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温林关 赏平阳树
江西省铅山县南枕武夷山麓,山多且高,素有“南扼八闽之喉吭,北踞两省之要塞”之称。铅山先民数百年前,就披荆斩棘,劈岭拓山开通了温林、观音、分水、马岭、鸭母、云际、桐木、火烧等八道关口,使陆路“八关通闽”的山珍海货、茶纸,得以翻越巍峨的武夷山脉,汇聚于八省码头——古镇河口集散。当年,铅山曾是中国东南诸省最理想的货物集散地之一。
2024年11月30日早晨,当初冬的暖阳普照大地,铅山县作家协会采风创作小分队,从河口出发,正开赴武夷山镇温林关采风。
温林关地处铅山县武夷山镇东偏南16.1千米处,海拔1050米。关隘至今仍可见一道既长且高的石砌墙垣,面向北方横亘在裂谷垭口上,向两边山脊延伸。其东西山峰高耸,属王头山峰和五府山峰,地势十分险要。武夷山的天然隘口,是昔日兵家必争之地,也曾经是赣闽两地商贸往来的重要关隘。关口因南邻福建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温林自然村而得名。
我们来到关脚下的桃树坪自然村下车。稍作休整,文友朱贵良从车内取出一根一米见长的竹棍给我上山助力,让我感受到团队的温暖。我们沿着关下一条古道进入森林,开启登山之旅。踏上原始悠长的古道,沿着那幽秘的小径向上攀爬,只见阳光穿透枝叶,地上光影交错。四周参天古树林立,仿若忠诚卫士,将尘世喧嚷隔绝在外。
文友们统一着套装,上衣有“鹅湖文学”的会标——这是一个经已故著名军旅作家彭荆风老先生精心打造的“老中青”三结合的文学创作群体。十多年来,在县文联、作协丁智、姚增华两位主席的领导下,团队精神焕发,一年上一新台阶。文学作品推陈出新,屡创佳绩,晓有名声。譬如:青年作家、省作协会员、《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江霞,今年八月初,她的短篇小说集《穿过你的黑发望着你》已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这支采风创作队伍里,还有几位回乡探亲慕名而来的文友。有来自南昌市的省作协会员童天怡,还有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作协会员万耀蔚与其丈夫钟建勤先生,他们都兴致盎然地参加了本次的活动。
温林关不仅历史悠久,还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和诸多重大事件。1937年11月,闽北红军在黄道等人的率领下,从福建崇安县洋庄乡坑口长涧源村出发,翻越温林关,开赴江西铅山县石塘镇参加整编,加入新四军北上抗日队伍。温林关目睹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登临温林关,还能远眺赣闽大地的自然景观。关下道路较宽敞,赣闽两省的货物在此相互流通,促进了边贸的经济发展。时至今日,此处仍是两省边民往来的交易通道。
这条古道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见证过无数南来北往行人的匆匆离去。商人们顺着古道,赶着驮满货物的马队,在关口穿梭往来。古道上的石板、鹅卵石路,历年历代被风雨侵蚀,依然坚实如故,诉说着往昔的喧嚣与繁华。
传说明万历年间,江西有一位举人,为求功名,带着书僮,不畏艰险,沿着这条古道,穿越温林关前往京城赶考。在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和艰难的路况,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后凭借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成功到达京城,殿试进士及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们登上温林关关口,映入眼帘是一道长约30多米的旧城墙,宛如一条横锁峡谷的铁链,不仅让人领略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更是令人深刻直观地意识到,这是当年防御南面的重要军事屏障。我们站立在一脚跨两省的高度,感受到历史的沧海桑田,体验古道雄关的沧凉。
在这座古老的关隘,有一块界碑,两面设计,南面“福建”二字,北向“江西”二字,并有国务院年号。温林关见证过历史的沧桑巨变,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西与福建的边界线,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那连接赣闽的古道,也犹如一条时光的纽带,无缝衔接着过去和现在。
文友们用相机记录着风光无限的自然景观,柯援生老师为我们拍摄下蓝天下的精彩合影。在下山行走途中,回想关口上的耳闻目睹,心里倍感到历史发展进程的厚重。
我们从关口下山原路返回,驱车前往下一个采风目的地——位于县域东北部的英将乡平阳林场。采风小分队将在那里举办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并观赏银杏树。平阳银杏,是铅山另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
我们在林场用过午餐后来到场部门口,齐聚在墙上一块金色匾额下。县作协主席姚增华和场长叶辉田揭开红布,铜牌中设“鹅湖”二字和标识,上书“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作家协会,下书“平阳创作基地”。热烈祝贺的掌声中,柯援生老师再次为我们拍摄合影,童天怡文友帮我们拍下视频录像。按照县作协今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先后已在管源村、局里村、桐木人家、湖坊街道办事处、平阳林场等地,成立了五处文学创作基地并揭牌。
平阳原是一片古老森林,其中不乏千年古树,它们伫立在山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些古树形态各异,每一颗都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场内一颗千年银杏树,就是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八方游客一睹为快。该银杏树高约20多米,树干离地面约2米,有10多条粗枝向四周生长,分布均衡,叶形美观。每年的初冬,这棵古银杏树迎来观赏期。远眺,满树黄叶似金,光彩照人;近观,树下同样遍布金黄,宛如铺上了金色的地毯;阵风刮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有串串风铃在金黄枝条上弹奏。历经1200余年,古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让人不由感叹自然与生命的伟大!
登温林关赏银杏树,探索构思精品古道旅游线路。我想,在当今“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的大好形势下,可以围绕文化旅游发展,统一规划,全局一盘棋,打造修复“八关通闽”的关隘景点。古人能够做到八关通闽,当代人也能实现将其相互连接、互相依存,形成交通(旅游)大循环特色。如果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利用赣闽边界线的优势互补和当地丰富旅游资源及自然环境,除分水、桐木关等已通公路的关口外,修旧如旧,还原昔日雄关,两省齐心协力打造一条八关通闽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不久的将来,八大关将会声名远扬,迎来国内外众多游客赏景探幽,成为大众走近历史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