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谁创造的 (散文)

柳云岫 2天前 17

文化是谁创造的

秦力

监军镇的太阳和月亮最懂人间烟火。天还没大亮,二中坡下巨师傅羊肉泡的芳香就撞碎了晨雾。傍晚,机械厂十字夏家食府的名菜水脆油迎来了灯火和月光,暖暖地滋润着天上的星星。苍天下,满是周秦汉唐关中汉子吆喝的秦腔或者吆牛赶马的调子。这调子从同治年间的夏志修豆腐脑挑子传了下来,浇一勺辣子油便能烫透一部关中风物志。

西兰路边火补轮胎的火星子溅在永寿中学大门上,像散落的监军鼓点。王把式抡鼓槌时总念叨:“我先人敲鼓给唐军鼓舞士气,我自己生不逢时,现今只能敲响大鼓,给娃娃们鼓鼓劲。”他敲击出的《秦王破阵》《三叮当》……敲打之间尽是“耕读传家”的闷响。

十八家烧坊里酿造的永寿特曲比封侯岭的春风还要来得急些。东堡子口口的老槐树旁边,弹棉花、缝被子的屋里人,惦记着广州打工的男人。还有她男人时不时发来的短信和微信,每一个汉字都能让她回味三天三夜。

爱喝罐罐茶的秦老爷子最懂得天人合一的道理。立夏那天,她把祖传的槐花酒曲埋进老窖,他说:“粮食是地里长的,曲是天上落的,我不过是个牵线的。”这话让远走他乡的我记了大半辈子,后来写在几本图书的扉页,墨痕里混着槐花蜜的香甜。

那年腊月二十三祭灶,没有卖完芝麻灶糖的安老二,只好骑着自行车下了马家坡,到乾县城碰碰运气。新堡子的任木匠雕完太师椅上最后一道纹路,忽然问徒弟:“太师椅坐上不舒服,为什么王县长不坐舒舒服服的圈椅呢?”这话徒弟想了几个来回,还是没有明白。

正月十五耍故事,方桌上竖起了高高的钢筋芯子,上头绑了三个娃娃,扮成桃园结义的样子。社火队伍经过南堡子,老堡子,到了香山庙那儿。我突然发现抬方桌的四个人,原来是河南黄河水灾时逃难来的孟家父子。

戏台子下边,严老先生眯眼咂摸:“文化这物件,就像泥头戏(木偶戏)的操作绳绳,看着是角儿在唱,实则是众人扯着筋骨哩!”

暮色漫过东市场房檐的时候,打更的范老五敲着榆木梆走过正街。那梆声从浅水塬大战的乱世烽火里荡过,裹着羊肉泡的香味、木匠铺的木板气、酒窖的槐花曲香,在千年古镇的年轮里盘成一句话:

“百姓烟火烹文化,青史不过几页家常话。”是啊!虽说文人记录文化,传播文化,却原是普罗大众创造了它。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