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叮叮叮……”年初一的一大早,一阵尖锐而又急切的电话铃声硬生生地将我从新春的美梦中惊醒。“谁呀?这一大早的……”我在被窝里不耐烦地伸出手,在床头柜上胡乱摸索着手机,屏幕上“弘壮”两个字瞬间让我混沌的意识清醒了几分,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感觉瞬间瞬间涌上心头。我与弘壮有一年多没联系了,不知道这次打电话给我所为何事?
“喂,壮子,这大过年的,咋起这么早啊?”我连打了几个哈欠,声音里还带着浓浓的睡意。“还睡呢!快醒醒,有个天大的好事儿!咱老家今年要出一条大板龙了,我第一个就想到你了,赶紧回来驮龙。”弘壮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那兴奋劲儿仿佛要冲破手机屏幕,直抵我的心间。
一听到“大板龙”,我的瞌睡虫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记得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就是看大板龙踩街。那时候,我们一群孩子跟在龙灯后面,眼睛瞪得像铜铃,满心都是新奇与兴奋,小手拍得通红,跟着龙灯到处跑。后来,大家陆续外出求学、工作,这样的热闹场景渐渐变成了回忆。
挂了电话,我再也躺不住了。简单收拾好行李,便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窗外的景色飞速地掠过,可我的心思早已飘回了那个熟悉的小村庄。车子缓缓驶进村子,熟悉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故乡独有的味道,带着一丝质朴,一丝温暖。刚停好车,就看见弘壮在村口朝我招手,他的笑容还是那么爽朗,就像小时候一样。
“兄弟,可算把你盼回来了,走,先去瞅瞅咱们的大板龙。”弘壮拉着我就往村里走,脚步匆匆,满是迫不及待。
来到村里的晒谷场,只见一条别具一格的巨大龙头静静地躺在那儿,旁边零零散散的摆放着多节龙身。与常见的舞龙不同,大板龙是由一条条结实的长板凳连接而成,而龙灯越长,说明这个村庄的人口越多。只见每一条板凳上都精心装饰着色彩斑斓的剪纸和花灯,那剪纸线条细腻,花鸟鱼虫栩栩如生;花灯则形态各异,有莲花灯、玉兔灯,还有寓意吉祥的福字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温暖而迷人的光芒。龙头更是用竹篾精心捆扎而成,外面糊了一层精美地宣纸,是那样地威风凛凛。龙须随风轻轻摆动,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一种古朴而又独特的魅力。周围已经围了不少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今年的踩街计划,那热闹的氛围,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些充满欢乐的新年。
“怎么样,壮观吧?这可是咱们村几个老师傅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做出来的。”弘壮一脸自豪地介绍着,眼神里满是对这份传统工艺的敬重与骄傲。
我伸手摸了摸龙须及龙头,仿佛感受到了老师傅们指尖的温度和满满的心血。“太震撼了,今年这驮龙,肯定特别精彩。”我由衷地赞叹道,心中对即将到来的训练和表演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开始了紧张的训练。驮大板龙与普通舞龙不同,它需要更多的力量和默契。由于大板龙十分沉重,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每天一大早,大家就聚集在晒谷场,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基本动作。“起龙”时,大家齐声喊着口号,一起发力,将沉重的龙头缓缓抬起,龙头高高扬起,仿佛要冲破天际,那股力量感,让人热血沸腾;“走阵”时,脚步需整齐划一,时而呈圆形,时而成S形,步伐错落有致,犹如行军打仗,每一步都踏得坚定有力;“盘龙”更是考验大家的默契,龙身要紧密环绕,龙头与龙尾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圈,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看似简单的动作,要做到整齐划一、行云流水,实在是不容易。
在练习“盘龙”的时候,我一个不小心,脚下绊了一下,整个人向前扑了出去,手里的板凳差点就飞出去,砸到旁边的人。大家先是一愣,随后哄堂大笑。我红着脸努力将自己保持平衡,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失误,纯属失误,大家莫见笑。”在这欢声笑语中,我和村里的人很快就打成一片。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踩街的日子。
正月初七的早上,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息。我们穿着统一的服装,精神抖擞地站在晒谷场,准备这这场盛大的踩街仪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期待,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随着村长的一声响亮的吆喝声,踩街开始了。只见龙头高高抬起,龙身蜿蜒起伏,在夜色中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扛着龙身的我们跟着节奏,迈着稳健的步伐,紧密配合。龙头是由好几个人一起抬的,他们似乎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引领着巨龙前行的方向。龙身的摆动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我们跟着节奏,快速地行走,脚下的步伐踏出整齐的声响,与锣鼓声相互呼应。孩子们更是激动得又蹦又跳,跟在龙灯后面,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
当龙灯来到村子中央的广场时,“盘龙”表演将这个仪式推向了高潮。只见龙头手猛地大喝一声,步伐一转,龙头高高扬起,犹如要直上云霄,紧接着迅速向下俯冲,带动着龙身如波浪般起伏。
扛着龙身的我们紧密配合这,脚步错落有致,只见龙身快速环绕,一层又一层,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状。每一条板凳上的剪纸和花灯在急速的旋转中,幻化成一道道绚丽的光影,仿佛一条被星光包裹的巨龙正在蓄势待发。
周围鞭炮声此起披伏,紧接着便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老人们激动地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对传统习俗深深的眷恋;年轻人们用力地鼓掌,大声叫好,脸上满是惊叹与自豪;孩子们兴奋地尖叫着,在人群中拼命地挤到前面,想要近距离目睹这壮观的一幕。鞭炮声、锣鼓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广场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在这一刻,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虽然已经是汗流浃背,但那种对驮龙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在心底油然而生。
驮龙从正月初七一直要到元宵节这一天。当第一天的驮龙任务结束后,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几天训练和驮龙的点点滴滴,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那些一起训练的日子,那些欢笑与汗水,都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今年是我第一次驮龙,可真是太痛快了。希望以后每年我都能参加。”弘壮感慨地说道,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传统的坚守。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我知道,无论我们走多远,家乡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而这驮龙的传统,也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因为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是我们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夜深了,人群渐渐散去。大板龙静静地躺在一旁,像是一位刚刚征战归来的勇士,虽然暂时休憩,却依旧散发着威严的气息。我们看着这条凝聚着大家心血的巨龙,心中满是自豪。明天,它又将在我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这宁静的夜晚,我们怀揣着对明天的期待,慢慢散去,各自回家,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挑战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