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众生像(散文)

言楚暮 2月前 73

教书二十多年,年年当班主任,遇过成百上千的家长,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一幅幅众生像,画出世间百态。

她,十分热情,对孩子特别上心,积极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对于老师交待的事情均操持得井然有序。即使无法做到,也有始有终,凡事有交待,让人由衷放心。只要有任何事情,我脑海中蹦出来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她。

看她的模样,瓜子脸,矮身材,微胖,貌不出众,扔在人群堆中,毫无显眼之处。

遇到她,就在开学的头一天。我刚到教室,她已经提着水桶和抹布走了进去。那是九月,金黄的初秋,暑假整整60天,教室里没有人,停满了灰尘,桌子、凳子全是,手摸过去,厚厚的黑污,脏得让人无法入目,更无法入座。这样的教室,是必须打扫的。我一个人,肯定不合适,也来不及。我摸摸脑袋,想着怎么办?她想我之所想,主动来帮忙。

到了教室,她对我笑笑,像个老熟人,提着水桶到水龙头底下,“哗哗哗”,装满一桶。每一面桌子,每一张凳子,连窗台都没有放过,打扫得一干二净,让人走进去十分舒心,风吹在脸上,清爽如春。打扫完教室,她关好门窗,汗水已经湿透衣服。

学期中,学校举办活动,需要两名家长参加,我刚在群里说明情况,她第一个响应接龙,可以说毫不犹豫。到达活动现场,比我这个班主任还积极,帮忙筹办事务,引导学生,让在场的家长与学生都认为——她就是学校的一份子,某个办事人员。

对于孩子的作业,她同样态度积极。我作为老师,响应国家的减负政策,作业量不多,一个小时以内可以完成,但鼓励家长带领孩子阅读,不强求但倡导,试图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和习惯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不强求,所以能做到的家长并不多,唯一是她,天天坚持,从无缺席。人人都有意外,或生病,或有事,但从来没有影响她对孩子的陪伴,哪怕不在一起,也要线上同步阅读,让人佩服。

我一直以为,她是个全职太太,不用上班,无任何束缚,全天24小时陪孩子。后来,我意外得知,她在医院上班,是护士长,天天“白加黑”,忙得像陀螺。即使如此,她总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帮孩子、帮班级解决诸多问题。

她宽宏大量。学校里,学生之间难免发生纠纷。某次,她孩子被同学撞倒,脸摔破点皮,要是搁在某些家长身上,一定大发雷霆,非要去医院看个究竟,查个轮回,才善罢甘休。她凭借职业经验,判断孩子没事,并没有要求对方赔礼道歉。我过意不去,让同学家长主动联系,说对不起,她轻轻回应“没关系”,像春天的风一吹而过,事情画上圆满句号。

他,小暴发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总喜欢没事插一脚,发表两句观点,指出老师或其他家长的部分行径,甭管对与错。

头一次见到他,就差点亮瞎我的眼。他戴着粗粗的大链子,金闪闪的,跟拴狗的链子有得一拼,至少粗细相似。那身华丽的衣服,镶着黑毛的领子,估计一件足以让我吃喝一年。

他看见我,走过来,抖抖手,挥挥肘,甩甩头,掏出一盒软壳中华出来,红得耀眼,潇洒地抽出一根递给我,那感觉仿像在说:“你个穷教师,应该没见过这种烟吧!”我确实没见过,因为我不喜欢抽烟,对各类香烟不屑一顾。

他儿子长得胖胖的,憨憨的,特别能吃,一餐能干掉别人的的三餐。他儿子在学校用餐,每次打饭,总是冲在最前面,像勇猛的敢死队员。打到饭之后,他儿子立马开干,三下五除二,吃得真欢畅,“呼噜噜”,让人想起饿了三天的狼。干完第一回,再排一次队,居然依旧在队伍中间。晚上放学,校门口,他儿子吃着各种烧烤,一根又一根。

我关心地跟他讲:“您儿子有点胖,可以适当控制一下饮食,避免营养过剩。”

他摸着胸前的金项链说:“没事,我小时候,家里穷,根本吃不饱,想吃都没得吃。现在有钱,尽量满足一下孩子吃的欲望,让他敞开肚子吃,能吃多少钱!”

看着他,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误解我的意思,或者说没懂,再或者说听懂却装作没明白,也未可知。

每天晚上,他儿子回家,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差。我可以想象他儿子回家后的情况,推开门,鞋子一扔,书包一抛,像抛弃废品一般,先猫在沙发上看会电视,盯着动画片,“呵呵”笑个不停。同时,顺手拿过各种零食:薯片、口乐、小馒头……往嘴里塞,往口中灌,直撑得肚子滚圆为止。作业当然扔在那里不管,直到夜里八、九点才象征性地拿起来,三心二意地写上几个字。实在来不及也不要紧,早晨到校还可以抄。

我跟他讲过这事,希望他加强监督,能够好好地承担儿子的教育责任。他两手一摊,告诉我,没事,他现在有钱,将来完全不用走读书这条路,把家里的财产给儿子继承就好。如此,我还能说什么,毕竟人家有矿。

他儿子喜欢跟人打架,长得高大,有力气,一般人根本打不赢。人啊,总喜欢用自己擅长的去攻击或者欺负他人。某次,他儿子跟同学打篮球,抢不到球,立马把人一推,看着别人倒在地上,才哈哈地拿过球,投进篮框。我又一次找到他,他拍拍口袋:“没事,我有钱,赔多少都不要紧。”

我跟他讲,学校要讲规矩,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不要欺负同学。他说孩子懂什么,没关系,只要不被别人欺负就好。我听了,只能欲哭无泪。

我在群里发话,征求意见,他总能接上话头。那次,我问家长,需不需要举办踏青活动,增加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他马上发来长长的语音,说踏青太没意思,不如全班去游乐场,费用他全包。

听到他的大方,我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其实,以上两类家长都偏少,绝大多数家长什么样子呢?我想到一句俗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校的事、班级的事当作不存在,只要老师不点名,就当没看见。

学校实行家长轮岗制,每月安排一个班级值岗,每次需要十人左右。我想着用报名的形式解决问题,若是强制,部分家长根本时间不好分配。本着为人着想,我在群里发出通知,号召有空的家长值岗接龙,可是群里静悄悄的,发出消息后,几乎没人响应。过了半小时,才有两位家长接龙。

眼看着学校的任务完不成,我只能在群里再次重申,表明观点,最后强调,实在无人报名,就按学生情况进行轮流。随后,我私底下找到几位家长,用私人感情求助,才完成任务。

正如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作业,但效果谈不上多好。他们的家长各行各业,都要赚钱养家,有着自己忙碌的圈子。他们回到家,都能够关心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问一问作业完成没有?当孩子不会做的,也能够帮忙解决,但明显缺乏主动性。当孩子完成,他们觉得就行了。

每次考试,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分数与名次,喜欢用钱去奖励,一百分一百元!考得不好时,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你看看隔壁某某某,多懂事,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书写工工整整,所有题目全对,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每个学期都拿奖状,你怎么就不能向他学习一下!”

他们很少关注孩子习惯的培养,不知道一切的结果都跟过程有太大关系。孩子做作业时,他们坐在客厅里玩手机,干自己的事,说话老大声。孩子提出抗议后,他们振振有词:“你做你的作业,我干我的事,又没影响到你们。”

他们很爱孩子。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时,主动帮忙背,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家里,他们从不需要孩子干家务,甚至连手都帮忙洗,连衣服都帮忙穿,恨不得连屎尿都把着,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好好学习,什么都不用干。”结果,十有八九,孩子并不能如他们的意。

人说,四十不惑,跟太多家长打过交道,看看他们的行径,大体能猜测他孩子的情况,估摸出他们孩子的未来。家长明白事理,做好榜样,孩子成绩理想;家长爱搞事,结果孩子更捣蛋;家长“自扫门前雪”,孩子“不管他人霜”。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则是家长的影子。

一张张家长的画像,一幅幅背后家庭的素描,绘出孩子如何的人生,其实就在你的一言一行中!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