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无言 自有气象(散文)

柳云岫 1天前 4

因为中华积厚流光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濡养,让许多风景名胜,都附丽着浓郁的人文色彩。“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早已名扬天下。西子湖,水光潋滟,风韵万千,白堤苏堤上的游人摩肩接踵,吟咏名篇亦是车载斗量。新疆伊犁果子沟峡谷,目送过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狂飙的铁骑。昭苏草原上的石人目睹过两千多年前乌孙族的兴衰。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碑文林立的泰山,成为思接千载的人文圣山。就是一座小小的琅琊山,也因滁州太守一篇《醉翁亭记》,成为无数文人墨客魂牵梦绕之地……

所以每次出行前,唯恐辜负盛景,我都要将要去的景点所涉猎的人文历史知识提前做一番功课,并计划妥当时间和行经线路,无不带着“不虚此行”的小小功利心。旅游,似乎背负着一种使命感。

初夏时,几个人一时兴起,没周密的安排,说走就走,奔着巴蜀方向,辗转千里,随心而行。

登上重庆武隆仙女山,草甸如毯,野花如霞,蓝天白云,美得辽阔,美得让人词穷。数十万亩森林与草场形成的天然巨型氧吧,给人涤荡心肺的畅快呼吸。尤其武隆“天坑”,堪称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我深深折服于老祖宗质朴又生动的语言表达艺术,明明是大大的地坑,偏偏称作“天坑”。“天坑”给人的感觉就是,深之不可测,大之不可量,幽之不可探。“天坑”深200多米,有38平方公里。四面绝壁,如斧劈刀削,坑壁上有泉水汩汩倾泻而下。坑底长满了植物,布满迷宫一样的暗河,水流淙淙,空气湿润,林木繁茂。天坑一端狭窄如巷,一端却宽敞如原。坑底有一个小巧精致的院落,像一古驿站。院子前一条瘦瘦长长的石板路,蜿蜒伸向古道西风瘦马的岁月。“天坑”与外界隔绝,徜徉坑底,仿佛穿越千年,似武陵人误入桃花源,真真一番“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的意境。

成渝高铁线,使重庆到成都缩短为两小时。出了蓉城,都江堰、映秀、汶川、茂县、松潘,一路岷江相随。都汶高速段的穿山隧道一个接一个,刚见天光,又入幽暗。隧道短则几百米,长则数十公里,有的路就架设在绝壁深壑之间。难怪当年凭着双脚和驴马入川的太白驻足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行进在巴蜀大地,满眼是画山绣水。

进入九寨沟,到处是彩林雪峰,叠瀑飞泉。梦幻般的高山海子,浓郁的藏羌风情,让人流连忘归。这是上天赐予人类最纯洁美丽的乐土,身处其间,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安逸与闲适。九寨与黄龙虽一山之隔,但也必须绕行一百多公里才能到达。美若仙境的黄龙,林壑森然,钙化彩池宛如五彩珍珠镶嵌在原始森林中。峡谷雄险,崖壁上凿孔而建的栈道凌空悬浮,行走其上,真有“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的惊魂夺魄之险。

一路都是自自然然毫无雕琢的山水画卷。没有落魄文人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吟,也没有仁人志士字字泣血的黍离之悲,没有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墙帝陵、故居亭台,也没有古今书法大伽笔走龙蛇的楹联碑拓。山水无言,自有气象。走在那样的风景里,什么也不必想,只要一双幸运的眼睛,一颗无羁无绊的心。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