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屋记,岁月痕(散文)

苏景铄 2月前 85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句穿越时光的民谣,宛若一把镶嵌着岁月宝石的钥匙,悄然间,它轻轻扭转,打开了我记忆深处那扇尘封已久的闸门,霎时,往昔腊月扫房的温馨画面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它承载着童年的欢笑,更是家庭温情与爱的美好记忆。

小时候,我们一家住在破旧砖窑里,那时日子虽不富裕,可每至腊月二十四,年味渐浓,扫房子这项庄重的仪式便如期开场。在物资匮乏的岁月里,这不仅是一场清洁行动,更是全家对美好生活的虔诚祈愿。

天刚破晓,全家人就像接到紧急军令的士兵,迅速行动起来。母亲和姐姐走到炕边,抱起叠得方方正正的被子,那被子又厚又沉,姐姐深吸一口气,双手稳稳地托住被子底部,母亲则在一旁紧紧扶住另一侧。两人目光交汇,微微点头,齐声喊“起”,稳稳地将被子抱起,一步步朝院子走去。我在一旁看着,也想帮忙,可刚伸手试了试,就发现这被子对我来说实在太重,根本抱不动。

见此情景,我转而来到炕边,双手紧紧抓住炕上单子的一角,使出浑身力气往下扯。单子被扯得“哗哗”作响,我脚下一个不稳,差点摔倒,但还是咬着牙,拽着单子一路小跑到院子里。随后,我又开始整理桌上的杂物,将轻巧的钟表、小摆件一个个捧在手里,小心翼翼地搬到院子里放好。

哥哥穿梭在屋子与院子之间,抱着沉甸甸的书摞,脚步匆匆却又格外小心,生怕弄乱了书本的顺序。每一次往返,他的额头上都冒出细密的汗珠,眼神却始终坚定。

此时,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为院子里的被子镀上一层金边。远处的山峦覆盖着一层薄雪,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微光,与院子里的温馨场景相互映衬。紧接着,母亲转身扎进厨房,奏响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厨房里弥漫着烟火气息,那是家的味道。母亲系着那条洗得有些发白的围裙,在灶台前来回穿梭,大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冒着泡,母亲将切好的白菜“哗啦”一声倒进锅里,顿时热气升腾。她手持锅铲,熟练地翻炒着,火苗舔着锅底,映红了她满是汗珠却洋溢着幸福的脸庞。母亲总是这样,默默用她的双手,为全家营造温馨与满足。

我和姐姐一趟趟抱着衣物来到院子,细心地将干净的衣物叠放整齐,每一个褶皱都被抚平,每一件衣服都被用心对待。我尤其着迷于将衣物叠得方方正正,享受那份整齐带来的成就感。我深知,这些衣物虽质朴无华,却凝聚着父母辛勤劳作的心血,承载着他们对我们深沉而炽热的爱。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我们将屋里的东西全部搬出来。就在我们整理东西时,父亲已在院子一角忙碌开来。随着他将一件件杂物搬离,那些平日里藏得严严实实的宝贝纷纷现身:圆溜溜的弹珠、泛着金属光泽的麻钱、能滚出清脆声响的铁环。一瞬间,院子成了我们的乐园。我眼睛瞪得溜圆,锁定两颗五彩弹珠,像离弦的箭一般冲过去,一把攥在手心,弹珠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哥哥也不甘示弱,敏捷地捡起几个麻钱,在手中掂量着,嘴角扬起一抹得意的笑;姐姐则追着铁环满院子跑,笑声在空中回荡。在那个没有电子产品的年代,这些简单的玩具,便是我们童年最珍贵的宝贝。

而父亲,身着母亲手织的毛衣,那毛衣虽不华丽,却厚实暖和。他头戴一个大大的竹笠,脖子上紧紧围着围巾,只露出一双坚定有神的眼睛,脸上还裹一块布,以防灰尘呛入鼻腔。他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牢牢绑着一把笤帚,宛如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走进屋子,父亲微微仰头,目光如炬,瞄准那些隐藏在角落的灰尘与蛛网。父亲双手紧握竹竿,指节因用力泛白。他踮起脚尖,将笤帚伸向屋顶的每一块砖缝,手腕猛地一转,用力一挥,那一团团积攒许久的灰尘便簌簌落下。他的动作一气呵成,每一下都带着“唰唰”的声响,似要将过去一年的阴霾全部扫尽。随着他持续而有力地挥舞竹竿,笤帚在墙壁与屋顶间灵动游走,开辟出一片洁净的天地。

扫屋的过程极为劳累,不一会儿,父亲的毛衣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他的背上。可他浑然不觉,一心只专注于手中的清扫工作。刹那间,灰尘弥漫开来,整个屋子仿佛被一层薄纱笼罩,根本看不清父亲的身影。只能听见笤帚扫过墙壁的簌簌声,以及父亲偶尔被灰尘呛到的咳嗽声。那咳嗽声一下下揪着我们的心,可父亲却未曾停下手中的动作,从头到尾一丝不苟地清扫着每一处角落。

看着父亲清扫完毕,带着满身疲惫却欣慰的神情走出房间,我和哥哥心疼不已,顿感责任在肩,毫不犹豫地拿起笤帚,完成地面的清扫工作。瞬间,尘土飞扬,弥漫在空中。二姐赶紧端来半盆水,洒在我们清扫过的地面上,慢慢地,尘土逐渐散去。

此时,父亲又大步走到晒在外面的被子旁,双手紧紧握住棍子,高高扬起,重重地朝被子击打,扬起一片金色的尘土。伴随着“砰砰”的声响,父亲的动作娴熟且有力,一下又一下,似乎要把对家庭的爱与责任都融入这简单的动作中。

母亲在厨房忙碌许久,冒着热气的饭菜摆满了灶台,她在厨房门口笑着喊我们开饭,一家人这才放下手中的活儿,陆陆续续来到院子,围坐在临时支起的餐桌旁。

父亲笑着说:“今天腊月二十四扫房子,除尘(陈)布新,把过去一年的灰尘、霉运都扫出去,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新的一年肯定好运连连、日子红火!”母亲夹了一筷子菜给我,温柔说道:“多吃点,快快长大。”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着这片刻的温馨与惬意。桌上简单的饭菜,是一家人辛勤劳作后的慰藉,每一口都充满幸福的滋味。

短暂的休息后,我们抖擞精神,再次投入到后续的整理工作中。我端来一盆水,哥哥姐姐拿着湿毛巾,仔细地擦拭着桌子、柜子,不放过任何一处污渍。哥哥用力地擦着桌子上的一块污渍,眉头微皱,手臂上的肌肉紧绷着,眼神中满是执着。他在搬书的间隙,还不忘给讲书中有趣的故事,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姐姐用毛巾轻轻拂去柜子上的灰尘,动作轻柔而专注。轻声哼着小曲,那轻快的旋律仿佛带着魔力,让我心里也跟着暖烘烘的。我们将院子里的物品一件件用抹布擦净,再小心翼翼地搬回屋内。

父亲稳稳地扛起几床厚重棉被,步伐沉稳迈向屋内。他微微弯曲的脊背,如同一座坚韧的山,默默承载着家庭的重担。哥哥和我也不甘示弱,两人合力抬起一张小桌子,手臂被压得生疼,但我们咬紧牙关坚持着。姐姐则抱着一摞整理好的衣物,身姿轻盈地穿梭在院子与屋子之间。

搬完大件物品,我们也各自忙碌着,将剩余的零碎物件一一归位。

等到所有东西都安置妥当,我们一家人早已累得直不起腰来。大家相互对视,看着彼此满是灰尘的脸,忍不住笑出声来。

看着原本陈旧杂乱的屋子,在一家人的努力下变得焕然一新,窗明几净,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涌上心头。大家相视而笑,眼中满是欣慰与满足。这次清扫,扫去的是过去一年的尘埃与晦气,迎来的是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新开始。它承载着我们对旧岁的告别,和对新年满满的憧憬。在这焕然一新的屋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新一年生活的美好蓝图,那是平安健康、幸福美满的模样。

时光匆匆流逝,往昔砖窑里的扫屋时光已成泛黄的老照片。随着生活的变迁,如今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腊月扫屋的情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清洁工具让打扫高效便捷,轻轻擦拭厨房的油烟机,油污瞬间不见;墙角的蜘蛛网,轻轻一扫即可消失。

如今,腊月扫屋不再是全家总动员的大工程,我和家人各自分工,高效协作。孩子认真地整理书架,拿起一本书,轻轻擦去封面上的浮尘,再小心翼翼地按类别排列,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敬畏。爱人拿着柔软的抹布,细致地擦拭着每一个角落,遇到顽固污渍,轻轻喷洒清洁剂,污渍很快消失不见。窗外,城市的喧嚣隐隐传来,屋内,我们一家人各自忙碌,虽没有了往昔的尘土飞扬与喧闹,但这份安静而有序的协作,同样饱含着对家的热爱与对新年的期待。未来的日子里,虽不再有往昔的扫房的辛苦劳累场景,但那份珍贵的亲情与温暖,将以新的方式延续下去。

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传统习俗在忙碌的生活中逐渐被简化甚至遗忘。扫屋,不仅是一种清洁仪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承,它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铭记家的意义,珍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让爱与温暖在家庭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永不凋零。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