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兴汉图》三个字,有人认为它是一幅画或者一部书法。但只要看过最近火爆全网的甘肃省安万艺术剧院在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由安万老师领衔主演的秦腔戏剧《兴汉图》,就知道它是一部历史戏剧。
《兴汉图》又名《斩经堂》《吴汉杀妻》《收吴汉》《散潼关》,剧情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王莽篡位后,命三齐王苏显追杀汉室后裔刘秀。刘秀得到消息,逃到潼关吴汉处隐藏。吴汉是东汉名将,侠肝义胆,欲将刘秀解往洛阳献于王莽,但吴汉之母深明大义,力劝吴汉反莽扶汉。吴汉作为王莽的东床快婿,内心纠结,挣扎,其母告诉吴汉,吴汉之父就是被王莽所杀,于是吴汉决心灭莽扶汉。他杀了妻子王兰英,吴母为了坚定吴汉扶汉之决心,悬梁自尽。吴汉在潼关战败苏家父子,保刘秀投奔了太行山。故事错综复杂,惊天地,泣鬼神!
《兴汉图》是一部大型历史剧,在千年传统文化发扬传承,熏陶中形成了它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独特韵味。听戏看戏中被剧情中的人物故事吸引,让人深陷剧情之中,产生共鸣。安万老师的演唱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表演功夫扎实,高昂,悲壮,苍凉的演唱风格很有代入感。把人物情节刻画地惟妙惟肖,让人隔着屏幕都被他专业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被誉为秦腔界刀郎的安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汉子。1978年,出生在甘肃省白银市。童年的安万因面部残疾,被同学嘲笑,孤立,没有朋友,完全是村里的另类,村里看家护院的狗,拉磨的驴和树上的鸟雀都是他的玩伴,能去的地方只有人迹罕至的山里和黄土弥漫的河边。
13岁那年村里装社火,爷爷拿来了油彩给他画上了秦腔戏中的装容,从此安万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因为扮演秦腔戏花脸而掩盖了他从小患有血管瘤而不受人喜欢的脸颊,从而爱上了为之终身奋斗的秦腔事业。安万患有先天性面部血管瘤,自卑,孤独,只有把满腔的积怨和对命运的不公都倾注在用毕生的心血来完成的秦腔戏剧中。他立志做一名秦腔演员,回报曾经给他施以恩惠的父老乡亲,同仁,和鼓励他,支持他唱戏的前辈,老师。
可怜天下父母心,安万的父亲深知儿子的面部缺陷,力劝安万好好读书,为自己的人生做好打算。但他酷爱秦腔,满腔热血与持之以恒地决心并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可。他深知,只有自己在秦腔事业上有所成就,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才能说服父亲。他三十多年间在秦腔界摸爬滚打,起浮沉沦,终于迎来了灿烂辉煌。安万做到了,也终是名利双收。剧团在西安大明宫,西安大剧院义演时一炮而红,受到戏迷和广大民众的认可,喜爱。安万的父亲放下因为儿子是戏子老子死后不能进祖坟,和儿子唱戏就是不务正业的执念,从甘肃赶到西安父子相认。秦腔成就了安万,秦腔也让安万吃尽了苦,受尽了罪。因为唱秦腔安万结束了第一段婚姻,因为唱秦腔戏父子十五年间形同陌路。因为唱秦腔戏,在他最艰难,最低谷时遇到了小他17岁的现任妻子。一切的一切好似命中注定,又好似上天眷顾他这个为秦腔事业鞠躬尽瘁,为艺术献身的一代农民艺人,并给了他最好的安排。安万老师的《兴汉图》我刚开始只看了吴汉母亲让为了儿子下诛莽扶汉的决心,毅然决然选择上吊了却自己的生命;吴汉给夫人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夫人深明大义,不想让夫君陷入两难中,选择自刎,前者是孝道与正义,后者是夫妻情深。因为这一段戏,我看完了正部戏《兴汉图》。安万老师的表演因入戏太深而泪流满面,台下的观众边看边跟唱竟然热泪盈眶。隔着屏幕的我边看边擦拭难以抑制的泪水。观众为安万老师精湛高超的演技而掌声,呐喊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也就出现了万民同唱《兴汉图》空前绝后的盛大场面。这一段我看了无数次,也哭了无数次。哭:如今还有如此为艺术而不计个人得失,把自己喜爱的秦腔戏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人。他将满腔热血,奉献给他酷爱的秦腔事业,一生只为一件事的执着而心生敬畏。哭: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苦楚。哭:戏剧中的人物命运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吗?不就是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芸芸众生的缩影吗?安万老师在台上的深情演绎无不打动人心,唱的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更是一路走来实至名归的成就感。
那一声声高亢悲凉的嘶吼,一张张色彩分明的脸谱,一曲曲凄苦哀怨的唱腔,抒写的是底层百姓艰辛沧桑的生活,表达的是平凡日子苦难压抑的情愫,歌颂的是忠臣良将的赤胆忠心,批判的是奸臣酷吏的邪恶狡诈。在方寸戏台间,在唱念做打中,用极为夸张的身姿,把心底间最真挚最朴素的爱恋寄托于真,善,美,的戏曲舞台上,将人世间最沉重最深远的怨愤表现在假丑恶的浊气乱象中。一曲秦腔,就是一截人生和一段历史的动态展演。
我喜欢秦腔戏,比如柔美,婉转的爱情剧《断桥》正义与邪恶化身的《打镇台》,革命历史剧《红灯记》孝道与亲情的《祭母》等。在我开心或失落时都会吼两嗓子,多少次,看着戏台上,扮相俊美气宇轩昂的靓女帅男,羡慕之中,情绪随着戏剧的情节起浮,底声唱高声合。此生最大的遗憾自己没能成为一名秦腔戏演员。
小时候,隔壁居忠的小姨在她们乡里学唱戏,居忠的妹妹趁妈妈不在家,偷偷拿出她妈给她小姨用红头绳做的颜色鲜艳、亮丽唱戏时戴的头花,给我们戴在头上,把被面裹在身上当戏服,手里拿个鸡毛掸子,我们几个年龄相仿的淘气包关起门来咿咿呀呀,装模作样地唱起了戏。后来,只要村里或者临近有庙会,父母都会带着我去看戏,父亲边看边讲戏剧内容,和唱词,在演员深情款款的表演和父亲不厌其烦地说辞中,我喜欢上了秦腔戏。曾幻想自己有朝一日画上俊俏的油彩,穿上鲜靓的戏服,在舞台上唱尽心中所愿,意中所想。我给父亲说,我也要像居忠小姨一样去学唱戏。
我们姊妹多,那个年代,父母常没办法让子女学技艺的意识,把只要孩子身体好,有饭吃,其它的都可有可无。阶段性的传言说是有坏人“掏人心”,让人毛骨悚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一时间人不敢一个人出门,更别说我这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离开父母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学唱秦腔戏的梦想也就夭折在摇篮里了,但是刻在骨子里对秦腔戏的热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日渐加剧。
安万老师的代表作《兴汉图》《斩韩信》《下河东》都是快炙人口的热门戏。安万老师的扮相好,嗓音宽厚。浑亮,让戏迷们过足了戏瘾,也体验了一次秦腔演唱会。那盛大,恢宏的场面,让人隔着频幕跟着台下的观众互动,大唱特唱。那人山人海的场面让人心生疑惑?什么样的神曲,何种剧情让人百看不厌,欲说还休?场场爆满,倍受戏迷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再看台上的安万老师,一招一式都是情,一字一句都是爱,他把戏剧中的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安万老师用心用情用爱唱出了秦腔的精髓和灵魂,唱哭了秦人们的心酸和秦祖先的血脉!什么是文化?把老祖宗留下的发扬传承。什么是艺术?对美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什么是水平?老百姓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安万老师的表演把秦人的耿直与倔强,秦腔的大气磅礴,慷慨激昂,体显的淋漓尽致,如同一碗烈酒,让人欲罢不能。这才是秦腔的魂。是秦腔的最高境界。戏词中那段让人撕心裂肺的唱词,听得人泪流满面。绝望和呐喊“老天爷呀”的声音,感人肺腑。那是绝望中的呐喊,是和命运抗争中难以取舍地撕扯。一声“老天爷呀”听的人肝肠寸断,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和深埋已久的积怨,无以诉说惶恐和心酸。安万在台上唱的是戏,哭的是情,流淌的是几十年的辛酸苦楚。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和笑容背后的无奈。“看戏上,比世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只不过位置不同,起点不同,但为之奋斗,努力的目标一致,为奔赴各自心中理想的天地而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安万哭的是戏剧中的人物命运,而哭的何尝不是自己。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无不诉说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前尘与旧梦。
没有曾经的肝肠寸断,就没有今天的感人肺腑,没有幕后的勤学苦练,就没有台上的熠熠生辉。真是经世长志,立事成人,不经寒彻骨,那得梅花香。安万从底位到高位中的爬涉,和风雨兼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勇气,最终成就了不凡的事业。所有成就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熬过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才能迎来拨云见日,才能被命运青睐,把大西北的秦腔唱火,传承、弘扬秦腔文化。安万是例外也是意了之中。是大西北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国人的血脉觉醒。
最近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各大媒体都是安万艺术剧院在平凉、兰州各种演出的视频,现场直播,依然是人头攒动,盛况空前。一曲秦腔戏,半部西北史,这是流淌在西北人血液里的旋律,也是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浪漫。
安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民同乐,与秦腔共存!安万秦腔,民众喜爱,团队精神,努力奋进,加油!愿安万和他的团队在秦腔界再创辉煌,在戏曲的道路上,越得更远!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