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越来越买不起了,动辄成百上千。每月几千元的退休金,吃饭、吃药两项就花去了一多半,再加礼尚往来、迎来送往,还要心疼一下孙子辈的孩子,一个月下来,所剩无几,便宜一点的书可以勉强买一本,心仪的读物只能望价兴叹。这就像单相思一样,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对自己冷漠无情和鄙夷不屑,心中怎不酸楚呢。
《鹤林玉露》的校注本已经惦记了好长时间,一直在百元以上,没舍得下手,不是没舍得,而是总有一种被要挟和霸占的耻辱感。这是不用支付版权费用的书籍,按照现行社会制度,这种书的版权属于全民所有,成本费用到不了20元,却要卖到百元以上,赚的钱去发奖金,去召开“研讨会”。至于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则不是出版社和发行单位考虑的问题,文化和利润相比,文化的价值是苍白的,只有钱才是硬道理,这是现今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所在。
还有一套《全宋笔记》,没有点校,没有注释,更没有翻译,全套十编,每编约十册,共102册,买了三编就停了下来,每编300多元的售价,着实有点吃力。要命的是还在不断涨价。
有个朋友在书店工作过,后来自己开了一家书店,有一天在商场碰上了他,他显得很憔悴,我问他的近况,他说挺好,我问他书店的经营,他却说干了六年,赔了五十万,把资质转给别人了。
我很是惊诧,现在的书这么贵,为什么还会赔本?他苦笑了,除了学生教材,就没有赚钱的书。而经营学生教材,他摇了摇头:“你知道的,咱教育口上没有人呀。”教育界和书的关系,与卫生界和药的关系是完全一样的,药品可以成为卫生界富人权贵的温床暖被,教材就是教育界富人权贵的温床暖被,一般的经营者涉足不进去。
我十分喜欢志书,特别是《县志》,总感到其中的故事性比《国史》要真实靠谱一些,要具体一些。比如《怀安县志》记录了一位打狼英雄俞昌,对研究阴山地区的生态、蒙古族与狼的关系、政府对狼的态度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国史》里是绝不会有这些东西的。现在不论那个县的《县志》,全新的都在七八百元以上,如果是民国以前的,一般都在千元之上。几万几十万的也不罕见。我不明白,如此高的溢价空间,书店怎么能不赚钱?
买书的越来越少,卖书的越来越难,书籍销售成本越来越难以分摊,书店越是赚不到钱,就越盯着少量的买书人,薄利多销的路子彻底断绝后,那就逮一个狠狠砍一个,只砍到吐血为止,被砍的还都是挣钱不多,离开书就抑郁的书呆子,书市越来越趋向畸形,全民的文化熏陶氛围也就失去了书籍这个载体的支撑。
有一次去美国,在洛杉矶的一个超市门口,蹲着一位老妇人,穿着褶皱长裙,头上围着一块淡黄的丝巾,那样子很像米勒油画《拾穗者》中农妇的形象。她的身边放了一些中文书籍,都是佛教系列。我很好奇这个打地摊卖书的美国人,便询问她如何卖?她竟然用带着浓浓的南方口音的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先生不是卖的,都是正规合法出版物,不要钱,赠送您的。如果这些书有益于您,您随便拿。”和我同行的小刚问:“都拿走可以吗?”他认为这个老妇人在作秀,或者耍什么阴谋,那有白送这一说。老妇人笑着说:“可以的,可以的,您随便拿。”
说着她把一本《博伽梵歌(愿意)》递到了我的手里,我翻开一看,是东方出版社出版,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发行,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印刷的70万字的汉语精装本,发行价108元。我很惊讶,这是国内出版物运到美国来,由美国人赠送华人的,似乎有点滑稽。我不清楚,这其中的费用是谁掏的,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在中国赠送国人不行吗?还是主要为了赠送美国华人,从而将东方的佛教通过华人将西方占领,与基督教比拼一下雄心壮志?
小刚拉我走,他说“小心是个套。”
这本书很精美,不仅是一本佛学著作,而且也是一本非常优美的诗集,我接过书后,掏出10美元递向老妇人,我不能无功受禄,况且就是在国内,这样一本诗集我也会买下的。但也担心小刚说得“套”,所以掏出了钱。
老妇人用汉语和英语交替说着“谢谢”,摇着手又说:“我为信仰而来,不能收钱的,今天书都送出去了,剩的不多,明天我还会来,如果需要,先生可以明天再来,我还在这里。”
我有一个在旅游区购买与这个旅游区有关书籍的习惯。有一次在号称“全真第一丛林”的北京白云观游览,道观大门对面有一个售书点,售书人是一位很漂亮的少妇,妆也化得好,很像电影演员林青霞。我挑选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道教风俗谈》,华夏出版社的《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的《陈撄宁仙学文选》,还有一本没有书号没有出版社的《刘有生演讲录》,应该是道观自己印刷装订的内部材料。我觉得买的书多,应该给打个折,没想到少妇说:“来了道观就当捐了香火钱罢,我们这里一律不打折。”
这少妇说得不差,中国的寺庙、道观都是以香火钱的多少来衡量游客的素养和地位,并以此确定对待游客的态度。杀人犯只要捐了香火钱,立即就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端坐在正座上,接受顶礼膜拜。一个品性优秀的慈善家只要你不捐出金钱来,一定会当场判罚你堕入阿鼻地狱。卖书也是一样,不是为了张扬文化的力量,而是为了利润的丰厚,利润才是至高无上的国人信仰。
我不仅喜欢儒学,对道学、佛学也很喜欢,佛道学中的人生智慧可以让人清新脱俗,总认为佛学和道学是比儒学要干净的学问。但看到佛道学的商业化、世俗化和功利化,便会感到,佛道学的神秘面纱被科学揭开,并以新的知识载体呈现在大众面前后,佛道的力量便迅速减弱,在儒学的力量面前再一次低下了头。大概历史上几次灭佛运动都有如此功利的背景。
最近又牵挂上了一部《读史方舆纪要》,发行价580元,网上给打折,最低价也在400元左右,自己还是在劝说自己,等等看,现在连汽车、家电都有补贴,都在降价,这书有可能也会有补贴,也会再降一些的。精神食粮的短缺也会饿死人,国家和政府是无论如何不会让子民饿死的。
202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