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的土地,黔阳古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散发着岁月的辉光。在古城郊野,蟠龙山寺庙,宛如一位沉默的智叟,鸟瞰着古城的变迁,记挂着这座城市的过往。
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我怀着虔诚之心与好奇,踏上了去蟠龙山寺庙的探访之旅。山脚仰视,黑白灰的矮房静卧于崇山峻岭间。上山的路,石块铺就,共三百零三十三级,像一条蜿蜒的长蛇,蜿蜒盘亘在田塍山梁,气势如虹。
每级石阶,都被岁月打磨得很光滑,仿佛在诉说着山寺古老的传说。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身旁的枞林杂木疏朗,枝叶翻飞,一地落叶,争宠着斑驳的光影。微风徐徐,阵阵拂过山梁,枝条摇曳,沙沙作响,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又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每登一步,我都尽情地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浓浓的枞毛味,还伴着山雀的欢悦声。一级一级,一步一步,在靠近那神秘而古老的庙宇,走近那承载着无数动人传说的地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蟠居着一条恶龙。恶龙时不时会兴风作浪,使得黔城周边的百姓苦不堪言。就在百姓陷入绝望之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云游途经此地。看到那条恶龙将巨大的舌头朝城中伸去,他便施展法力,一拳狠狠地砸在恶龙舌尖上,形成了一个深深的氹氹。恶龙被吕洞宾的无边法力所降,化成巍峨的蟠龙山。那深氹,也变成一口龙涎井,一年四季汩汩地流出甘甜可口的泉水,乡民管它叫龙涎水。
为了纪念吕洞宾制服恶龙的功绩,乡民便在山上修建了盘龙山庙,以求神灵庇佑,从此黔阳古城这一带便成为了一方没恶性自然灾害的风水宝地。
随脚步的移动,我的思绪在传说与现实间穿梭。黔阳古城周边的八景,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龙标耸翠”,远处的山峦,气势雄浑,郁郁葱葱,宛如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为古城遮风挡雪,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赤宝晴霞”,夕阳西下,霞光熠熠,映照在赤宝山上,仿佛给山们披上了一条金色的纱巾,非常显眼的在赤峰宝塔上闪闪发光,如梦似幻。“狮滩渔网”,宁静而宽阔的河滩边,渔民垂钓捕鱼,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甜美的滩头风光。“鸬鹚春晓”,春日清晨,鸬鹚在水面上嬉戏,清脆的鸟鸣声唤醒了沉睡的古城。“蟠龙哓霁”,雨后初晴,蟠龙山云雾缭绕,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气势磅礴;“虎山夜月”,夜晚的虎山(原双溪镇烟溪村月布园所在地),在月光的照耀下,静谧而神秘,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牛坡樵唱”,樵夫在牛坡山上砍柴,豪放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充满了乡村的生活气息;“柳溪烟雨”,柳溪两岸,垂柳依依,细雨如丝,宛如一幅美丽的江南烟雨水墨画。
登顶,古城周遭的山峰与蟠龙山一起合围,把古城护着,揽在臂弯。春日,山们不让雨水淫虐,洪灾泥石流;夏日,不让烈日炙烤,山风习习;秋日,不让树木疏朗空阔,色彩斑斓;冬日,不让冰冻成灾,极护犊子。古城周边的八景,在日光下,因没有特定的夕阳、烟雨、云雾等意象,不能尽显风采。蟠龙山庙,却伴着梵音、木鱼的敲击声凸显眼前。庙宇红墙黛瓦,飞檐斗拱,在日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神秘肃穆。走进庙宇,香烟袅袅,佛音靡靡,让我的心瞬间得到了沉静。
庙宇的墙壁,绘着精美的壁画,生动地描绘着吕洞宾降伏恶龙的场景。画面,栩栩如生,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立庙前观景台,俯瞰黔城,洪江市市治所在地的繁华尽收眼底。一条条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展现着城市的活力与生机;一栋栋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彰显着小城的繁荣与发展;远处的工业园,机器轰鸣,生产线上一片繁忙,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一派繁华之中,古城的韵味,依然清晰可见。古老的城墙,宁静的古街,与现代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回过神,从神话传说,到如今的阿弥陀佛,蟠龙山庙见证了黔城的沧海变迁。它不仅是一座带有古老神话传说的庙宇,更像是一位记忆过去与现在的长者。长者,更有话语权,能叙说黔城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是如何相互碰撞、交融的,知道如何构思谱写黔城的美好篇章。
冬阳偏西,我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慨,沿着那三百零三十三级石阶缓缓而下。回望蟠龙山庙,在落日的余晖下,熠熠生辉。梵音袅袅,靡靡之音,沧桑幽远,渐行渐小……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