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白云平滩见闻

沈念风 14小时前 3

平滩,位于习水河流域右岸的“石鹿溪”,因藏在大山深处,远离通衢大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发生在川黔边境上的大大小小战争,始终与它檫身而过,弥漫在川黔大地上是隆隆炮声与硝烟,未能打破她的安宁与平静,也未飘过它头顶的那片蓝天。当时,这片宁静的土地,成为习水河流域的一方净土,为那些躲避战火、逃荒和随“湖广填川”大潮来的人们被这酷似陶渊明笔下历代文人墨客追求的世外桃源所吸引,纷纷停下疲惫的脚步,放下简陋的行装,在这里结庐而居,从此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的田园生活。以后有外地商人将食盐、百货各物运到这里,从流动贸易到开店交易,逐渐成为川黔交界的小场镇。由于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加上很少外界的打扰,久而久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将这里称作“平滩子”,“石鹿溪”也被称作“平滩河”。在明代平滩子属播州下赤水里,平播后“改土归流”隶属仁怀县赤水里一甲,民国到1956年,曾建过“石鹿乡”“石鹿联保”“回龙乡”,1986年建平滩乡,1991年“建并撤”后改为白云乡的平滩村至今。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直到10多年前才第一次到平滩,每来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第一次是在市文联主席曾强的带领下,与市文联其他协会的老师们到平滩村参加他们的正月十五日龙灯与文娱活动,感受到平滩人对传承传统文化的直着精神,也被平滩人的热情好客和致富不忘乡梓的情怀所感动。去年初夏第二次和市档案馆的领导一起来到平滩,参加《平滩村志》编纂调度会,听村志主编冯健老师对村志编纂准备与进展情况的通报,知道这次编纂村志是由村两委与老支书冯昌文及其他老同志共同发起,希望通过编纂村志将平滩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给平滩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一记录下来,作为来教育后人不忘历史、不忘党恩的教材。编纂村志的号召很快得到全体村民的积极响应,纷纷出资捐款,以保证编纂村志所需的经费,从平滩走出去,曾经主编过《遵义市卫生志》《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志》和参加过《遵义市志》编纂的冯健老师主动承担编纂任务,再次被平滩村人不忘初心、记住乡愁的精神所感动。在这次还有幸与原石政协副主席杨占春一起,和冯昌文老支书、冯健老师一起,到距平滩不远的合江凤鸣镇瓦窑村滩子上,第一次看到曾经只在书上看到过的曲水流觞——“流杯池”。这次非常有幸参加市文联、诗联协会和白云乡党委、平滩村共同组织的“探寻竹都文明,传承孝德文化”文艺采风活动,也就第三次来到平滩。

 

当我们的车进入平滩场后,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街两边的楼房整洁有序,街道旁有以小叶榕为主的行道树,街面干干净净,但许多房屋卷帘门放了下来,街上罕见行人,偶尔可看见有人匆匆走过。这一现象与平滩村的解决社会发展互为表里,并且从改革开放开始,当年那些从长期的土地束缚下解放出来的平滩人,不再安于小富即安的悠闲田园生活,相约走出大山,走出平滩这块风调雨顺的小盆地,走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走向经济崛起的内蒙、山西、新疆等西北地区,走向一切可以发挥、展示平滩人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精神的祖国各地。那些最先从平滩走去的人们,为了让家乡的人们一起致富,每年回到平滩过年,都要带出一批平滩人,以致于我们在平滩街上出看到部分老年人外,很少能看到青壮年,许多楼房大门紧锁。只有每年春节前后,随着在外打工和创业有成的平滩人携家带口回到这里,那些停满街边挂着外地车牌的各种小车,穿着时尚服饰的走在街上的大人小孩,平滩又显示出人丁兴旺与富庶的景象。

我们的车停在平滩新建的德孝主题广场边,等在这里的白云乡和平滩村的冯负责人与老支书冯昌文走向前来,和我们一行人表示欢迎。

听过简单介绍后,大家分散观看竖立“德孝广场”的两当头的“德碑”与“孝碑”。“德碑”正面镌刻“立德树人”四个大字,左右各有两四字句的立德之言,背面顶部镌刻“遵守道德”四个大字,下面镌刻有名为“春言”的关于立德的四字八句。“德碑”左右各有一碑,左边为“沁园春”词碑,记述立碑及建碑的经过,右边为“薪火相传”碑,讲平滩人崇尚与传承“德”。“孝碑”与“德碑”隔广场而立,正面为“养子之心孝父母”七个大字,左右分别为“羊有跪乳之恩”和“鸦有返哺之情”及羊与鸦的图,背面顶部为“孝”字,下面分别为“十心敬老”和“五个一样”的内容,要求人们怎样去孝敬父母。碑左右立有两块尚未镌刻的碑,据说是要将所有捐款人的名字镌刻上去。

 随后,在平滩村支书穆昌奎和老支书冯昌文等带领下,又上车前往平滩与合江凤鸣镇交界,观看村民捐资新竖立在川黔两省交界处的界碑。界碑碑身高4.9米,连同基座共5.8米,碑体就地选于石鹿溪中的天然石。碑的正面镌刻着“古韵平滩迎贵客”七个大字,面向四川方向,背面镌刻有老支书冯昌文撰写的“平滩赋”,通过对平滩的山川地理、自然风貌、人文历史及改革开放后平滩新貌的描述,向往来于此的人们展示绍平滩的古今与今后的发展,同时,也将平滩建界碑及德孝广场、牌坊等的目的。

看完界碑,听过老支书冯昌文讲解“平滩赋”后,我们又乘车回到平滩场,在平滩场往四川凤鸣镇去的下场口前下车,观看建在这里与“德孝广场”配套的“忠孝牌坊”。老支书冯昌文对牌坊的内容、意义进行讲解。这座牌坊高10米,宽12.5米,正门洞高5.6米,石材为花岗岩,是一座三门四柱五楼、亭阁斗拱式的仿古建筑,飞檐翅角,造型美观大方。大门正面牌额为“道法自然”,顶端额上镌刻一“忠”字,左右小门额上分别镌刻“天”“地”二字,大门柱上刻有“生态文旅九岭仙山汇聚八方连绮梦”“邻里和睦问孤尊老平滩十里播春风”;大门背面牌额为“德行天下”,顶端额上镌刻一“孝”字,左右小门额分别镌刻“人”“和”二字,大门柱上的对联为“劝天下家婆将三分爱女之心以爱媳”“愿尔辈人家把一点顾妻之心以顺亲”;牌坊上刻有龙凤呈样图案。

 

在平滩村委会会议室,冯昌文老书记向我们介绍修建“三碑一牌楼”的情况和平滩村人践行“德”“孝”的典型事例。2024年,村支书穆昌奎提出平滩村今后要以文化育人,希望通过一定的文化载体,将文化融入今后平滩村的发展蓝图的提议。这一提议得到老支书冯昌文的支持,经过对平滩传统文化的梳理,最后决定以文化广场为基础,充分反映平滩村历来盛行的孝亲敬老、孝悌亲情、邻里和睦的良好民风习俗。这一提议与设想很快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得到响应,并通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多次商量筹划,最后决定通过实施“德碑”“孝碑”“古韵平滩迎贵客”碑和“忠孝牌楼”的“三碑一牌楼”工程,来完整体现平滩的“德孝文化”。为搞好“三碑一牌楼”工程,支书穆昌奎承担起筹集资金的重任,冯昌文老支书负责广场的设计施工,并带头捐资2万元。经过三个月的施工,2024年11月22日,投资41万元的平滩工程举行落成仪式。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