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九十六回讲了一个居士的故事。唐僧师徒西行14年,来到铜台府地灵县,这个地方离灵台山仅800离,见如来已经不远了。
地灵县有一位寇员外,是在家修行的居士。名寇洪,字太宽,64岁。他的家门前特别立了个“万僧不阻”在招牌,许斋万僧,才做圆满。已经斋了24年,斋了9996个僧人,只少4人,便圆满心愿。
唐僧师徒的拜访,正好圆了寇员外斋僧的梦,因此热情的接待了唐僧师徒。
大概是家境殷实,接待热情豪华,半月后一天清晨,寇员外十里长亭念念不舍送走唐僧师徒,深夜遭本地歹徒图财害命,一命呜呼,家产被洗劫一空。寇员外子女误认是唐僧师徒图财所为,状告铜台府,唐僧师徒被判入狱。后经孙悟空神显灵通,指点铜台府刺史、地灵县知县等官员,真相大白,歹徒受到严惩。寇员外在悟空帮助下起死回生,财产追回,一家复恢以往平静生活(好有好报)。
人世间修行佛教的人基本有两类,一类是出家的,称僧人(比丘和比丘尼)。另一类就是在家的,称居士(尤婆塞和尤婆夷)。同样是崇信佛教,同样是修行,以解脱悟道成佛为目的,但是,对出家还是在家修行,佛教界却不同的看法。
一般认为,出家人脱离世俗生活,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居住寺院,专注于佛法修行,他们的生活清净,远离五欲尘劳,减少烦恼,以出离为乐。
在家修行仍需面对家庭、事业和社会责任,生活中有五欲尘劳、妻子儿女等束缚,容易增长烦恼,以执取为乐。
《大宝积经》认为,出家生活清净、解脱、无求称大业;在家生活染污、束缚、多欲称小业。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有热衷佛教的人甚至是皇帝。他们或诵读经书,或拜名僧为师,或聘请名僧为国师,或资助寺院建设等。最虔诚陶醉于佛教的莫过于梁武帝,曾经四次跑到寺院要求出家做和尚。他印经、斋僧、建寺、施舍不计其数,自以为功德无量。在与菩提达摩的对话中,被达摩彻底否定,认为这种有目的,带功利心的行为,并无功德,充其量只能得到福报而已。唐朝的武则天把禅宗大师神秀请进宫内供养,尊为国师。清朝顺治皇帝曾经赞叹出家生活,认为“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并说“朕为大地山河主,不及僧家半日闲”。还要更多的文人墨客更是佛教的崇拜者,像李白、王维、苏东坡等都称以居士。
在佛教中,维摩诘居士就是一位在家菩萨。他的前身是金粟如来,为了辅助释迦牟尼佛普度众生,化身为印度毗舍离城的长者富商,虽然家财万贯,却潜心修行,精通佛理,辩才无碍,常为菩萨和罗汉解答佛法疑难。家有妻妾和无尽的家财,但他持身严谨,善说佛法,深得世尊的敬重,他精通大乘佛教,修为高远,被誉为“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维摩诘经》就是根据他的论述记录而成的一部佛法经典,被誉为“大乘佛教文献宝冠之珠”,宣扬般若空观和世间解脱的方便法门。其思想不仅在中国佛教中广为流传,成为在家修行者的典范,而且对禅宗产生重大影响。
《维摩诘经》提倡“心净则佛土净”“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等,成为禅宗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经典依据。
在《维摩诘经》的影响下,六祖惠能则对出家修行和在家修行有另外一种看法,《坛经•疑问品》指出,“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在家同样可以参禅,只要做到“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肯定了出家与在家修行效果平等,这无疑扩大了学禅的队伍,增强了禅宗对社会的影响力。这种思想与人人可以成佛,修行人人平等完全一致,也与“人间佛教”,在生活中学佛的禅宗做法一脉相承。
惠能在《坛经•付嘱品》预言:“我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谛辑伽蓝,昌隆法嗣。”大约70年后,果然出现了两位杰出的禅宗大师。出家的就是马祖道一(约709—788),成为一代宗师,创立了“洪州禅”,发展成沩仰宗、临济宗,影响久远。在家的就是庞蕴(?—808)居士。被誉为自达摩以来,开立禅宗之后的“白衣居士第一人”“东土维摩”。他的佛学修为以及影响力简直可以和维摩诘相媲美。他留下了200多首偈颂,启发学佛人的灵性。他和维摩诘有三个方面极其相似。一是两个人都很有钱;二是两人佛学修为都很深;三是都是自家居士。
庞蕴一直留有慈善救济的家风。贫苦人没有饭吃,需要用钱,只要向庞蕴求助,他都及时资助。庞蕴有一个远房亲戚,向他求助,他认为亲戚大老远来,很辛苦。就一次性多给了钱财。亲戚背不动,庞蕴就让家里的驴背着粮食送回去。
途中这位亲戚在树下睡着了,并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家一个死去的表叔告诉他,你不能这样对庞蕴,不能利用土地善良贪得无厌。我生前故意骗钱,拿了庞蕴很多东西。死后我就遭了报应,成为他家的一头驴。今天为你驮粮食的驴就是我。今天我为什么帮助你,是因为你以前借给我一双草鞋。这个人被惊醒,立即赶着驴把粮食原封不动送还了庞蕴。
这件事对庞蕴刺激很大,他认识到金钱如果用不好,是导致犯罪的根源。于是庞蕴将家里金银财宝、数万家产尽数倒入江里。此后全家人过起了贫苦生活,虽然清贫,但一家四人其乐融融,禅意绵绵,专心修禅,全都悟道成佛。
庞蕴一家人对于死亡的安排很有意思。一天中午,庞蕴叫女儿去外面看看什么时候了。女儿聪明,知道父亲算好在这个时候死肯定非常好,就骗父亲说,正是中午,出现了日食。庞蕴出门观看,女儿已经在坐垫是坐化了。7天之后,也有一个好时间,于是庞蕴就躺在床上死了。在田里干活的儿子,知道父亲坐化,于是用锄头抵住下巴,立地而逝。看到女儿是坐着死的,老头是躺着死的,儿子是站着死的。她双手打开一个没有裂缝的石头,一跺脚就进去了,消失得无踪无影。
《西游记》写寇员外的故事,意在强调在家与出家修行效果一样,并没有优劣区别;意在宣传禅宗人人皆有佛性,佛法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