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蛇的行走拾忆(散文)

叶熙辰 2月前 82

在大自然中,乡间的蛇是一种软体动物,它的身体细长柔软,并且可以弯曲行走。蛇没有四肢,但经过乡间环境生活的历练,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运动方式,在行走中一展其向前快速灵活的行走艺术。这种方法在动物界被称之为奇特行走。

说到乡间蛇的奇特行走,记忆的闸门立即拉开。记得小时候在读书时,由于乡村农田和河畔常有蛇出没的缘故,学校老师为做好预防措施,在学校举行了普及蛇的有关知识教育。除了预防蛇咬和怎样鉴别毒蛇外,常识老师还向我们讲述了乡间蛇的一些生活知识,特别是介绍了蛇在乡间的行走方式。

原来,对于乡间大多数动物来说,它们都是通过眼睛观察前进方向的,靠二只脚或四只脚跨步前行。然而对于蛇来说却有点特别。蛇没有脚,行走时大多数是靠身上的鳞片在起作用。再说蛇虽然看上去有眼睛,但它们并不是依靠眼睛来配合身体的运动行走的。由于蛇的眼睛长在头的两侧,眼睛的角膜被一块杯状鳞片保护着的,所以视野范围非常有限。再加上蛇每年要脱壳,导致了蛇的视觉很差,特别是在周围静止的时候,它们对某些物体是视而不见的。所以蛇要通过它的舌头在前行的方向来导航,通过舌头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我们牢牢记着蛇的舌头是它的第二双眼睛。

蛇的行走方式归纳为履带式行走、蜿蜒S型行走和悬挂式行走,三大特色行走被誉为是动物界中行走的艺术高手。有了这种行走功能,它们就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地形中灵活移动,无论是平坦的地面还是崎岖的山地,甚至是在江河湖海中,它们都能够自如地穿梭。这种独特的运动成为了高效的自然探索者。老师的介绍,令我们感到十分新奇,并有了想去实地看看的心愿。

那是暑假中的一天,我和村里几个伙伴一起提着竹篮,来到村后河道边的大路边割兔子爱吃的草。走到大路口旁边长着嫩草的地方。就在我们弯腰边说话边割草的时候,也许是蛇早就听到了我们的说话声和脚步声,在我们的眼前突然窜出一条二米左右长的大青蛇,向前面无人的大路方向逃得飞快。为了能够看清蛇的行走方式,我们一边吆喝一边跟随在大蛇后面,但保持着一段距离。只见游在大路上的蛇的身背微微隆起,长长的身子在前后和左右晃动,那腹部似乎不与地面贴在一起,靠着快速伸缩的方式奋力向前,那形状就像是电影中坦克车的履带在向前飞快推进。

蛇在前面行走,我和伙伴们用跟踪的方式,验正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蛇的行走方法。没一会儿,蛇游到了由石板铺就的路面上。这时的蛇立即改变了游动前行的方式,而是采用了身子弯曲和扭动的S型蜿蜒式的前行方式。只见蛇在石板上弯曲摆动着身体,依靠身体蠕动形成的S型形,用左右弯曲的独特方式向石板路上行走。就在我们进一步仔细观察的时候。蛇很快逃到了石桥口的河边。只听见“嗵”的一声响,蛇从石桥口跳进了河中。随着河水中的浪花飞溅,大蛇像一条水蛇那样,在河水中浮上钻下后忽然浮起,在水面上通过身体的弯曲,形成了水中S形的快速游行的风景,向着前面河中的一个近一亩地大小的小岛屿游去,没一会大蛇就攀上了离岸约二丈多的一个大树根,爬上了小岛屿的杂草丛中,这一切我们都又看得清清楚楚。

由于大蛇的头型不是三角形的,我们知道它是一条无毒蛇。为了看看大蛇到了河中小岛屿后会是怎样?我们几个小伙伴都表示要上小岛屿去看看。但这个小岛屿平时基本是无人进去的,隔河可见上面都长满了野树和竹子,还有半腰高的茅草。为了我们进入小岛屿并确保安全,我们又进行了商量。二个比我高一年级的伙伴出了个好点子,由他们回家各带一条黄狗一起进岛屿进行探路,因为黄狗的嗅觉灵敏度高,看到蛇不仅会大叫,并在关键时还会与蛇等野生小动物奋力搏斗,为确保我们顺利进上小岛屿的安全开道。由我和另外二个伙伴,赶到村边罱河泥的河道找一艘停靠着的罱河泥的小船撑靠在桥堍边,然后我们一起牵着狗上船,用竹竿撑着小船过河进入小岛。

说干就干,没一会儿,我们一行五人很顺利地牵着狗,手里拿着打草惊蛇开道的竹竿。还有从家里拿来的预防蛇咬的药,高高兴兴登上了小船,驶向我们从没进入过的这个小岛屿,追踪那条青蛇的去向。不一会儿,我们的船经过摆渡方式很快登上了湖中的小岛。这个小岛屿被乡人们称之为野岛,半人高的茅草相伴着老树和青葱的竹子。岛上没有固定的路道,必须从茅草丛里用脚踩出来。好在由二条大黄狗为我们开道,找准了大蛇在茅草丛里游过的痕迹。我们的胆子也变大了,小心翼翼地用小竹竿挑开狗狗前行压弯的杂草,踏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要向前行走的小道。

就在我们推开齐腰长的茅草行走到小岛屿一半面积的地方,忽然走在我们面前的二条黄狗站立在草丛中,竖起了耳朵,发急似的吼叫起来。也就在这时,我们抬头看到了靠近前面五公尺的几棵大树的树与树枝之间,有二条大青蛇像是在荡秋千似的,其中有一条就是我们在路上看到的那条,它们一定是看到了狗狗和听到了我们的声音准备想攀树逃跑。真是奇怪极了,原来这个岛屿就是大青蛇的家。“瞧,二条大蛇原来是夫妻俩。”我们不约而同地说着。这时,只见二条大蛇的身体悬挂在树枝上,二条黄狗看到又吼叫起来了,蹦跳着欲挣脱牵着的绳子奔跑到树下去咬挂在树下的蛇尾巴,它们是闻到了蛇的气味并看到了蛇。

也就在这时,二条大蛇开始逃跑了。只见它们的身体似在树上摆动了几下,一会儿又落到另外一棵稍矮的树的树枝上,一会儿又来到前面的一棵榆树上,犹如秋千式带着跨越式的方式在和狗捉迷藏。这样来来回回的行走后,二条大蛇忽然很快地滑下树枝,逃进了茂密竹林下附近杂草足有半人高的茅草地那边去了……看到这一幕,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蛇在树与树间是采用悬挂式行走的方式,是在选择如何逃走,这就是学校老师讲过的蛇的悬挂式行走方式,它们在树丛中通过悬挂腾越的秋千方式快速前行,这种行走方式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没一会儿,二条大蛇就不知去向了。由于岛屿上杂草丛生,我们便牵着二条狗乘着小船过河回村了。

暑期结束后,也许是班主任老师在我的日记本上看到了我写的“观看乡间蛇如何行走”的文。把我叫到了她的办公室。在老师面前,我把和伙伴们追踪蛇和观察蛇行走的全过程告诉了她。老师笑着说:这就是学习观察,通过观察你们知道了乡村中蛇的行走方式。乡村的蛇无论是在平坦的地面,还是在坑坑洼洼的地方,甚至是在河水中,蛇都能够自如地穿梭行走。蛇没有脚,通过独特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展现了其高超的行走能力,可以说它们是动物中脱颖而出的行走艺术家……老师笑着,直夸我们很有眼福。她又说:乡村中有许多人都看到过各种各样的蛇的行走,但能看到蛇在一个时间段中用三种方式行走的人是不多的……显然老师是在羡慕和表扬我和伙伴们。

是的,看乡间的蛇行走,此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童年时代,但如今一听到有人在谈论乡间的蛇的时候,就会自然想起当年看到蛇用三种方式行走的那道特别风景,就像发生在眼前似的……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