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上课都带着一根竹子,名义上是教鞭,但其实主要是用来教训学生,更多的是吓唬的功能。有时候我们上课不听讲,或者开小差做小动作,或者作业做得不好,老师过来就往脑袋上一抽,有点疼,疼得流眼泪。
我记得,我们犯了错,老师气不过,就会把我们拉到教室前面,要我们对着黑板上面的毛主席贴像下跪,我们不敢出声。
我记得,我们在学校做了坏事,老师放了学到家里告状,父母一听,二话不说,抄起棍子就对着我们打,打完了还要对老师赔礼道歉,忘不了还要跟老师说“在学校不听话就给我狠狠地打”。
我还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学生一旦犯了事,老师会要我们写检讨,当作全班同学的面读一遍。要是犯了很大的错,就面临着开除,而家长总是面带羞愧请求老师原谅,并写下保证书,保证下次不再犯才肯接收。
今天,我也许不会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最好的。但不可否认,在当时,这种教育手段确实得到社会以及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对老师也是由衷地尊重和理解。扪心自问,我们这些被打过的学生,如今也并未对老师怀有什么仇恨,反而见到面显得更亲切,尤其在我自己做了老师之后,更多的是懂得和接受。
如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新的教育也快速发展了三十多年,但教育行业却不知道从何时定位成了服务行业,甚至喊出了“家长和学生是上帝”的口号。我清楚地记得我在一所私立学校任教时老师们私下常说的一句话:学生是上帝,老师是奴隶,生活老师不是东西。
是不是觉得很悲哀?
今天的教育,老师早已收回了几千年来握在手中的“戒尺”,没有了惩罚同时也丧失了尊严,老师们变得担惊受怕,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对学生批评过了,学生承受不了;担心课堂氛围营造不好学生不想学习了;害怕作业布置多了或者言语过激了,家长一个电话举报上去把工作丢了,如履薄冰。颇有意味的是,但凡我们老师的听课赛或者家长会,老师俨然就成了“礼宾”,面带微笑,对每一个进来的人们,报以温柔可人的鞠躬并腼腆地说“欢迎光临”。
尽管如此,如今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却显得越来越微妙,严格来说是更不和谐、更对立,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风平浪静,但私下对老师谩骂和指责的声音不绝于耳,老师也心知肚明,但迫于舆论和教育理念的压力,只能默默承受。
谁都知道,现在评论一个优秀老师的标准已经不是你有多高的水平,而是看你的课是不是生动有趣,是不是让学生都愿意学,所有的评课也无不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因此,老师现在每天只好挖空心思去做吸引学生的课件,尤其遇到公开课,那非得提前十天半个月准备不可,显得极其疲惫和无力。而来来去去跟老师讲座的专家要么是夸夸其谈课堂的趣味性,要么是高谈阔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学得开心。
我当然知道课堂形式方法的重要性,但是,千百年来,老师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如今却几乎是本末倒置,我们似乎已经不知道学习是什么了,学习怎么会是一件兴趣快乐的事?自古以来,人人皆言“十年寒窗苦”、“吃得苦中苦”、“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道理,什么时候读书就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格言不正是千百年来激励学子奋发图强的座佑铭吗?我认为学习自始自终都是一件苦事,世上也没有什么成功和成就是在快乐中得来的,或者是极少的。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今天的教育似乎只有对老师进行“训导”的专家,根本没有对学生进行自觉学习教育的课堂,有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学、为谁而学的理念吗?有像周恩来总理曾说过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责任和信仰教育吗?没有,我们似乎都在死皮赖脸乞求学生来学习,而学生不愿学习都是因为老师讲课不生动,无趣。于是乎家长对老师就有更多的不满意,跟老师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我实在不知道今天的教育还需要老师对学生做出多大的让步?
三十多年前的教育,平凡而实际,社会认可家长接受,三十多年改革后的教育,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学生的教育条件、环境,都有不可比拟的进步。然而,今天社会对教育的舆论和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却完全是颠倒性的退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吗?
我并非是在抱怨,只是想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说说我的立场。希望能把握教育的真谛,不再迷失了自己。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