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二嫂,在过往的几篇小文里,她曾短暂地被我提及,而此刻,我愿将她的故事完整展开,让她真正地走进大家的视野。
傻二嫂是我家紧邻而居的东邻居,她嫁入郭姓人家,在李家圈这片聚居地,郭姓算是个外姓。倘若从我们家南北方向拉一条无形的线,线东边皆是血脉相连、未出五服的李姓族人。生产队时期,这里属于村里的第一生产队,而二嫂家则归第二生产队。
初见二嫂时,她身形矮小却透着一股结实劲儿,容貌普通,若非要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真会让人联想到武大郎。不仅如此,她在智力方面也有所欠缺。当年她初为人妇,作为新娘子下轿的那一刻,咧开的嘴巴露出一口黄牙,那灿烂的憨憨笑容瞬间定格在众人眼中。自那以后,邻居们私下里悄悄称她为傻二嫂。然而,时光流转,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傻二嫂”这一称呼逐渐演变成了她的专属称谓,且她不仅不反感,每次听到有人这么叫,脸上还会绽放出如蜜一般甜的笑容。久而久之,我也自然而然地跟着大家这样称呼她,尽管母亲一直认为二嫂只是心眼实并不是傻,从而不让我那样称呼,却阻止不了我。
二嫂的善良,纯粹而质朴,毫无杂质。她的内心仿佛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没有一丝阴暗的念头。她对待婆婆,也就是我的大娘,孝顺到了极致。日常的嘘寒问暖、悉心照料,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她的孝心。可即便如此,大娘却始终对她有所嫌弃,原因仅仅是她的“傻”。世间的偏爱总是这般毫无道理,大娘却对比二嫂还憨傻的二儿子却毫无怨言。大娘对什么都不爱干的大嫂反而宠爱有加。大嫂的一双眼睛仿佛都会说话似的,按老家的话说,那是特别会来事儿。但在我看来,大嫂的精明中透着世故与圆滑,少了几分真诚。相较之下,我更喜欢亲近质朴无华、单纯善良的二嫂。
大娘的偏爱,在我心中种下了比较的种子,也让我愈发频繁地往二嫂家跑。我沉醉于她那只有纯粹的快乐与友善的笑容,我喜欢她的实在,她对人总是毫无保留,倾其所有。尽管二嫂家境贫寒,家中除了维持生计的米面,几乎家徒四壁。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二嫂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力。短短三年时间,她接连生下三个孩子,一女二男。大女儿聪明伶俐,宛如春日里的精灵,而两个男孩自出生起,便带着些许憨傻的气质,有点像老家人所说的:傻劲传男不传女。或许,这样说并无道理可言。
在养育孩子方面,二嫂虽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她不太擅长烹制花样繁多的美食,但熬制小米粥却是她的拿手好戏。她精心熬制的小米粥,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出纯粹的金黄色,色泽诱人。那恰到好处的浓稠度,搭配上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老话说,小米粥最养人,这话在二嫂的孩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三个孩子都养得白白胖胖,健康可爱。我的大外甥,对二嫂熬的小米粥喜爱至极,每次回姥姥家,必定要去二嫂家喝上一碗。有时候,喝得肚子圆滚滚的,还非要再端一碗回家。有一回,他端着碗往家走,途中不小心被绊倒,只听“哐叽”一声,碗摔得粉碎,粥洒了一地。可外甥顾不上身上的疼痛,捡起半拉碗茬,转身就朝着二嫂家跑去。如今每次提及此事,大家都会笑得前俯后仰,而外甥却总是笑着说不记得了。
二嫂对待劳作,从来都是竭尽全力,不惜力气。然而,正是这份勤劳,让她承担了家中更多的重担。由于大娘的不喜欢,家中所有繁重、劳累的活儿都落在了她的肩头。但二嫂从不抱怨,更不计较。在我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植棉花。种棉花是一项极为繁琐且辛苦的农事活动,修枝打岔、喷洒农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农药不仅稀缺,而且价格昂贵。有时候,为了节省农药,村民们不得不亲自用手去捉棉铃虫。棉铃虫极为狡猾,平日里总是躲在棉桃或者蓓蕾之中,只有在太阳最为毒烈的时候,才会小心翼翼地蜷缩在开放的棉花里,而这也正是捕捉它们的最佳时机。可一旦遭遇棉铃虫病害泛滥的情况,就不得不背上沉重的喷雾器进行大面积喷药。二嫂身材矮小,加之生育后体态发福,背着十几公斤重的喷雾器,在茂密的棉田里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
有一次,烈日高悬,酷热难耐,热风如同火舌一般扑面而来。二嫂正专注地举着喷药杆进行喷药作业,一个不留神,被脚下的杂物绊倒,喷头瞬间扭转方向,农药毫无保留地喷洒在了她的身上和脸上。情况万分危急,二嫂当即农药中毒。所幸附近有村民正在劳作,发现二嫂突然消失在棉田里,意识到事情不妙,立刻飞奔过去。大家迅速将中毒的二嫂抬上排子车,马不停蹄地送往村里的卫生所。好在发现及时,经过一番紧张的抢救,二嫂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二嫂的实在与勤劳,让她与我的母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母亲年轻时腿脚就不太灵便,但在二奶奶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许多手艺,无论是精美的盘扣、绚丽的绣花,还是缝制衣物、腌制咸菜、制作酒枣,母亲都做得得心应手。而二嫂,这些手艺她一样都不精通。因此,二嫂女儿结婚时的嫁妆,都是母亲亲手帮忙制作的。二嫂家与我家仅隔着一堵矮矮的墙头,这道墙不仅没有阻隔两家的往来,反而让二嫂的到访变得更加频繁。她每次来,离开时总会带上一些母亲腌制的咸菜,或者拿上一点做好的饭食。乍看之下,这种行为似乎有些“贼不走空”的意味,但母亲深知二嫂的为人,对她的举动从未有过丝毫的介意。而且,二嫂是个懂得分享的人,每当她吃到美味的食物,比如品尝到马齿苋包子,就会马上让孩子们去挖马齿苋;若是吃到榆钱苦累,便会急忙给我们送来鲜嫩的榆钱。只要是她觉得好的东西,并且能够获取到的原材料,无论多么麻烦,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分享给我们。
二嫂勤快能干,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二哥却截然不同。二哥只知道埋头苦干,却从不注重个人卫生,一年到头,脸上仿佛糊着一层厚厚的油泥,只露出两只滴溜溜乱转的眼睛。二嫂苦口婆心地劝说,却始终无法改变二哥的习惯。无奈之下,二嫂只好与二哥分居。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分居竟成了永别,二哥突然离世。听母亲说,就在二哥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像往常一样在地里辛勤劳作。
今年十一假期,我回到家乡,再次见到二嫂。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她变得更加苍老,体态愈发肥胖,身形也显得更加矮小。站在她身旁的两个傻儿子,却长得高大魁梧,宛如两尊黑铁塔。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至今都未能娶上媳妇。二嫂的话变得很少,看向我的眼神中透着一丝呆滞与迷茫。但当我端上一盆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她面前时,她的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光亮。她转过身,将盆子递给大儿子,然后迈着蹒跚的步伐,一扭一歪地跟着两个儿子缓缓离去。
望着二嫂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的内心充满了忧虑。二嫂的未来会怎样呢?我不敢去想,却又忍不住在心底默默祈祷,希望命运能够对她温柔以待,在她的晚年时光里,留下一丝温暖与安宁。愿她的生活,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风雨。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