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好牌(散文)

林逾静 2月前 76

孟三良十八岁那年高中毕业时,恰逢父亲从新城供销社退休。这样一来,他就面临着人生的两个抉择:要么考大学,要么接父亲的班参加工作。他思忖来,思忖去。心想,与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地考大学,倒不如直接参加工作来得稳妥而又实惠。于是,他便成了新城供销社的营业员。一下子跳出“农门”,是一般人为之羡慕不已的事。亦如同在赌局上意外地摸了一把好牌,规规矩矩地打下去,想也不用想,定然会是好结局。

机遇接踵而至。因孟三良头脑聪慧,工作积极上进,处人接物态度温和,两年不到的时间,就被单位提拔为供销商场的负责人。

糕点供货商刘为彰,与孟三良是同学加同乡。接触的时间长了,孟三良不仅了解到制作糕点的丰厚利润,而且还基本掌握了制作糕点的技术要领。于是他头脑发热,便把开办糕点加工厂的想法,告诉了同在本单位上班的爱人郭玲玲。玲玲说:“开厂子除投入资金外,还要办理诸如营业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等杂七杂八的证件。还要建造厂房,买设备,请雇工。咱成家的日子短,底子薄,最好还是不要瞎折腾。”孟三良说:“只生产角蜜、条蘇、大金果、月饼等几个品种,咱在单位自家院子里盖一个大棚作为厂房就行了。设备花费也用不了多少钱,亲朋好友凑一点,赚了钱再还上。至于请雇工,咱上下班给搭把个手,请三两个人就够了。”虽然经受别人说三道四,及办理证件上的一些周折,糕点厂总算办了起来。

三个月时间过去了,每月发工资时,糕点厂雇请来的工人小翠,却是推三阻四地不肯领工资。孟三良觉得蹊跷,就问其中原委。小翠忽闪着大眼睛说:“三良哥,俺笨手笨脚的,糕点厂的活儿不会干,给工资俺也不好意思接,这几个月的工资就算孝敬你了。俺只想去供销社当个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的营业员。你有能耐,说话算数,能想办法子帮帮俺就好了。事成后,俺一定会好好地报答你。”小翠在孟三良面前磨叽来,磨叽去,连她的父母亲也拿了些东西,前来为小翠求情。人不经百言,树不经百斧。孟三良实在招架不住,便想法子,通过他表哥在县某局工作的关系,私下里帮小翠在劳动局办理了一个合同制工人的手续。从此以后,小翠离开糕点厂,堂而皇之地当上了供销社的营业员。

郭玲玲是个醋坛子。当得知小翠的工作是孟三良给安排的时候,她像个炮仗似的,点火就炸了。郭玲玲发脾气有个特点,她总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因为她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才刺激,才解气。并且,她发脾气时发出的声音还大的惊天动地,大的如雷贯耳。别看孟三良一米七、八十厘米的大块头,郭玲玲只有一米五、六十厘米。可是,人家郭玲玲父母亲是双职工,表舅在某地当乡长,家庭有背景;人家郭玲玲人小声洪,有底气,有能量。孟三良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

当面羞辱孟三良也就罢了,最不能容忍的是,郭玲玲的哥哥还到供销社的副食品门市,对小翠无端地一通指责。

因整日闹得鸡犬不宁,小翠一气之下,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远去外地打工了。小翠的离去,不明真相的人认为,是与孟三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造成的。一次酒局上,烟酒副食品柜的大壮说:“本想与小翠谈恋爱呢,你孟三良却从中插上一腿,把俺的爱情美梦也给搅黄了。宁拆三座庙,不拆一桩婚。吃着碗里的,还想着锅里的。看看你做的是什么事?缺不缺德啊?”孟三良猛地撂下筷子,气愤地说:“人要凭良心,话是不可以乱说的。只是帮小翠找了个工作,我和小翠怎么了?我们之间什么都没有,不要有事没事地就给我乱扣屎盆子。”

倒霉的事接踵而至。食品检测站的人说,孟三良生产的糕点质量有问题,没收部分糕点不说,还要罚款五千元。更意想不到的是,孟三良给某经营户送糕点的途中遭遇车祸,撞伤上了一个小伙子。小伙子胳膊上缝了七针,嘴里还被撞掉了两颗颗门牙。小伙子的家人找到孟三良说,要么给小伙子在供销社安排个工作,要么赔偿两万块钱医药费、误工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人家的理由是,年纪轻轻的,少了门牙不好找媳妇。没了媳妇,家里就续不上香火,所以才提出这个尖酸刻薄的条件的。孟三良权衡再三,显然给小伙子找工作,是难以办到的事,便只好答应赔偿人家两万块钱。

花钱免灾。理是这么个理,可是花钱是有限度的。上交罚款五千元,赔偿小伙子两万元,加上被食品检测站没收的糕点损失。糕点厂开了不到半年,刚刚有点起色,连盖棚子的钱还没赚上来呢。哪有钱堵那么大的窟窿?砸锅卖铁也堵不上。

日子还要继续。走投无路的孟三良,通过他仁兄弟的关系,去信用社贷款两万元,加上从朋友处借了五千元,才把窟窿补上。

在自家院子里搞个小作坊,按理说算不上什么大东大西的事。可是,有的人就喜欢背后告黑状、捅刀子。一天,上一级的领导找孟三良谈话说,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捞外快,影响不好,也违反供销社的规章制度。建议你要么关闭糕点厂,要么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因为孟三良现已是供销商场的经理,停薪留职,在外人看来,说不清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对自己的名声影响不好。所以,他宁愿停办糕点厂,也不愿意停薪留职。

新世纪初,供销社的经济效益一路下滑。供销商场以竞标的方式,承包给了私人经营。孟三良和郭玲玲两口子,因没有资金参与竞标,自然而然地被下岗分流了。为过日子,只能自谋出路。当时社会上正掀起开办超市的热潮。超市集购物与休闲于一体,环境优雅,购物方便快捷。同样的商品,同样的价格,人们都愿意到超市里去买。开办超市,是商业获利的好方式。捷足先登的人,已赚的盆满钵满。看到别人开超市赚钱,此时的孟三良开始热血沸腾。他对郭玲玲说:“人们办超市,钱都赚疯了。眼看着社会上的楼房和小轿车一天天多了起来,咱只靠领取这点失业金死耗下去,买不起车房不说,就连小孩子入托上学的费用都付不起。要想摆脱困境,咱也得想法子开超市。”郭玲玲惊讶地说:“办糕点厂赔的底朝天。刚把账还完,你又想瞎折腾。再说,开超市就得有规模,上档次,总不能把超市开在自家院子里。地方去哪儿找?钱又从哪里来?要开你自己开,俺带着孩子回家种地去。”孟三良瞪着眼睛说:“这话你也说得出口,回家种地,还不被人笑话死?放心吧,办法我来想。到时候,你只管经营就行了。”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超市太诱人了,开了超市,钱就会哗啦哗啦地往口袋里流。孟三良因开了超市,他的形象在亲朋好友的眼里顿时高大起来。人们奔走相告。有托关系前来上班的,也有拿着钞票前来入股的,真真的好不热闹。孟三良表哥的表哥娶儿媳妇,为找人撑门面,就曲里拐弯地请到了孟三良。酒席上,邻桌的张习,和他的两个朋友,听说孟三良开超市,转过头来就与孟三良套近乎。在酒精的作用下,非要投资孟三良的超市不可。因情真意切,孟三良只好答应。两天以后,三个人从银行贷款六万块钱,送给了孟三良。后来听说,这三个人当中,张习是某单位的工作人员,另外两个人是农民。因为两个农民外出打工没了音讯,到期的银行贷款都是张习自己归还的。

一个集镇上开了三四家超市,竞争异常激烈。经营过程,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银子会哗啦哗啦地往口袋里流,稍有不慎就会亏损。潜在的经营危机,孟三良并没有意识到,他还在那里得意忘形的瞎胡混。今天调戏个女人,明天跟人家赌一场。终于东窗事发,被调戏的女人找上门来。人家说孟三良不是个东西,三两句话没说,就对人家动手动脚。虽没“那个”,可人家总觉得人格受了侮辱,心里上无论如何都过不了这个槛。若不赔偿三千块钱精神损失费的话,人家就把事件抖落出来,让孟三良在社会上威风扫地。

得知孟三良“犯事”,郭玲玲把超市里的钱攥得紧紧的。从此,孟三良手里再也捞不到一分钱。

两口子离心离德,职工人心涣散,超市倒闭是迟早的事。没想到倒闭会来的那么早,那么干脆。几十万元的外债,拿什么还?还不上了,一走了之,好几年前已到了退休年龄,只因交不起一次性养老保险金,退休手续到现在还没有办理。

前段时间,有人谣传,说孟三良与郭玲玲离婚后,就与小翠生活在了一起。还有人说,孟三良现在病魔缠身,面如土色,尽显老态龙钟。唉,一把好牌被打的稀巴烂,人生,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