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育我,农村也。前十几年,几乎从来走出过那个狭窄的小山村,所谓见识浅薄,就是用来形容我这种井底之蛙的。
一
读完五年级,需要参加毕业考,才能确定有没有读初中的资格。考不上,是要留级的。我跟着老师,走了四十多里山路,到达乡镇,眼前一亮,还有这等繁华的景象。
看,宽阔的大街,居然有两条车道,两车相遇,都不用倒车。路面上铺着厚厚的水泥,硬邦邦的,十分结实。在我眼里,水泥是新奇的玩意。要知道,在老家,连公路都没有,弯弯曲曲的小路铺满青石板,去哪都靠一双脚,一步步丈量。从老家走五里路,到村委会,有一条泥巴公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整个村庄,房子是泥夯的,里面是木头的,瓦是窑里烧制的,没有哪户人家,能够用上如此高大上的水泥。水泥公路就是好,没有灰,不打滑,走上去干干净净,我特地蹦啊蹦,踩啊踩,还蹲下来,用手摸了摸,虽然有些粗糙,硌人的皮肤,但着实让我嘴巴张得大大的,合不拢。
大街两旁,是一排高大的梧桐树,每隔十米左右一棵。那是六月,阳光从头顶照下来,照在梧桐树叶上,绿意盎然,一阵微风轻轻吹起,叶子随风舞动,影子也跟着嬉戏。我走在树荫下,清凉极了。走了那么多路,脚已经酸累,身上的汗水结出晶莹的颗粒,又被新冒出的汗水冲刷,形容一条条印迹。树荫下,太阳没有直射,整个人神清气爽。我伸出手,想捉住光影,作着游戏,并对着梧桐树再三打量,树干高大挺拔,宛如一把撑开的巨伞,叶子层层叠叠,比我的手掌要大一倍,宁静而庄重,肃穆而神奇。我很纳闷,这么粗的树,为何去砍回家烧柴?晒干后劈开,多好的柴火,一根足以抵十根。老家附近的山上,只要是稍粗点的杂树,统统被人砍回家,塞进灶台。每年冬天,需要去很远的路,才能砍来柴火,想着舍远求近,但近处压根没有。这样的大街旁,梧桐树长得如此明目张胆,怎会没人惦记,也是奇怪?
清一色的店面,摆满各色商品。店家站在门口,嗑着瓜子,聊着天,好奇地打量着我们。我用手指点着数了数,根本数不清,几乎望不到头,一间连着一间,直到转角处,还有下一间。太神奇,完全超出我的认知范围。老家三十多户,一百多人口,一个小商店都没有,买东西需要到另一个村庄,也只有一间小店,面积不大。日常,倒有几个卖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叫卖,摇着拨浪鼓,卖的东西更有限,无非就是针头线脑之类。现在这集镇就是不一样,家家卖的都不同,有百货,有建材,还有饭店……
饭店里冒出缭绕的白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勾得我站住脚步,非要朝里面看几眼。哇,一盘红亮红亮的肉,闪着诱人的光泽,每一块都带着脆皮和酥汁。我忍不住舔舔舌头,抿紧嘴巴,生怕口水流出来,喉结不停地蠕动,很想着品尝一口。旁边的同学捅捅我的手臂,跟我说:“别看了,反正吃不着。”我才收回贪婪的目光,问:“这一盘也不知道什么东西,不知道多少钱?”同学笑笑:“我曾经跟爸爸吃过一次,好像叫糖醋排骨,至于多少钱,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吃不起。”
多少年,我才知道,那个集镇其实也是地处偏远,跟外面的的世界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用成语“霄壤之别”,再恰当不过。但就是那样的地方,也绚丽了我童年的时光,惊艳了我的理解力。
二
初中毕业,进入中专,学校位于江西上饶,一个地级市。走入校园,面积真的很大,占地几亩,竟然有足球场。
我的小学,有操场,几平方,几乎没有任何体育设施。校长看着惨不忍睹,找人从山上砍来几根竹子,当作爬杆,我们争先恐后地爬上去,滑下来,乐此不疲。初中时,操场很十几平方,只是被人挖去半截,据说是附近的村民挖黄土烧砖砌墙导致,中间处拦腰截断,一个1米左右的垂直高度,我们时常跳下去,爬上来,追逐打闹。如今,到了中专,篮球场倒不稀奇,中考时在县城见过,但足球场头一次见,还这么大。
在我印象中,小孩子是不需要体育设施的,只要放开手,他们可以满山跑,满树爬,满河游……篮球、足球都是要钱的,买那玩具还不如买点吃的,至少能够填饱肚子。在我眼里,吃是最至关重要的问题。
看这足球场,比中学时的操场还要大两倍,椭圆形,外围是300米的跑道。场地上稀稀疏疏长了一些草,但大部分是黄土。学校曾经铺过草坪,但耐不住多少学生在上面奔跑,草被踏死,土地被踩实,黄土自然裸露在外。晴天灰太多,雨天太滑,学生意见很大。实在不好整日维护,学校的经费不能都耗在上面,校领导另辟蹊径,找来一些碎煤渣倒在部分坑洼的地方,别说还挺有效果。只是黄的黄,黑的黑,绿的绿,斑驳像块七彩布,看着有些意思。某个同学要是摔一跤,一身脏兮兮,黑乎乎,需要洗半天。
所有课程,我最喜欢微机课。上一节课刚结束,铃声刚结束,老师刚离开,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上厕所,再跑到机房门口排队,马不停蹄。尽管速度很快,但经常占不到第一。眼巴巴地等上十分钟,老师拿着钥匙来开门,我们赶紧抢占一台电脑。
学校机房有五十多台机子,屏幕“大屁股”型。头一次,我连开机都不知道在哪,看着同学按这按那,也跟着在相同地方一顿乱按,还是找不着北,只能求助同学。同学一边教我,一边笑我真是啥也不懂。
只可惜,老师进了机房后,上课时间不多,只是讲个十分钟,就让我们自由操作。我只会干一件事,疯狂地背字根,练习五笔。到学校里练不过瘾,还特地买一台“小霸王”学习机,直练得非常熟练,盲打“噼哩啪啦”,以为自己水平高超,足以胜任电脑操作。
结果某次新奇,走进网吧,花了钱,开了台机子,我打开因特网,却找不到五笔输入法,任我研究了十分钟,又是按键盘,又是找左下角的图标,也没研究个所以然。没有办法,只能求助网管,网管技术并不太好,从百度下载后,却不能安装,只好重新下,速度又慢,一耗就是十几分钟。一下子,半小时过去,我就光研究个五笔输入法在哪,什么网也没上,甚至连浏览器都没有打开,白花钱,真够“胜任”的。
三
2008年,遇见妻子,她随时随地都用纸巾擦手,上厕所也是大筒的卷纸,白白的。我看着,还有这软绵绵的纸,怎么没见过?小时候,家里擦手,用的都是抹布,直擦得比手还黑,才到河边清洗;上厕所,用的是旧书,扯下三张都似奢侈,如果觉得硌屁股,就使劲揉,揉得皱巴巴的,像老人的脸。纸巾这玩意,直到20岁之后,才算见识到;每天用来擦手,擦完就扔,想都不敢想。
2014年,我到县城,偶尔到同事家玩。同事倒了一杯水,转身去厨房忙活,怕我无聊,打开电视,把遥控器递给我。我注意到他家的电视,哇,这么大?比我见过的电视要大一倍不止。九十年代,爸爸挑回家一台14英寸电视,黑白,到处雪花点;我结婚时,家里买了台21英寸,都已经大大满足我内心的获得感,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幸福来得太快。同事家的,竟然是51英寸,画面的质感、人物的动作、声音的清晰,都跟以前的电视不在同一个等级。听他说,还可以回放或投屏,或直接搜索,一百多个频道,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大大震撼了我的三观。
哪怕到了2024年,我借调到新单位,看到一个水壶。我想着,这玩意装水好吗?每次倒水时,都需要把盖子转开,多麻烦;热水灌进去,要不了多久就冷了,还不如热水瓶,长时间保温。某天,同事烧了水,灌进去,倒水时轻轻按一下顶端的按钮,水就缓缓流出,过了几小时,水依旧冒着热气,照样能泡茶。我才明白,这是保温壶,跟我以前见过的水壶只是长得像,功能大不一样。
也许,我就是这样一只井底之蛙,看着小小的天,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大多美,所以我要不断前行,努力追上时代的步伐,赶上科技的列车,不至于落后太遥远,不说每一样都去尝试,但至少当听到时,不再诧异异常,瞪得眼睛滴溜圆。
努力吧!哪怕是一只步入老年、长出白发的“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