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的石语与山韵(散文)

夏侯景逸 8天前 35

我又一次登上江西上饶的灵山,行走在飘带般缠绕在山间的步栈道上,欣赏灵山伟岸的身姿,聆听那些千奇百怪的山石默默诉说的物语。

国内称为“灵山”的山不少,最著名的大概是太湖之畔的无锡灵山,它以灵山大佛而闻名于世。但上饶灵山,峰峦挺拔,怪石遍山,更独具韵味。

那是金秋季节,却是个阴天,高空阴云密布,我第二次游览上饶灵山。

当我驾车接近灵山的时候,远远看见巍峨耸立的灵山,绵延横贯于苍茫的大地上,那山势十分震撼人心。

山脚下的稻田如一块块金黄的地毯,灵山的山顶却隐约在云絮之中。山不动云动,不知道是白云飘飘荡荡戏弄着山峰,还是山峰依依不舍地抓住了云的衣角,不让它离去。难道灵山希望云朵来配合,为我的灵山之行营造凉爽的环境?

在我攀登过的山岭中,灵山的游览算是比较轻松的。因为景点不仅有缆车直达半山腰,而且步栈道总体平缓,很少大起大落,省却了许多急上急下的脚力。

上饶灵山是花岗岩峰林地貌,山体东西走向。亿万年的风霜雨雪就像是刻刀,物理和化学的风化像是不同的刀法,把灵山雕刻得峻拔陡峭,奇峰如林,怪石嶙峋。

灵山有七十二峰,山脊连绵起伏,像是一条龙脊,人们就称它为“中华龙脊”。挺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因为山形,也有人形象地说它是一位侧卧着的“睡美人”。

那天在山上游览时,空中的云始终未散,但也基本只是在山顶萦绕,偶有飘落下来的也只是如轻纱般飘舞的薄云,不影响游山观石。这样的天气,让灵山显得更加灵秀,游览时的体感舒适,更仿若身临人间仙境。

灵山最令人赞不绝口的,是山上数不胜数的嶙峋怪石,如“石脑”“小象戏松”“兔雀情深”“郁闷猿猴”“神兽迎宾”“雄霸天下”等,它们大都惟妙惟肖。

“石脑”是灵山上最为丰富的怪石。行走在栈道上,俯瞰脚下的山体,有许多脑髓一样的石块静卧在山中,它们表皮圆润,但沟槽纵横,貌似“智慧大脑”。它们有的成群藏在树丛中,有的独块卧于山坡,有的钻在石缝间。

灵山之所以灵,莫不就是因为它藏有这么多智慧的石脑,就像装上了高级芯片的机器一样灵慧?

在一处垂直的山壁上,一块看似垂贴其上的山石,上大下小,远看如一只小象伸着长鼻子向下探,又恰好象鼻处有一棵挺拔的小松树,所以人们就称此景为“小象戏松”。一个“戏”字让“小象”活了起来,让小松也有了灵气。

其实在灵山,生长在石间的松树很多,它们或大或小,根系像鹰爪一样深入于岩隙之中,或者挺拔在峭壁上,或者孤立在山巅,枝劲冠翠,呈现着顽强的生命力。

一座峰顶上,“兔子”与“麻雀”相对望,真是“兔雀情深”。石壁上的一块垂石酷似猿猴的头,耳朵耷拉,一副呆滞的样子,人们生动地称它为“郁闷猿猴”。还有一组石头整齐地倒挂在山壁上,像许多只尖嘴的神兽,夹道欢迎宾客的到来,此景被命名为“神兽迎宾”。用手触摸它们的表面,虽然山石冰凉,但却好像接受到了灵山的热情。

这些被自然亿万年风化、打磨的花岗岩石体,不想成为了人类发挥想象力的对象,好像它们就是来传递远古信息与故事的使者。

灵山的不少怪石,确实被人们将其与传说故事联系起来。如,灵山本地流传着“灵山圣母”的故事,相传她曾是一位采药济世的医者。在灵山上,有一块石头像是位慈祥的母亲怀抱着襁褓中的婴儿,人们觉得它就是“灵山圣母”的化身。

还有一块巨石,像是一位站立高处、极目眺望的女子。传说古代一对恩爱的夫妻,男子外出打渔遭遇不测,葬身大海。在家的妻子苦苦等待不见郎君归来,便来到此处眺望,盼君回家。如此天长地久,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最后她竟化成了这一尊石像,所以人们称它为“神女望郎”。

特别要说一下灵山的一个标志性景观——“雄霸天下”。它其实是座石峰,孤峰独立于山谷石坡之上。从正面看,它的石壁如刀削直下,异峰突起,几乎上下一样粗壮,石体上还纹痕纵横。景区将其标注为“雄霸天下”,也被雅称为华表峰。

如此的“雄霸天下”,落地生根般屹立在灵山,以坚韧挺拔的姿态,以刀劈斧削般的肌理,展示着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那些似人或似兽的奇石不同,“雄霸天下”以其奇特的几何形状震撼人心。

灵山的其他景观石,还有“蛤蟆观天”“鲨鱼出海”“金蟾送财”“龟蛇合体”“猴王观海”“神龟望月”等等,也都或栩栩如生,或神韵相似,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这些灵山石景,哪一处不是经历了亿万年的时光与风雨的雕琢而成?哪一个不是带着亘古的消息?它们静静地,或立,或卧,或挂于石壁,或藏于岩缝,看似默默无语,但若我们静心侧耳聆听,似乎能听到它们在风中絮语呢喃,是热胀冷缩后的山石裂碎,还是水渗入石体后的心态膨胀?是在述说着各自的历史故事,还是在共同诵读着一首来自远古的无字史诗?

灵山还有一个奇特处,就是它的诸多山峰,山体上布满纵横交错的缝痕,好像是由一块块山石垒砌起来的,犹如孩童所搭的积木,有的看似危石欲坠,让人感觉岌岌可危。

灵山的最高峰是天梯峰。它山势陡峭,耸立云端,山石像阶梯一样一层层往上堆积。那天,在栈道上远看天梯峰,白云萦绕山顶,像是戴着一顶絮帽,时不时还山腰飘荡着洁白的丝云。

凝视灵山千奇百怪的峰与石,我们仿佛看到自然之神手握时光刻刀,像技艺精湛的雕刻大师一样,聚精会神地创作着它的作品。

灵山的魅力不仅在于自然造化,也因为它承载着绵长的人类文明。在欣赏灵山的自然美时,我们也注意到灵山还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从灵山的古村落遗址发现的石斧、石镞和石锛等,可以确定早在新石器时期,此地就有人类生活。

灵山石人峰下的石人殿,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石人殿的古建群檐角飞翘,如雄鹰展翅,既古色古香,尽显沧桑,又气势恢宏。每年农历九月初一到初十,这里的庙会活动热闹非凡。

道教中将七十二处自然风景秀美,适合所谓修炼成仙或者神仙居住的地方,称为“福地”。据唐代杜光庭的《洞天福地记》记载,灵山就是其中的第三十三福地。

灵山也是佛教圣地,有众多的古刹,如石城寺、白鹤山寺、天心寺等,藏于山脚下。尤其是石城寺,它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东汉年间。

据说天梯峰的北侧有一面山体,仿若一尊大佛,让人不由感叹,灵山果然是神灵附体而钟灵毓秀的。

历史上多位名人登临灵山,并为它留下诗文,如王安石、辛弃疾、韩元吉、夏言等。其中辛弃疾在《沁园春·灵山齐庵赋》中写道:“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石有石语,山有山韵。灵山以一座山的雄姿,以满山的奇石,展示着自己的独特山韵。尤其是那些如人如兽般的石头,似乎都在默默地沉吟,诉说千古的秘语。

游览灵山,感受山石间,风雨铭刻其上的柔软与刚毅;体会松岩处,岁月残留其上的沧桑与悠长,这让我们总有所感怀与感悟。我们离开灵山,带走的何止是随拍的风光照片,更是大山对我们的启迪。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