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江湖的碰壁与破局(散文)

林渊墨 2月前 105

在文学的浩渺星河里,每一位创作者都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怀揣着对文字的炽热挚爱,执着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清风便是其中一员,多年来,他沉浸在创作的世界中,用一支笔勾勒生活的百态,倾诉内心的感悟,在当地的文学圈子里,也算是小有名气。

临近傍晚,夕阳的余晖像是一层轻柔的纱幔,给整个世界都镀上了一层暖黄的光晕。屋内,静谧得只能听见墙上挂钟指针的滴答声,突然,清风的手机“叮咚”一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他拿起手机,看到朋友发来的一张刊物照片,还附上留言:“怎么,这么大型的刊物,以前你不是常常发表文章吗?这期怎么没见你的大作?”

清风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丝疑惑,随即凑近屏幕,仔细端详起来。这本刊物,他再熟悉不过,自己还是编委之一呢,在上面发表文章本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刊物上的文章,心里不禁泛起一丝波澜。有些文章读来空洞乏味,尽是些无关痛痒的琐碎之事,视角极为狭隘,相比之下,自己的文章可都是扎根于生活,饱含着对生活本质的洞察与思考,怎么就没被选中呢?他忍不住暗自思忖:这么正规的刊物,在选文时难道不该更严谨、更有深度些吗?

怀着疑惑,他的视线缓缓落在照片上的目录页,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可不少题目乍一看,就让人觉得没什么实质内容。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清楚,这并非他一个编委能左右的事。但真正让他心头一紧的是,目录里竟真的没有自己的名字。

他开始回想,这期投稿,他投了一篇紧扣过年主题的文章,正值年关,内容应景又饱含生活烟火气,在其他平台还被评为精品;另一篇探讨教育问题的文章,也发人深省,极具现实意义。这样的两篇佳作,居然都石沉大海,这让他满心困惑。

他的思绪愈发纷乱,突然又想起,这本刊物以前发文是没有稿酬的,改版之后有了稿酬,难道是要求提高了?可再看看目录里那些诗歌,也没觉得有多高不可攀。自己在旗级图书馆征文里获奖的诗歌,竟然也落选了,想到这儿,清风只觉脑袋里一团乱麻,困惑如潮水般将他彻底淹没,他实在想不明白,这投稿的门道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

正当清风满心疑惑,犹如置身一团迷雾之中时,手机微信的提示音再度突兀响起,打破了周遭略显沉闷的寂静。他下意识地拿起手机,只见屏幕上弹出朋友发来的新消息:“清风,你快瞧瞧,这么正规的刊物,居然刊登了两篇连作者都没有的文章。文章内容倒还不错,可怎么会不知道是谁写的呢?真是怪事!”

听闻此言,清风的好奇心瞬间被勾到了顶点。他微微皱眉,眼神中满是探究,再次将目光聚焦在手机屏幕上,仔仔细细地打量起那本刊物的照片。可不,千真万确,刊物上赫然有两篇作品标注为“佚名”。他不禁哑然失笑,心中暗自思忖:“哈哈,如今难道流行好文章都不署名了吗?这可真是新鲜事儿。”

怀揣着这份好奇,他迫不及待地看向文章题目,刹那间,像是被一道熟悉的电流击中,整个人猛地一震。《我家门前那条河》《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两个题目实在是太熟悉了,熟悉得就像自家门口的小路,每一处蜿蜒曲折都印在他的心底。

清风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笔耕不辍,多年来撰写的稿件多得如同繁星,投稿的足迹遍布各个平台,仅在秀才文学网就斩获了八百多篇精品,创作成果丰硕。他在本地小有名气,散文曾荣获市文联征文三等奖,诗歌在红山区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还有多篇文章登上了《江河文学》《中国散文诗》等省级刊物,身为市作协协会会员,在县级刊物发表文章,在他看来本应是水到渠成之事。然而,这次投稿却意外落空,这着实让他摸不着头脑。

此刻,看着这两个熟悉的题目,疑惑的种子在他心中疯狂生长。“难不成是别人写了同名的作品?又或者……我的作品被他人盗用了?”这个念头如一道阴影,瞬间笼罩住他的心头。他的脑海里一团乱麻,各种猜测和疑问相互交织,却怎么也理不出一丝头绪,仿佛陷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谜团,越想越觉得蹊跷,越想越感到迷茫。

清风绞尽脑汁,在脑海里翻来覆去搜寻,却始终得不到一个确切答案,心中对那两篇佚名文章是否出自自己之手的疑惑愈发浓烈。突然,他像是被一道灵光击中,猛地一拍脑门,对啊,直接询问刊物主编不就好了!于是,他迅速编辑了一条消息发过去:“能把那两篇佚名文章的文档发给我看看吗?”

没想到,主编的回复如闪电般迅速,不仅将那两篇文章的文档发了过来,还贴心地告知:“要是想要刊物,来我办公室取就行。”

清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烦躁的心平静下来,手指在鼠标上轻点,缓缓在文档中找到那两篇神秘的佚名文章。刚一浏览,他的眼睛瞬间亮如星辰,激动得差点叫出声来,没错,这熟悉的笔触、独特的构思,就是自己的文章!他又逐字逐句仔细研读了一遍,每一个段落、每一处细节,都在确凿地证明,这毫无疑问是自己的心血之作。可他清楚地记得,投稿时自己不仅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姓名,还详细注明了单位,怎么如今发表出来却成了佚名呢?就文章质量而言,这两篇作品绝对拿得出手,在众多投稿中也属上乘。

怀揣着满心的不解,他强压下内心的波澜,开始用心浏览刊物上的其他作品。有的文章记录着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有的在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经历,可还有些内容明显与现实生活脱节,读起来空洞又乏味。以他编委的专业视角来看,自己这两篇文章登上刊物是理所当然的事,无论是从立意深度,还是文字功底,都丝毫不输。既然内容过关得以刊发,那为何独独自己的名字消失不见,成了佚名呢?这个疑问像一团浓重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他隐隐有了猜测,却又不敢确定,脑袋里依旧是一片混沌,怎么也理不清这其中的缘由。这可是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头一回碰上如此荒诞离奇的事情。

“叮当”,微信提示音冷不丁又响了起来,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刺耳。清风急忙点开消息,上面写着:“我说大编委,你这编委是怎么当的?连自己名字都没保住,还搞成佚名了?”看到这话,清风只觉得脸上一阵滚烫,仿佛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火辣辣的。是啊,刊物上那么多作者的名字都清晰呈现,偏偏自己的名字被遗漏,这也太离谱了,至于到这种程度吗?

他在心底不断寻找答案,思绪像脱缰的野马般四处狂奔。难道是自己平日里为人太过耿直,无意间得罪了什么人,对方故意使绊子?又或许是校对排版时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大意,把自己的名字给漏掉了?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可当他再次看向第二篇文章时,发现正文处连“佚名”二字都没有标注,这可真是荒谬至极,简直让人匪夷所思,他彻底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解开这个谜团。

“叮当”,微信提示音骤然打破了周遭的宁静,那声音就像一记突兀的鼓点,惊起清风心底层层涟漪。他迅速解锁手机,只见朋友的消息映入眼帘:“听说,这刊物最近换负责人了,该不会是这个原因吧?我还想问你呢,咱们之前写雪的诗歌多出彩啊,你投稿了吗?依我看,那水平可比目录里的诗歌强多了,怎么就没被录用呢?”

清风见状,手指在屏幕上飞速敲击,赶忙回复道:“投了,当时咱们一起投的那个同题诗歌,尤其是你的那篇,意境优美、笔触细腻,确实很棒。之前我还投过你写非遗的一组诗歌,同样十分出色。可谁能想到……虽说刊物换编辑了,可就算换了人,也不能把作者姓名都给忘了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刻的清风,满心都是疑惑与愤懑,那两篇文章如今在他眼中,简直成了一场对自己辛辣又绝妙的讽刺。“哈哈哈,文章是我的,却不写我的姓名,我又能怎样?”这种无力感让他意难平,心中那团困惑与不甘的火焰越烧越旺。思来想去,他决定找一位在文学造诣上更胜一筹的作家倾诉,排解心中的烦闷。

他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毫无保留地向对方娓娓道来,言辞间满是无奈与困惑,末了急切地问道:“你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可对方听后,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这刊物你也投稿啊?署不署名真有那么重要吗?有这功夫,不如把精力放在投好的纸媒上,何必在这事儿上纠结呢?”

这话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清风混沌的内心世界,刹那间,他也一下子豁然开朗。是啊,是金子总会发光,土里又怎能埋得住?自己既有好文章,还愁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吗?何必为了这小小的挫折,徒增烦恼呢。

尽管心中已然释怀了大半,可那股刨根问底的劲儿依旧在清风心底熊熊燃烧。他太想弄清事情的真相了,只有知晓背后的缘由,往后创作投稿时,才能拿捏得更稳,有的放矢。虽说如今这时代,文字似乎不再像往昔那般金贵,可对他而言,每一部作品都是自己的心血结晶,恰似心头肉,又如同鸟儿最珍视的羽毛,容不得半点轻慢。

他的脑海中如走马灯般,快速地思索着究竟该向谁问个明白。突然,他猛地一拍脑门,想起以往投稿,都是直接发给单位的一位主任,既然如此,向他打听准没错。于是,清风赶忙在微信上给主任留言,字里行间满是诚恳与疑惑:“请问主任,我清楚记得每次投稿时,都仔仔细细地写上了姓名和单位,可这次发表的两篇作品,怎么都没署名呢?这事儿太蹊跷了,我实在想不明白。”

没成想,主任回复得很快,可那语气却让清风心里“咯噔”一下,太过轻描淡写了:“是吗?我最近工作忙得脚不沾地,这项工作已经交给一位年轻同事负责了。”

听到这话,清风心里泛起嘀咕:年轻同事?那是不是意味着,有可能是他一时疏忽大意,把署名这关键环节给忘了?抱着这样的猜测,清风愈发急切地想弄个水落石出,又接着问道:“那您能把他微信推给我吗?我想跟他确认一下。”

主任倒也爽快,很快便发来了年轻人的微信号。清风迫不及待地添加好友,等了好半天,对方才通过验证。他顾不上多想,赶紧发去消息:“请问您校对时,那两篇佚名的文章,原本就没署名吗?”等了许久,那边才懒洋洋地回了一句:“我只负责校稿,至于署名不署名,不归我管。”

这话一出来,清风彻底懵了,脑子像被一团乱麻死死缠住,难不成这署名的问题,根子还在主任那儿?可奇怪的是,以前投稿都顺顺利利的,从来没出过这岔子啊。

正满心疑惑时,“叮咚”,微信提示音又响了。清风点开一看,是朋友发来的消息:“傻瓜,平时就劝你跟作协的人搞好关系,你偏不听。不就是互相抬举嘛,能少你块肉?再说了,你还退出那个圈子了,现在好了吧,我听说这期刊物组稿的权力,就在他们手里攥着呢,你说他们能给你好脸色吗?”

看到这话,清风的思绪一下子飘回到县作协那帮人身上。回想起在作协的日子,天天充斥着明争暗斗、论资排辈,待在那样的环境里,自己根本没法静下心来搞创作。也正是因为毅然决然地退了出来,自己的写作水平才得以稳步提升。可现在的问题是,主任难道就不看重刊物的质量吗?这实在让人费解。

但清风骨子里那股子执着劲儿又上来了,他非得把问题彻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稍作思忖,他又给主任发去信息:“我听说这期组稿方式有变动?”

主任的回复一如既往地迅速:“对的,以后所有稿件归各协会负责。我工作实在太忙,领导说不用我再管这事儿了。”

看到这条消息,清风长舒一口气,这下,所有的谜团都解开了,七拐八拐的,事情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一瞬间,那些萦绕在心头的愤懑竟如轻烟般悄然散去,他的内心归于平静,脑海中朋友那句带着几分诧异的“这刊物你也投啊?”不断回响。

他默默思索,在文学的征程中,我们总是会遭遇诸多的曲折与不公,可真正的热爱与坚守,不应被这些短暂的阴霾所遮蔽。就像河流奔腾,即便途中会遇到巨石阻拦、漩涡暗涌,也无法改变它奔赴大海的决心。在追求文字价值的道路上,我们要做的,是保持初心,不断磨砺自己,让作品的光芒穿透世俗的纷扰,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念及此处,他挺直脊梁,骄傲地昂起头,像是要冲破所有的阴霾。此刻,一句熟悉的歌词涌上心头:“生活是那么美好,天空是那么蔚蓝……”是啊,生活广袤无垠,充满无限可能,又何必将目光局限在这小小的挫折上?文字的力量,终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寻得共鸣,而自己,也将怀揣着对创作的热忱,奔赴下一场山海,让笔下的篇章在值得的地方熠熠生辉。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