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十五岁开始,我的业余生活跟老年人接触的比较多一些。不是喜欢给老年人一起玩,而是不花钱的锻炼身体项目,只有融入老年人的团体才有。年轻人要么不锻炼,要么在健身房里锻炼。再看社会上的娱乐团体——广场舞、太极拳、徒步群、模特队、唱歌群,锣鼓队等,全都被老年人“霸占”了。
给老年人接触多了,发现老年人有许多优点,尤其是他们生活阅历很丰富。给他们聊天,一般轻描淡写过后就是余味无穷。试想他们经过了几十年的社会历练和人情世故,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事没听说过?年轻人所谓的苦恼,他们一句话就直指根本。老年人给人对话,一般点到即止,绝不会给你长篇大论。你听进去了就多说几句,但也绝不超过五句,天下没有白嫖来的经验包;要是给他们争执,他们第三句就换了话题,给烂人死缠烂打,本身就证明你也是个烂人。无谓的争强好胜,老人家不为也!
以上说的是他们对年轻人或者陌生人的态度。要是熟悉的同龄人,各种顽态尽显。你是老年人,我也是老年人,老子为啥要让你是不是?在同龄人之间强颜欢笑,唯唯诺诺,自欺欺人,违反我做人的原则,使我念头不通达,必须据理力争,非要争出个是非曲直不可。“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气不顺,是要憋出病来的。老之将至,人皆惧之。老年人唯一不惧的,就是老年人。
青年分男女,中年分性别,老年人没有那么麻烦,更年期一过,统称老人。所以说,你别给我说什么男人要让着女人高姿态的话,你又不是我老婆,我凭啥让着你,只不过我比你底线高一些,心胸宽一些罢了。不要把别人的宽容当作理所当然,惹急了撒泼、打滚、扯头发、挖眼睛,老子样样精通,老小孩,老小孩,老子窝囊气受了一辈子了,总不能临老了还憋屈着吧!
老年人不喜欢“岁”字,也不喜欢“年”字,岁月里有人生的苦涩,年节中有时光不甘,然而年龄的尴尬又摆脱不了“老”这个讨厌的前缀,那种“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感触,不到这个年龄段是体会不到那种矛盾的心理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被老年人说出来总有一点些许的无奈!既然如此,我觉着不妨把他们称之为老者,意谓处事老到的长者。
老者好静,其实并非是喜欢安静,实乃闹腾不动了,“桃源至今不可得,自种桃花在屋前”,在他们自己的心中早已经筑起了籓篱,将世间纷扰一概挡在身外;老者爱回忆,并不是旧事都值得记忆,是新事已难入心,昨日吃的啥饭记不得了,五十年前村口槐树下的闲话却历历在目。记忆如筛,专留陈糠,新米反倒漏尽了;老者小气,并非是日子过得吝啬,是深知物力维艰,一针一线来之不易,唯有节俭度日方能心安;老者多固执,并非偏执不可改变,只因多年来的经验积累,新的观念难于撼动其心,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换个美化的称呼,此谓"守节";老者惧病,主要是畏惧那病中的孤寂。儿女来去匆匆;医生看治草草。独卧病榻,听点滴声与心跳声合奏,方知生命如漏尽更残之晚霞,余生若风雨飘摇的烛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老者贪利,超市打折,必蜂拥而至;免费体检,必争先恐后;为了一件十块钱的文化衫,可以连刷半个月的抖音。非贪小利,是贪那一点热闹,一丝成就感。价廉物美倒在其次,有人嘘寒问暖才是真谛;老者多疑,子女稍有不至,便疑其不孝;邻人偶有私语,便疑其谤己。非天性多疑,自知已是社会多余之人,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罢了;老者多寂寞。非无人相伴,是相伴之人皆非知己。儿孙绕膝,说的都是新鲜事,老友相聚,谈的尽是陈年病,相对无言时多,把酒言欢时少,半世叱咤风云,到头来终还是繁华落尽,寂寞相伴。
老者已老,崩塌的是精神支柱。当一个人告别了工作身份,社会价值的传统观念将退休等同于"休息",这种认知局限造成了巨大的精神落差。大部分老者退休以后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过渡期,有些人退休以后老的特别快,就是这个原因。还有些人退休以后尴尬的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一技特长傍身。原来自己一辈子培养出来的爱好竟然是上班。经过一阵彷徨之后,他们会选择一个自己所谓的喜欢。细心的人可能有所发现,景区里扛着“长枪大炮”拍照的多是退休的老者;公交车上上下下的多是使用老年卡的乘客;无良商家组织的促销会都是些老年人在捧场。而人们将这种现象笑谈为"闲出来的毛病",社会由此衍生出一个新的现象叫“老年经济”,这其实是大多老者,对此阶段生命意义的理解误区。
大部分老者对老年生活的认知是匮乏的,就像这个社会上大部分人是没有真正理想信念的一样。“时光如水,时间如金。”任何阶段都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要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去。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花费一上午的时间去排队领几个便宜鸡蛋,坐十几里的公交车去市郊菜市场买几棵便宜不到两毛钱的白菜也就可以理解了。不是说这种现象不好,也没有诋毁这些人的意思,不过这些老人们,要在心底里问问自己,自己是真的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还是在借机打发无聊的岁月?
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人是自己选择的总和。"观察那些在退休后依然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重新定义了自我价值。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会因年龄而剥夺任何人的价值感;一个成熟的个体,不会因退休而停止自我实现。当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豪地说"我老了,但我仍然很重要"时,我们才真正构建起了与老龄化时代相适应的精神家园。当老年人能够将自己的经验、智慧以新的形式贡献给社会时,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充实感,更是生命完整性的体验。这些人才能称之为“老者”。
老之大者,老之达者。老有所乐,老有所求。老之将至,其言也实,其性也真,其身也正。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