瓦肆间满是生活的热望。欧阳修笔下的“花市灯如昼”,凝结了一瞬间的繁华热闹。

遥忆儿时的元夕,趣味横生。夜幕刚落,街巷便被花灯抢占。手扎的纸兔灯红烛摇曳,似要蹦跳奔跑;绘着三国故事的走马灯,人物轮转诉说着英雄传奇。攥着长辈给的零花钱,穿梭于灯市,买上糖人儿、面疙瘩,甜在舌尖,乐在心头。猜灯谜处热闹非凡,歪着脑袋盯住谜面,灵光一闪高呼猜出,赢得彩头,自豪劲儿回味数日;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知晓答案后懊恼拍额,却又被众人的欢笑感染,毫无沮丧。

如今,华夏大地各处的元宵风采依旧,各具千秋。

南京秦淮河畔,花灯映水,画舫游弋,古韵悠悠,仿若梦回金陵盛时。夜幕笼罩,华灯初上,盏盏花灯沿河岸依次排开,或红或绿,或明或暗,水中倒影随着波光摇曳生姿,宛如梦幻仙境。画舫穿梭其间,船头船尾装饰着精美的花灯,船内乘客欢声笑语,欣赏着沿岸美景,感受着千年古都的文化韵味。

四川自贡的灯会更是震撼夺目。巨型灯组称霸夜空,恐龙灯昂首嘶吼,盐井灯闪耀历史,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碰撞,燃亮巴蜀夜空。步入灯会现场,仿若踏入奇幻世界,高达数十米的恐龙灯栩栩如生,关节灵活摆动,仿若下一秒就要穿越时空奔腾而来;以盐井为主题的灯组,用灯光和造型重现古老盐井开采场景,让人惊叹先辈的智慧。

潮汕地区,英歌舞豪迈奔放,舞者脸谱各异,木棒敲击节奏铿锵,与花灯交相辉映,守护着海滨邹鲁的民俗根脉。元宵夜,街头巷尾锣鼓喧天,英歌舞队伍浩浩荡荡前行,舞者们身着鲜艳服饰,脸上绘着独特脸谱,手中木棒上下翻飞,打出整齐有力的节奏,旁边花灯高悬,照亮舞者的英姿,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

岁岁元宵,今又元宵。它是团圆的号角,唤游子归巢;是希望的火种,燃亮生活的新程;是民俗的华章,奏响华夏的弦音。在这灯火璀璨处,无论时空如何更迭,我们总能寻得心灵的慰藉,握住传承的力量,向着未来,逐光前行。当烟花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绽放成绚丽之花,那是元宵节诉说的永恒祝福,愿每个人于灯火阑珊处,握住幸福,怀揣希望,岁岁欢愉,年年胜意。

于这盛大节日,我们品味传统,感受变迁,明白其传承意义远超形式本身。它是中华民族向心力的象征,让分散各地的游子心向一处,无论走多远,一想起元宵灯火、家人欢笑、家乡习俗,便有温暖与力量涌上心头。它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古老传说、传统习俗到文人诗篇、各地特色,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代代相传,为华夏文明添彩。

未来,愿这盏传承千年的灯火,继续照亮民族前行之路,让元宵节的魅力永绽光芒,让华夏儿女在其光辉下,续写团圆、美好与希望的篇章。让我们珍视每一个元宵佳节,如同珍视民族灵魂深处的瑰宝,使其在岁月长河中,源远流长,熠熠生辉。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不仅要传承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更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让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元宵节的灯火在数字世界中也能闪耀,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这份来自华夏大地的温暖与美好。愿每一个元宵节,都能成为我们心灵的归宿,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温暖家园。在这个灯火通明的夜晚,让我们一起围坐,分享这份古老而永恒的美好。愿每一个人都能在元宵的灯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希望,愿我们的民族在传承与创新中,永远熠熠生辉,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2.12元宵节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