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散文)

幸运星 18天前 7

太多的语文老师,99%的学生,提“文”色变,皱起眉头,感叹这东西,不好教,不好写,反正难如登天。其实,作文如同游戏,是件很好玩的事。找到技巧,寻得方法,你会乐在其中,觉得特别好玩,令你不可自拔。

我们的同仁,看到单元作文,内心就生出无限的恐惧,站在三尺讲台上,夸夸其谈,告诉学生要保持自信,才能无往不胜。这,很有必要。其实,我们老师更要当初生牛犊,不怕“作文”这头猛虎,这样课堂才会变得轻松而幽默。45分钟,才不至于死气沉沉。

当然,这份自信,来自于你对作文的理解。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具备极其强大的控场力。有人说,我不会啊!但别忘了,你是语文老师,经过三年高中的魔鬼训练,大学象牙塔的教育,万千独木桥的挤踏,才杀出重围。这教育系统已经默认你非门外之汉,正如“你不可能请一个小工来给你家砌墙架屋”同一道理,否则必倒无疑,让你后悔终生。

曾有人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一群不读书的人在教人读书,一群不写作的人在教人写作。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作文的结构手到擒来,你才能纵横捭阖,像身经百战的大将身临战场而镇定指挥,从容判断敌情,更好应对。

我们得读书,我们得写作,真正走进去,才能感受其中的魅力,看到美不胜收的风景,找到医治“作文头痛”的良方,否则只能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好啦!回到正题,作文真的很好玩,具体体现在上课的好玩。我们的老师习惯于讲解,习惯于按照教材的模式,逐层分析,从结构到语言,从技巧到手法。我们手执教鞭,堂而皇之地跟学生讲:“我们要学会使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突出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品质。”这有错吗?没错,但最关键的学生愿听,听得懂吗?强打精神,哪怕头悬梁、锥刺股,又能撑多久!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是持之以恒、艰难跋涉的关键因素。记得网上有位老师,教学外貌描写时,拿自己开炮。他长得肥胖,最典型的就是一个大肚子。于是乎,他围绕住“胖”这个典型特征,先在黑板上用几笔画了个超大肚子,告诉同学这就是他;再举了几个事例,如“小朋友看见了,问他肚子里是不是怀个小宝宝”“走下楼梯时,必须小心翼翼,要不然准会‘咕噜咕噜’滚下来”“就算滚下来,也不要紧,反正肚子那么圆,像个皮球”……学生听了,掀起狂笑的浪潮。笑完,对“外貌描写必须抓住典型特征”这种方法自然能够掌握,留下深刻印象,且再难忘记。

我们拿学生开玩笑,或许家长有反对的声音,但拿自己开涮,是件特别保险的事。更何况,一个敢于朝自己开炮的人,才是乐观的人,才是伟大的人,才是与众不同的人。

再说说写吧!人生识字苦难始,多少儿童的无限想象力是被老师与家长扼杀的,我认为没错。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想说,世人的孩子本会写作,被我们这要求,那挑剔,才变得畏手畏脚,不会写作。

没有要求,随意孩子写,哪怕是涂鸦也行,或者只是说,大胆地说,拿录音录下来,转变成一篇文字,再加以修改,大多都是佳作。我们要蹲下身子,不能站得高高的,以泰山之巅,看哪座山都如小山丘。如果你懂教育,更不妨匍匐在地,以仰视的姿态看孩子。如此,你快乐了,学生也快乐了。兴趣来了,何愁不会写作?

邻居有个孩子,天真可爱。每每提及孩子的幼时,父母总是面色绯红,无限骄傲。他们说:“我们这孩子,一年级时可聪明了,会认很多字,会说很多话,但一写作文,压根就一个字都不会动手,愁死了。”

我深入交流,才发现他的母亲也是老师,应该更懂教育。问题就就坏在这里,为师严厉,为母刚强,不服输,希望孩子一遇春风就长出枝叶,拔节生长,哪怕春寒料峭,也顽强面对,不输在起跑线上。当孩子写出作文,非要规定他这样开头,那样结尾,做到语言生动,主旨鲜明,构思新颖……天啊,这样的要求,恐怕连一个职业作家都未必做得到。

结果,孩子就不会写作了。

万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官不扰民民自富”,汉初文景二帝崇尚无为而治,强调与民休息,营造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他们就会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学生的作文同样如此。

实在不会的孩子,我们可以适当地教授简单的框架。越简单越好,别搞得像专家一样,把人弄得云里雾里才善罢甘休。某次,某位三年级孩子要写作文“我的理想”,说写不来。我问他,老师教了吗?他说,教了,用了PPT,给了框架,提了建议,设了规定,可惜我听了一节课,还是没听懂。

我一笑置之,花了一分钟讲,他立马懂了,高兴地拿起本子,写得津津有味。转眼,就写好了,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是篇上好的作品。

我传授的秘诀就是几句话:写这题目,就先写第一个理想,再写第二个理想,最后写第三个理想。老师若是规定只能写一个理想,举例我想当军人,努力一:好好学习;努力二:锻炼身体;努力三:爱护眼睛。三个努力,一样写一部分即可。

如此简单,学生怎么听不懂!

最后说说作文批改。不知哪位专家说的,得有眉批与总批,这有错吗?反正我不赞同。现实中,多少孩子只是看一眼你给的评价,就塞到抽屉里,再也不愿翻开。正如暑假作业,学生一个月,老师一个“阅”。这样,能有效果?天知道。

如此,倒不如把时间节约下来,设置成各种学生喜爱的模式,如闯关打卡,如自我找碴,如改文为画……当然,必须给予一定奖励,哪怕是一张红彤彤的证书,一次学习园地的张贴,一颗大白兔奶糖的发放,都足以改变学生的未来。

我们的老师,千万别把作文这一件好玩的事,搞得暗无天日,万千孩子似老气横秋。这样不是在教育,而是在谋杀!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