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场的高大气派,超市的井井有条,吸引着我的目光。想越过壮美的立交桥,去到商场,买上几件高档的衣服,作为对自己辛苦劳作的回报,然而,囊中羞涩,最终没有鼓起勇气。
不远处的批发市场,有更接近自己消费水平的生活用品。这里的人流车辆拥挤不堪,就像密密麻麻挤压在一起的数字和标点符号。在思想意识中,这才是自己消费的舞台。粮油制品、干果和较高档的东西,只用余光扫一眼价格,便一闪而过。与自己品味相投的顾客,来自五湖四海,穿戴打扮五花八门,而保安、保洁和其它普通阶层人的装束,特别引人注目。
同他们打几声招呼,各种乡音便杂沓而来,与滦南口音交汇成汹涌的河流,津门之音成为主流,其它涡卷的发言让这里呈现出多元化色彩。河南,山东,山西,辽宁……如果不是语言具有地域标志,还真不知道这个地方竟容纳这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大多因孩子或老乡在这里上班,于是吸引了更多人来这里找工作。
我们这些人对于香蕉橘很感兴趣,对于二十多、三十多一斤的干果和车厘子,饱饱眼福就行即可。环保人员忙忙碌碌,骑着电动车,巡视着市场的角角落落,发现各种垃圾就停下来,清扫装车。无论是三九天凛冽的寒风,还是初春来时侵到骨髓里的霜冻,都成了锤炼凡人的道场。锤炼,修行,如果把这些字眼用在修道者身上,那是顺理成章的,然而,落在这些五六十岁还要坚持的人身上就是为了生活。
他们来到一个卖甘蔗的摊位,摊主大姐正卖力宣传着自己的商品,偶尔和路过的保洁大哥打着招呼。小嘴叭叭地招揽顾客,唾沫星子和着清脆的词语在空中起雾,一些路过的客人停下脚步。大都是二十几岁的女孩,一来是为了品尝甘甜的美味,二来想要回馈大姐不辞辛苦。一根根甘蔗在大姐手里,像变魔术一样削皮、断节,甘蔗皮如仙女散花般,纷纷扬扬散落地面,很快堆起一座小山。紧跟着,一波年轻人蜂蛹过来,加入甘蔗姐的粉丝团。当大姐将一根根一尺多长的光溜溜的甘蔗放进袋子里,递给他们手中的时候,年轻人的热情被点燃了,他们忘记了矜持,咔嚓一口,咬下一块,津津有味地咀嚼着。
甘蔗皮和残渣越积越多,清洁大哥运了一趟又返回甘蔗摊,再次用铁锹、扫帚清理了一遍。大姐连忙道谢,大哥笑笑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看到了大姐眼中的真诚感激,也看到大哥灵魂中的宽容豁达。你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爱你,你尊敬世界上的每一个灵魂,每一个灵魂也把尊重回馈给你。
有穿着工作服的人和我一样挤到菜摊前,蒜黄,西红柿,辣椒和黄瓜,这些日常蔬菜吸引着大量的顾客,亲民的价格让我们举起手机付款的时候有种回到家乡集市的感觉。那些人买上三两根黄瓜,一斤半斤蒜黄的时候,我又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异。大手大脚,不拘小节,买菜量总是人家城里人的三两倍,这时,我又显现出了与城里人性情上的不同。
看看站稳脚跟的买菜人,在三毛两毛上斤斤计较,在家乡集市上,这些经常抹去的零头在这里分文必付,从乡村到城里,很多习惯需要改变。我又把目光投向人群,投向那南腔北调的人们,大家带着各自的地域特点来到个环境里,就是一个融入适应的过程。
买了韭菜西葫芦,再买点橘子和香蕉,提着心仪的商品,我们心满意足。不管品质高低,只要能满足咱们基本生活就行。一个环保工人对着同行的老伴说。
他们生活在城市边缘,租房住。两口子分工不同,一个在这里做保洁,每月能挣到三千块,老伴在医院做护工,每天十二小时,一个月四千来块。除去租房和吃饭,剩下的钱给孩子贴补点,有说不出的开心。俩人越说越亲热,仿佛是几十年没有见过的老朋友。他们的腿脚都有点不方便,腰身扭动,好似身体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束缚着。很明显,他们身体患有疾病。
我捅捅老伴,她也坠入了两个人话题的世界里。人生在世,究竟为了什么的命题似乎太高大上,让我们回归平凡自然,回归老年人生活的主题,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让孩子们在城市过得幸福开心。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是孩子最坚实的靠山。
被这样的事例一次次感动过,如今,心情变得平缓了许多。被生活的惊涛骇浪冲刷过,终归会回归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这里的水是清净的,柔和的,带着人情味,或许很世俗,可这种被慈爱浸润了的世俗也是人间大美。
要想避世,脱俗,只能掀开陶彭宰的诗书,翻开苏东坡的文章,那里,陈旧的历史气息才是文雅之人陶醉的情境。“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行进在这里的人,或许再也没有机会踏上东坡先生的舟楫了。
他们满足于自己的收入,买了板栗夏威夷果,还有开心果和其它美食。我的天,这么奢侈吗?当那炫耀的表白冲入耳膜时,我们的心又被震憾了。原来,这些是他们的孙子最爱吃的。儿子和媳妇上班很辛苦,买点板栗让他们尝尝鲜。而老两口呢?两块钱的香蕉,三块钱的橘子,那也是最让他们陶醉的美味。他们边走边聊,被风抽得粗糙的脸颊、笑纹,皱成一池春水。
简单美好的画面,荡漾成生活中的朵朵浪花。
送货的小板车吱吱扭扭摆了过来,打零工的人赶忙拐到货车旁卸货,身上的破旧棉袄被春风调皮地掀开衣襟,带来一股暖意。老板搭手卸着蔬菜,不时提醒大家小心,疲倦的眼睛里闪烁着生活之光。头顶蓝天白云,太阳携着初春的风在耳边传递着温暖的气息,给人带来新的希望。
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在人群中行走,人们避让道路的同时又投来艳羡的目光。那种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多么平凡而又伟大啊!他们在岁月中并肩携手前行,品味着爱与被爱的幸福。每到一个摊位,他们都要停下脚步,像欣赏一幅画一样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我看着眼前的老人、商贩、车流、楼房,再抬头仰望远处的立交桥,以及立交桥那边的商场上醒目的朱红色牌匾,心生感慨。
城市边缘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质朴和美好。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生活的故事,无论是摊主、顾客还是环保工人,他们都在为生活而奔波,为了幸福而努力。这里的一切,有着最朴素的情感,最真实的满足。
我不愿翻过立交桥,踏入高端大气的商场,我只愿想在属于自己的情境中做简单真实的自己,用微薄的收入支撑起自己真真正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