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仡佬族人烧狱子


过年过节烧袱子是我们仡佬族人时代相传的习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些民风民俗也在不断改进,烧袱子也在逐渐简化。但是,现在有多数年轻人对烧袱子纯粹不懂,每逢节气要给祖先烧袱子,要么,到街上买一些现成的袱子和冥钱来烧,要么,请会写袱子的人来代劳。自己既不懂,也不学。没把祭奠祖先当成是一种敬重的事情来办。

我认为,既然过年过节要给祭奠祖先,给祖先烧袱子,就得作为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这花钱不多,费事不大。只是表现一种心意,就是逢年过节都还思念着自己的祖先。

为此,我就将老一辈如何烧袱子给大家说一说,仅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提出建议。

首先说拨纸,就是将一张草纸(火纸)理平整,然后对折起来,再将两边向中间折成一个约五寸宽的方块叠纸。一张一叠,十二叠为一架。而后说造纸,就是要把折成的叠纸(三叠为宜)放在打纸墩上,用一种叫按纸文的铁钉锭紧,再将木槌(打纸槌)打钱錾(钱模)一路路将叠纸錾穿錾透。一路五个钱,錾三路。钱錾是个半圆的凿子,錾时要先一路路錾半圆,三路錾完后,又返回去錾,錾成一路路整圆。所以有“蔡伦造纸,邓通造钱,去的之时半边月,转来之时月团圆”之说,这是有典故与根源的,就不赘述了。

袱子打好后,就用白打纸裁成长方形状大小与A4纸差不多,要能把袱子封好。封袱子有几种封法,一是架角包,将四角的纸反背转来将袱子全部密封。二是只包正背面,将袱子上下两头不封。凡是背面都要用浆糊之类的东西粘住。袱子包好后就叫“袱包”。

其次还要制作散钱和长钱。制作散钱很简单,就是将草纸裁成袱子大小的单张纸片,按照打袱子的打法一样。这散钱是拿来引袱包燃烧用。还有其它祭祀用,如泼水饭时给那些孤魂野鬼用,祭灶神时用等,用的地方很多。制作长钱,就比较难些。裁的纸比袱子要长要宽。一般十二张一叠,錾的路数也是三路,但每一路要錾七个钱或九个钱。要撕开有成一树,在下方要成两支脚的样式。熟能生巧,学会了也不难。这长钱就是给那些生前有手艺的人用的。

写袱包就更有讲究了。地区不同,写法不完全相同,但大体的格式是一样的。古时用毛笔楷书书写,不得潦草。以表示严肃敬重。从右到左竖列,先写“今逢xx之期”,在写“今虔具信袱冥财”,“共 x架 第x封”,接着写“奉上”,然后在中间写“故 xx考、妣xxx、xxx老大、孺人正魂、正性名下收用”,(考、妣,大、孺,魂、性并列。)而后写“孝x:xxx叩敬”最后写:“太岁xx年xx月xx日火化”。在袱包的背面的密封处写上“封”字。这是首封,第二封至第十二封,可以在正面简化写“同日火化,第x封”就行,“同日”排在右边,“火化”排在左边,中间写“第x封”。

不同节日烧纸,写的日期就不同。除夕之夜写“下元(岁暮)之期”,十四日晚上写“上元(新春)之期”,七月半写:“中元之期”,清明写“拜扫(清明)之期”,端午写“蒲节之期”,重阳写“赏菊(双九)之期”。祖先生日写“冥寿(殁诞)之期”,祖先生日给其他人写“代荐之期”,自己生日给父母写“生我之期”自己生日给其他祖先烧纸写“母难之期”,自己满旬烧纸写“报恩之期”。生男孩子写“弄璋之期”,生女孩子写“弄瓦之期”。孩子满月写“汤饼之喜”,建房造屋写“建造之期”,钉财门写“修建竣工化帛”,搬家写“莺迁之期”,送神写“祉解化帛”,还愿“酬神了愿化帛”。

结婚写袱子,就有各种讲究了。烧香时写“纳彩之期”。结婚办酒女方写“于归之期”,女子梳头写“笄冠之期”。男方到女方家接亲写袱子写“亲迎之期”,男方结婚办酒写“完聚(受室、新婚)之期”。结二婚写“续弦之期”。

丧葬写袱子,也比较复杂。安灵时写“安灵化帛之期”,烧更纸写“呈羹化帛(更奠)之期”,出殡写“驾辆化帛之期”。化灵写“除灵追资之期”,垒坟写“培墓之期”,提(迁)坟写“迁葬之期”,包坟完工写“修墓吉竣化帛”。‌谢坟墓‌写“醮谢之期”。

关于称谓,定要清楚明白。给父母亲写袱子称:故显考、妣,自己称:孝男。给借父(母)写称:借续考(妣),自己称:孝借男。给祖父母写袱子称:故祖考、妣,自己称:孝孙。给曾祖父母写袱子称:故曾祖考、妣,自己称:孝曾孙。给高祖父母写袱子称:故高祖考、妣,自己称:孝玄孙。天祖父母写袱子称:故高祖考、妣,自己称:孝来孙。烈祖父母写袱子称:故烈祖考、妣,自己称:孝晜孙。太祖父母写袱子称:故太祖考、妣,自己称:孝乃孙。远祖父母写袱子称:故远祖考、妣,自己称:孝云孙。鼻祖父亲写袱子称:故鼻祖考、妣,自己称:孝耳孙。九代以上祖父母写袱子称:故某世祖考、妣,自己称:孝嗣孙。

给岳父母写称:故岳考、妣,自己称孝婿。给岳祖父母写称:故岳祖考、妣,自己称孝孙婿。给外祖父母写袱子称:故外祖考、妣,自己称:孝外孙。给舅父母写袱子称:故舅考、妣,自己称:孝外甥。给伯(叔)父母写袱子称:故胞伯(叔)考、妣,自己称:孝侄男。给姑父母写袱子称:故姑考、妣,自己称:孝姪男。给姨父母写袱子称:故姨考、妣,自己称:孝姨侄。给亲家写袱子称:故姻兄(弟)考、妣,自己称:姻弟(兄)。给姨夫写称:故襟兄,自己称:襟弟。给兄弟的岳父母写袱子称:故姻叔考、妣,自己称:孝姻侄。给姐妹的父母亲写袱子称:故姻叔考、妣,自己称:孝姻侄。给伯(叔)祖父母写袱子称:故伯(叔)祖考、妣,自己称:孝侄孙。给父母亲的就祖父母亲写袱子称:故舅祖考、妣,自己称:孝外侄孙。给乳妈写称:故乳母,自己称:孝乳男。给义父母写称:故义父母,自己称:孝义男。给保爷、娘写称:故寄父母,自己称:孝寄男。

父亲给儿(媳)写称:故幻化亡男(媳),自己称:反念父(翁)或薄命父。父亲给女(婿)写称:故夭命亡女(贤门亡婿),自己称:反念父(反念泰岳)。给丈夫写称:故良人,自己称:荆室。给妻子写称:故贤妻,自己称:义夫主。给朋友写称:契兄,自己称:契弟。后夫给前夫写称:同缘兄,自己称:同缘弟。给老师写称:恩师,自己称:门徒。给学友写称:故世兄,自己称:世弟。给拜把兄弟写称:血兄,自己称:血弟。

结婚的袱子还要在袱子中间栓一条红纸条,散钱表面也要裁一张与散钱大小的红纸在在表面,一起錾称散钱,这样感觉喜庆。写袱子的称谓,梳头袱子作为姑娘写“笄冠之期”,祖先的称谓不变,只写内三辈人的,姑娘称:出阁女。第二天结婚由男方子弟给祖先烧袱子,称“亲迎之期”,称:尊府xx考妣,只写写内三辈的。子弟称:辱馆生。

烧袱子时,一般要先点好香烛,摆好饭、菜。饭两饭,菜五盘七盘不等,一般只单不双。酒杯五个,倒上酒。放好相应的筷子。再将袱子摆在桌上,酒尊三巡后,要敲罄,早三晚四,就是早上敲三下,晚上敲四下,以起提醒祖先的意思。再将袱子放在桌前燃烧。先点上散钱,再将袱子一架一架地立放在火上,燃烧完后,都还看到袱子的堆放的样子。在过节气时,还要在屋檐外,烧点香纸,打发那些孤魂野鬼,免得来干扰。袱子烧完后,要给祖先叩头。一般是三揖四头,就作揖三下后再叩头四下。在过节气时,还要将祭祀的饭菜酒倾一点在一个碗里,加些水,洗碗水都行,等一会去泼水饭。泼水饭就是在十字路口处,同样点上香、烛、散钱,然后将水饭反手泼出去。泼出去时,还说“背蓑衣的,戴斗盆的,摔岩死的,枪打死的,高飞远走,不要来团转(附近)逗猫惹狗。”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