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事,在你一心向往时,它往往难见;而在不经意间,它却不期而至了。此时,你的惊喜,往往也是难免的。
2014初的雪,就是如此。
南方的雪,本来就少。2014年前几年,就更少了。
2013年的寒冬腊月时,盼呀盼的,很希望下一场大雪。但一只没有下雪的迹象。有些专家就有观点出来了,断定又是一个暖冬。专家毕竟是专家,天气预报往往也告诉大家,其它地方大雪纷飞时,我们贵州,却是温暖如春。而且,大寒那天,也是日大如火轮。一些传言也出来了,“大寒不寒,人马不安”,预示着马年,恐怕是年岁不好,有些人马,恐怕难过了。心里,就有些隐忧升起。
我不是很相信这些传言,但那之前就很有几位我认识的人去阴间报到了,其中就有我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年仅47岁的盛明。
虽是在辞旧迎新之际,举国欢庆、阖家团圆快乐之时,但老友的去世,给我的节日,抹上了淡淡的悲伤。头脑里,时时闪现着他的身影。人生无常,说去就去了。对于活着的我们,也许有些兔死狐悲吧。
到了2月4日,也就是正月初五,就是立春了。立春了,还会有冬天吗?还会下雪吗?除非时光倒流,一般情况下,在贵州遵义,是不会再有雪的。
我们就张开双臂,拥抱春天吧。
寒风却乍起,从潭边的树梢呼呼刮过。吹在人的脸上,感觉有些冷疼。
连续几日的太阳不见了,天空低沉,气温骤降。厚厚的冬衣,重新加身。
预报显示,连续多日,都是凝夹雪天气。风云突变了。看看新闻,有些地方,已经封路封山,许多旅客,羁留车站、机场、路上,被雪阻行程。
尽管如此,我对这里能下雪,还是不报大的希望。
2月10日早晨醒来,仿佛一切如故,室内,静静的;室外,还是静静的。这个小区,平时就很清静。静,是这里的特色之一。静得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声,静得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我原来居住的地方比较嘈杂,到这里居住后,两相比较,对于静的感受,特别深。
伸伸懒腰之后,尖起耳朵倾听,感觉有些异样。仿佛有些轻微的簌簌声,比雨轻柔,比风沉着,轻盈而又充实。
联想到天气预报,莫非下雪了?
我连忙伸身拉开窗帘一角,果见,漫天雪花,飞舞盘旋,轻飘飘的,落到静静的潭水里,落到石山上,落到瘦柳寒枝上,落到亭子上,落到干净的路面上。整个曲水荷潭,显得更加静了。天空也仿佛比平时明亮些。
曲水荷潭,在这个小区自成一体。整个呈倒“凹”字型。自西向东,三个方面是房屋,左右(南北)各两个单元,底部(西部)两个单元,东边是开阔地带,无房,共计六个单元84户人家。中间是荷潭,荷潭与房屋之间是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整个占地300多个平米,当然,屋后还有绿化带。给人的感觉是,房在绿中、水中,人在房中。对于喜欢亲近山水的人来说,这里应该是一个理想的居所。当初我和妻子选择这里,这里的绿、水、静、户型,是很大的因素。
还有一个因素,当时虽不明显,但却暗暗的有些左右我的决策:我是64甲辰年生人,有本书上讲,是“伏潭之龙”。观我大半生,也可以说是“潜龙勿用”。职业前景,也是可以预测的,不过如此了。所以,这里有潭,迁居于此,老来伏于潭中,复归本位,与世无争,也算一种理想的归宿吧。
除了曲水荷潭外,小区一期的还有其它自成一体的,有100多户。二期的也有几百户。遗憾的是,有一栋修成毛坯房后,不知何种原因,已经摆了多年,成了“胡子”工程。
对于我们来说,感觉现在这个状况也不错。若是都修好了,住户都入住了,但到那时,整个小区,恐怕又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喧闹异常了。现在是一个自在清远之处,自成体系,物业服务到位,感觉像世外桃源,也可以的。
我的陋室,就在“凹”字的底部居中,一楼一号。虽是一楼,但阳台底部抬高有1米多,主卧室还要高得多,感觉与二楼无异。
穿戴好后,我来到阳台。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飞雪在欢快的飘舞。由于受三面高楼的遮挡,视野有限,感觉天空比平时低矮了许多。放眼远望,目光掠过远处无数的高楼,远山朦胧,与天浑然一体,神秘莫测。
潭的周围,有柳树、桃树、棕树、香樟树、银杏树、山茶树、竹子等,这是主干;加上低矮的花草树木,构成了环绕潭的绿色屏障。此时,那些光光的树枝上,已有新芽点点;雪花舞弄其上,瞬间就跳落到了地上、草坪上、潭水里;那些常绿植物上,已是雪压枝低,摇摇晃晃的了;路上,草坪上,休闲椅上,有雪花如雁落平沙,更加洁白;那木结构的凉亭上,已经堆满了厚厚的积雪,仿佛一位绅士,突然间白发满头;亭子里,没有顽童嬉闹,显得静静的;石山正对着我家的主卧室,虽使我们不能对整个潭水一览无余,到也暗合了开窗见山、开窗见树、开窗见水的潜意识追求了;若从潭的对面观看,目光掠过潭面及树丛,我的家,在石山的后面,显得若隐若现,别有一番风味;石山,像一道屏风,凭添了山后陋室的神秘感;若从主卧室或阳台观看,这座石山,就有些“笔架山”的样子,这凭空又增加了几分喜欢;老实说,我们购房时虽是现房,但那时还没有这石山,这山,是后面加建的;商家虽有些违约,但在我看来,这种违约,却是我喜欢、求之不得的;此时,石山上,雪飞雪跳,仿佛在向我道早安;挺立于山顶的那棵柏树,敞开心胸,将雪花,尽情揽入青枝绿叶间,慢慢地,就有些厚实了。
潭里,大概在横向居中的位置,凉亭旁边,建有十四步石墩,曲折有致,大致呈“S”型,将潭,分成前后两部分。每一部分里,还有两个小小的石山。平时,水鸟或蜻蜓之类的从这山飞到那山,显得十分灵巧逍遥。潭的两边,还有几处尽量向潭中延伸的大石块,使得荷潭,显得更加曲折,韵味十足。这大概就是设计者称“曲水”的原由吧,名实是相符的。平时里,特别是在夜晚,潭边的景物及灯光,倒影其中,影影绰绰,幽深神秘,鱼儿时不时欢跳,若碰巧明月也堕入潭中,就更像有些古诗词的深厚意境,越咀嚼,会越有味。
在石墩、石板上铺满白雪的时候,明智的人,是不会贸然走到上面去的。经验会告诉你,这时,很容易打滑。若跌倒,不管你有多高、多长,总之是比不过地球的。
曲水荷潭,美中不足的,就是在“荷”了。单看此名,肯定是少不了“荷”的。原来潭中,铺满了荷。荷花也开得很美。潭中喷泉,清凉宜人。但据说那时小区外有很多违章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后来,潭水的源头,就被污染了。这样,鱼也少了,荷也少了。物管的采取临时措施,阻断了水源,从另外的途径引水注入潭中。荷潭,就有些名不符实了。
我想,真正的美,应是花未全开、月未全圆。若太完美,就反而不太美了。留些缺憾,反而更美。所以,就是没有荷,也没有什么的。
雪落在潭里,瞬间消失。若是在地势高处的水里,持续的下雪,有可能结上厚厚的冰层。眼前,结冰还是困难的。鱼们,不知躲到哪里去了。鸟们,也不见踪影。
从防盗窗里伸出手,感觉湿湿的,凉凉的,雪花落到手心里,很快就化了。雪花的生命竟如此短暂,就如盛明的英年早逝。我不禁呆了一会。
这时,我女儿也跟着来到了阳台上,用手机,频频的拍着雪景。突然她大叫,用手指着开满红花的山茶树脚。那里很隐蔽。原来,一直大白猫,静静地趴在那里,身上白晃晃的,满眼的好奇。就在眼皮底下,我却一直没有发现。
我女儿喜欢猫,自然欢喜了。她说,大雪天的,估计这只猫又冷又饿了。她就去用清水煮了一个鸡蛋,去壳后,摊在长木板上,悄悄地从阳台上伸出,放下去。一手拿着手机,准备拍摄猫吃蛋的一幕。
也许是太早了吧,小区里基本上不见人。
雪越下越大了,极有可能,淹没幽静的曲水荷潭。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这一场雪后,曲水荷潭的些许尘埃,将会荡然无存。曲水荷潭的又一个春天,即将开始。 惊喜也罢,悲伤也罢,遗憾也罢,都会消失在春风里。我们,永远有着冰消雪融、灿烂美好的明天。人生苦短,只要还活着,不管遇到什么事,自己都要尽量朝宽处想。
“我们出去赏雪吧。”不知何时,妻子也来到了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