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想爹娘(散文)

白逸遥 2月前 61

娘啊娘啊,儿想娘娘想娇生……

昨天还是晴朗天气,今天却是灰云密布且泛着微黄与微红相间,朔风习习,我能感觉到天要降雨来雪之势。在早间打开手机还刷到了老家县文联有文友发出《初雪》的新诗作。惊悉,干旱了一个冬季的家乡,在昨天夜里,降下了一场不算小的雨夹雪。无论是在市里安居的君霞姐,还是县城战友邵心愿,给出的信息,都确信无疑。在中午和家乡的老姐话唠中了解到,这几天家乡的气温不算太低,没有感觉到很冷,家中落下的雨夹雪,没有积雪,庄稼地里的墒情够用了。

阴云灰暗低沉,飘雪闻讯传情。今天是巳蛇年正月初三,按照当地习俗,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在家乡,也是出嫁闺女回娘家祭奠的日子。早晨,还未起床,放在床头的手机震动连连。抓起手机看到,是在今年春节期间,依然坚守岗位的战友马涛。他人一贯聪盈仗义,尊重他人,孝顺爹娘,我甚喜欢。他说,等大家过罢春节返回工作岗后,就赶回家乡陪陪老娘。春节前,她老娘还强词力斥地说他,就不要回家了,路远不方便。其实,我真要回家了,老娘能不高兴吗?他说,我现在还有个老娘叫着,你还有吗?我语塞,心阻矣。

上午,走在城里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家家、一对对的人家,或说说笑笑的和美、或你你我我的恩爱,和着风儿传来他们回娘家的心语,我的心紧紧地、酸酸的。想爹娘的心绪更浓,也非常羡慕着他们的幸福时刻。

我不是羡慕他们有娘叫着,有家可回。自爹娘先后病逝后,我每次回到家,尤其是老娘仙逝后祭奠她百日的那次,如针扎的心疼,忒缅怀有爹娘皆在的日子、有家回的感觉,缅怀爹娘的心绪,更甚之。如今,再也没有爹娘叫了,再也没有爹娘被疼爱了。有一次,和家乡村子里的一位嫂子说起话来,我说出了回趟老家犹如老闺女回娘家的心境,她直言不讳地说,我还不如老闺女回娘家的感觉。她说,她在每年的年节和爹娘周年坟之际,都能够回家看看……大实话,怼的我语塞心阻。也许,这就是在民间传说的那样,有爹娘在,家就在,没有了爹娘,家就没有了。

我参军入伍前的日子,几乎没有远离过爹娘。初中时期的每个周日,都能够和爹娘在一起待上一天一宿。平时上学,是在离学校较近的舅舅家。因此,和舅舅、舅母,接下了深厚亲情,遗憾的是我舅舅在我结婚次年的初夏病故,和我姥姥祭日仅相差一天。这些年来,一直缅怀着老舅,珍视着当下的舅母。入伍后,才算是真正远离了爹娘,远离了家乡。入伍之前,我连家乡的县城也没有去过。在我辍学后、入伍前曾出过两次所谓的“远门”,也只是因为家中需要抗旱用柴油机浇地,骑自行车到过商水县某个公社的农机站灌过柴油、坐农用四轮车到过遂平县某个公社的收购站卖过棉花,都是当天去、当天回的情况,路程没有超过五十里地的情况吧。没事没非,从未出过远门,没有离开过爹娘。我曾经约束我自己,有事外出时,必须征得爹娘同意,否则,会“三天不准出门”给予自罚。

入伍后至爹娘先后病逝前的那二十六年间,每次省亲回到家里,只要老娘在能动弹的情况下,她都会提前想着我,做着为我好的一切。将我睡觉的床铺、被褥收拾的干净、利索,停停当当,春夏有春夏的舒坦,秋冬又秋冬的温馨。一日三餐都有爹娘的精心伺弄,每一时的相聚都有爹娘的分秒珍视。尤其是黑夜里的时间,更是爹娘绝对的珍视。晚上,在我外出需要应酬时,无论时间多晚,爹娘都会煎熬地等着我回家后,才能睡下。即使是娘在后来脊背上生褥疮期间的那些年,疼痛煎熬中的老娘,依旧坚守着盼儿归来。可以想象,在等我归家期间,娘的肉体要抗住多少疼痛的次次袭扰,守住多少难耐的糟心思绪,娘的心思是何种之境,我更加敬畏我那病痛中的老娘。

那年,夏天夜晚。我去了初中时期非常亲近要好的同学那里,巧遇他夫妻俩连夜抗旱。我和他夫妻俩一块儿,边唠嗑便浇地,也算是忙乎了一夜,待次日天亮我赶到家后发现,爹娘也是一整夜没有睡下。爹娘就一直坐在床的两头,一直等着他们的儿子。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较深刻。也就是从那一次起,我每次省亲期间,都尽量地赶早回家,尽量多和爹娘在一起的时间长一些、多一些,尤其是在娘病重的二〇一六年国庆节期间,我几乎全天候的和娘在一起。每一时、每一刻,哪怕是每一分钟,也不想离开,更不敢离开。因为我爹在病重期间,一直相伴不离左右的老姐,只是到大哥院子里吃饭的十多分钟里,却与之诀别。所以,我也怕。怕老娘和我爹情况一样。

每次省亲回家,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只要是老娘能动情况下,在早晨,在我无觉察情况下,准会和我爹早早起床,开始生火做饭,并且,还全是一些我所喜爱的饭菜。其实,我知道。平时在家的爹娘,皆是一贯的节俭,炒个菜也皆是节俭颇多。和儿子在一起的日子里,包括后来的我和二哥俩家庭回到家后,都不再吝啬,由俭转奢,我常会生出不忍心享用。忒想留下来给爹娘食用,而爹娘依然坚持着他们的初衷。

当年,爹娘都还健在,是我们一家三口最后一次省亲为老爹过生日的那次。在临近结束省亲的一天早晨,爹娘还是和往常一样,在我们一家三口无觉察情况下,爹负责生火,娘负责赶着为我们炸了那么多的馅饼和油饼。老娘说,她三媳妇喜欢吃馅饼,他孙女喜欢吃她炸的油饼。这几天就要回城里的家了,多炸些,让我们一块儿带回去。说,在城里吃不到这些东西。我突然想起了,还是在那年春节,老娘也是炸了那么多的馅饼和油饼。那时候的我女儿还小,什么都不想吃,就喜欢吃她奶奶给她炸的油饼。还有,我妻也说,咱妈炸的馅饼好吃。就这仅仅的一点事儿,被老娘记下了,这次,又炸了那么多。

晚上,和回到家乡并留宿在老姐家中的二哥话唠中知悉,家乡里的天气,依旧还是较寒冷,老姐还是和老娘在的时候一样,为他置下了温暖的床铺后,还是摸摸床铺的厚薄,试试被窝里的暖和凉。赫然长姐如母之相!二哥和我就是这一说,又令我想到了首次带着女儿回家乡过春节的那次省亲。

家乡的春节,一贯还是较寒冷的时节。每次省亲回家,爹娘几乎不会提前知道。那天吃过晚饭,到过房间后就发现已经铺好了床铺。不用想,这些,全是老娘所为!肯定是老娘在我们还在厨屋时给弄好的。娘说,家里的条件不比你们在城市里的家,冬天有暖气,担心着我们不适应,担心她儿媳妇、担心她小孙女儿,担心冻着了。结果,下面铺了四层、上面盖着三层,尽皆为加厚的。全是老娘用自己家种的棉花做成。尽管这样,老娘还是一会儿又一会儿的将手伸进被窝里,感应着被窝里的暖和凉。话唠中,老娘还说,这是专为恁三口备下冬天用的棉被。恁二哥二嫂他们三口回家了,也有他们用的。看到爹娘在用的棉被还是多年前的,妻担心地问娘。娘说,他们不冷。其实,我和妻知道,多年前的棉被,其保暖成效肯定会差一些的。我和妻的心,酸酸的。

每次结束省亲返程时,爹娘和大哥大嫂,还有老姐,无论她有多忙,都会赶回家里,一起在大门外朝着我的远行张望,每次在我走近村口尽头的拐弯处,回首张望时,他们依旧在深情的向我张望,张望着我离开他们远行的方向……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