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走进位于古城墙根的这家“大队搅团”饭馆,看到店内同以往一样,人声鼎沸,座位紧张。这家以主营搅团和浆水鱼鱼而闻名的店铺,生意一直红火。要了一份搅团、一块锅盔,走出拥挤的店铺,将碗放在店前树下的砖台上,蹲下来开始吃这闻起来都香气四溢的美食。
说起“搅团”,现代的人不一定都知道它是何物。顾名思义,就是把面粉撒进开水锅,搅而团之。说白了,就是用面粉在锅里煎熬搅拌成团的面糊糊。比起同样由面粉做成的面条、馒头、锅盔等闻名遐迩的面食,搅团的名气不大,吃者并不大众化,多集中于西北地区,陕西关中尤甚,但它的确是面食家族的一员,也是我儿时难以忘怀的记忆。
做搅团的程序并不复杂,但真要把搅团做得好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常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真正做起来何止七十二搅。打搅团时,拿擀杖搅动的手与撒面粉的手要配合协调,搅动要向着一个方向画圆,不能一会儿这边一会儿那边,左冲右突的;面粉要撒匀,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根据搅动的速度快慢、锅里面粉的状况掌握。等到锅里搅出一圈圈圆印儿,泛起一串串气泡,直搅得胳膊发酸,头上冒汗,锅里面糊粘成团,头道工序完成。然后盖上锅盖,换成小火,烧至熟透后开锅,这时粮食原始的香味瞬间漫溢而出。如果不得要领,做出来的搅团可能出现结块,吃起来既不筋道也不爽口。
二
现在常常记起儿时在老家,吃喝贫乏之时,祖母在烟熏火燎的灶台间,一手用擀杖在铁锅里快速地搅动,一手抓着面粉慢慢地向锅里飘洒,随着热气的急速升腾,铁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也越来越密集。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这种情景一次次出现。而祖母手中撒向锅里的面粉,既有淡黄色的玉米粉,红色的高粱粉,也有略显灰色的荞麦粉。当然,也有白色的麦面粉。一顿搅团,要么一种面粉,要么两种面粉掺和一起。青黄不接时,多是高粱、玉米面粉,这些面粉粗粝且粘结性差,尤其是高粱,往往要加少量的麦面粉,才能勉强成形。
搅团的做法看起来单一,但吃法却并不单调。最常见的吃法是将热搅团舀入调有油泼辣子、盐、醋以及韭菜等调料的汤汁之中,用筷子夹着一块块吃。有人取其形象,将此种吃法叫作“水围城”,好处是吃起来热乎绵软、酸辣可口。把做好的搅团再进一步加工,还可以做成“漏鱼鱼”,也可以摊在案板上晾凉后,像凉粉一样切成块做成烩搅团或凉调搅团。
小时候每到夏日,祖母都要做漏鱼鱼或凉搅团,一般都用包谷面粉并加一定量的麦面粉,否则不筋道,很难做漏鱼鱼和凉搅团。打的搅团要软硬适中,还要比平日做得多。做漏鱼鱼时,要提前准备半盆凉开水,将做好的搅团一勺一勺倒进漏勺,并不断晃动漏勺,一个个漏鱼就滴进盆里。如果做的搅团太稠,就得用舀搅团的勺子在漏勺里搅动,才能使搅团漏下去。所以,做搅团时掌握稀稠很重要,稠了漏鱼难做,稀了漏鱼吃着不筋道。
做凉搅团时,要先在案板上泼些凉水,再将做好的热搅团倒在案板上摊开抹平,厚度适中。等到摊开的搅团变凉后,用刀划成一个个四方块,铲起放到篦子上,吃时再切成小块,或放上调料凉拌着吃,或放上各种菜烩着吃,都是特别好吃的美食。
儿时我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一有病什么都不想吃,唯一能想起来的就是搅团和浇汤面。在那个吃喝不济的年代,浇汤面只有在过年或过喜事的时候能吃上,搅团则随时可以做。我生病之后,不管春夏秋冬,祖母都会辛苦于灶台间为我打搅团,而且多是纯麦面。每当吃到祖母在烟熏火燎中为我做好的搅团,毫无食欲的我都会胃口大开,常常吃到头冒热汗,病也好了一大半。
小时常听祖母说:“搅团好吃锅难洗。”这话一点不假,吃完搅团锅底会结下一层锅巴,老家人叫作“瓜瓜”。那时做饭都用大铁锅,不像现在有不粘锅,面在加热后就会粘在锅底形成“瓜瓜”。洗锅之前都要用水泡一泡,然后用铲子铲,用刷子用力去刷,才能将锅下干净。“瓜瓜”其实就是现代人吃的锅巴,是难得的美食。每次吃完搅团之后,我们这些孩子们都会去抢锅巴吃,那种咬起来嘎巴脆响的感觉,至今难忘。
三
关于搅团的起源,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会得到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搅团由诸葛亮发明,当时他在陕西岐山县屯兵,为了调节军队伙食和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发明了这道美食。当时的名称叫做“水围城”。另一种说法是搅团始于清初,当时百姓生活困苦,靠秋粮度日,将玉米糊汤搅稠后食用,因此得名“搅团”。尽管前一种说法借助历史上的名人和事件,能给搅团的产生增添一些传奇色彩,但我更相信后一种说法才是搅团产生的真相。
随着人们生活愈来愈好,吃喝越来越丰富,吃腻了大鱼大肉、白米细面之时,人们便怀念起昔日用杂粮做成的搅团、漏鱼儿。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以卖搅团为主的饭馆,虽不像卖面的馆子遍地都是,却总能循着味道找到它的踪迹,然后大快朵颐地吃上一顿,以解对它的向往。
一个人的味道记忆,都是儿时培养起来的,是渗入骨子里的基因密码。在人的一生中,不管你离开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时间有多长,即使吃遍天下所有的山珍海味,最钟情、最向往的还是儿时的味道。搅团,就是凝固于我的心里、渗入骨子里的味道记忆。
人是铁,饭是钢。搅团是软乎乎的饭,是曾经日子里的“钢”,支撑了千家万户的日子。难忘,一直怀念。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