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应该是一副很老的样子,之前我也不知道,当走进它的世界,目睹后知道它不是一个蹒跚的老人,却是一座美丽的大世界。老街,有熟悉影子,有陌生的豪华;有熟悉的亲切,有超出想象的高大。今天的老街漂亮极了。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小时候的光景。
一
北平街,咸阳的长安街,秦文化的发源地。
北平街是一条南北长街,她有两个名字,一个小名叫北大街,一个官名叫北平街。北大街是她小女初长成时挂嘴边的名,是一个亲切的呢称;北平街是她出落成大家闺秀的芳名,一袭长裙身材苗条透着水灵,却永远不会老去。是呀,北平街永远不会老,等到我老的无法在北平街走一走时,而她还依然年轻貌美,她依然会由心底发出一种姿态的美展示给人们欣赏。
我的父亲经常在星期天进出北平街的日用品商店。它是一间坐东面西的门脸,模样普通朴实,没有丁点气派样,却是居家过日子离不开的“总后”。门脸上透着平易近人的气息,如同这条街名一样,平常,平静,温和,永远不会和人起争端。
在店里,一位中年人,手指向小黑碗对店员说,就是这碗,害得我卖甑糕赔了四百多。他脸上写着朴实和诚恳,还深刻着北街人的特色。不用想,这根本不是碗的错。他卖甑糕,总怕给人少了,不赔才怪呢。每碗甑糕冒尖,碗底实在,不赔找谁?我也认识一些卖甑糕的生意人,脸上堆着笑,碗沿满,碗底空,绝不会碗底实,碗沿溢,不然只能赔得穿短裤。那位老者算烧高香了,孩子们花钱不多能吃饱,赔点钱也是幸运的。
我父亲在春节前总会进日用品店买几双筷子、添几只碗。风俗讲买碗添筷寓意人丁兴旺。我父亲很向往多子女家庭,给我两个妹妹取名时,父亲一股脑把“梅兰竹菊”全占用了。父亲内心很想身边有四个女儿,这四个字也是父亲人生的写照,坚韧,平易,正直,芬芳。这也是父亲对儿女们人生路上的诤言。
一条北平老街,在我心里成长了一个甲子。不宽的路,两旁的马路牙子,一字排开的小店,门店后面连着一个个家庭的生计,还有老街弥散着烟火,这就是咸阳的“长安街”,一架飞越半空的牌楼写着岁月的年轮。
二
买年画的场景是一张真实版的年画。
年画,一张迎接新年的巨型图片,挂在墙上喜庆,驻进心里温暖。过新年前是北平街最热闹的时期,买年货的人群簇拥在一起,像潮水一样能涌起一层浪。
北平街路两旁,摆满卖年画的摊子,年画大小不一样,横竖版也俱全,图案颜色鲜亮,买年画是迎接新年的一项重要家事。
北平街,一条烟火气息的老街。它还有几条巷子,一条巷叫仪凤街,凤凰栖身的街区;一条莲花巷,没有鲜花飘香只有如雪棉花的集散地。人行道满是年货年画的摊点,不能行人通过,公路上人如潮涌的河道,被浪花推着涌着,眼瞅着年画。
北平街飘浮着清明上河的余香,走过这条街行人能醉倒。
我小的时候听到大人说进城,感觉是一件既荣幸又隆重的事,北街在我的心里就是一个高大的存在。长大后,进城就是给家里添置购买生活品,看景致,吃一碗张记馄饨,或巷口喝一碗羊血汤。张记馄饨和吴家羊血汤,今天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飘着黄澄澄鸡蛋皮的馄饨,泛着油光让人涎水淌二尺的羊血汤,都是我不二的选择。
路东的邮电局门外,摆着一张桌子,一只板凳,端坐着一位戴老花眼镜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一个一肚子墨水的学究。他所从事的是为人代写书信的职业:代笔。给不识字的人写家书,告家人平安,或叙述家事二三等。解放初,识字人少,扫盲后还是有些文盲。况一些虽已脱盲,可落笔成文尚有差距,代笔的职业应运而生。此举好比今日之代驾。
逛北平街如同赶大集,人们心里装着高兴,脸上写着喜悦,一双眼像扫描仪寻找着过年用品。北平街沸腾起来。
日子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昨天的人和事逝去逝去不再回来,却完好保存在我的记忆中。
北平街是一条流动的年画。
三
北平街最文化的地方是新华书店。
北平街新华书店曾留下我昔日的影子。星期天走进北平街,总会光顾这家门脸普通的书店。逛书店买书读书,也是内心成长的需要。那时候,我还是一只心智尚未成熟的瓦蓝鸽子。书店是心灵的公园,有花香、流水和湖心亭。心有诗书气自华,我说不清怎么就糊里糊涂爱上这家书店。一天,看上一本很厚的书,书名《中国文字证》,很想买回家,店员一句你不需要,婉拒了我的要求,扑灭了我心中的一团火。
那本书,我猜想它是考证中国文字的渊源,像考证文物一样考证文字。这本书与我当时的年龄不匹配,和我的模样也格格不入。怎么看我都不像是一个研究文字的人。专业书籍要卖给最需要的专业人,或许是这家书店对员工的职业守则。所以,那本书我没有买到手,没能完成一心想收藏那本书的愿望,或是我的一大遗憾,但也不后悔。后来,在这家书店,我拥有了一套四册每册三指厚的《辞源》,而且还是精装本。我终于可以触摸到每一粒文字,这些文字可以温暖我心中的梦。后来,又买了一本《辞海》珍藏。
那家书店后来改为开架销售,从此成为耸立在我心上的一座建筑,这座建筑永远不会拆除。那以后,我喜欢上了文字,偶尔用文字煮一碗粥,用文字调料一盘咸菜。
我感谢北平街的新华书店,因为它我喜欢上了文字。
四
老街是很旧,店也不大不气派,百姓们办事方便,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喜欢老街,柴米油盐都能温暖到人心里。
小人书,是孩子们的最爱。它是小孩街头成长的课堂,脑袋中的一道精神营养餐。人行道上铺着一张席大的塑料布,连环画整齐排列站队,迎接孩子一双眼睛的准确扫描,寻找喜欢的小人书。守摊的也是一个年龄大点的孩子,看一本小人书收费2分钱。北平街的孩子们经济头脑发育早,一条老街的孩子幸福多。
拿到小人书,坐到马路牙子上翻看。我和二哥在北平街很多次同看一本书。连环画就像一条条鱼,常在脑海里游。
小人书是最懂孩子思维和兴趣的文化产物。我也说不清多少次被小人书迷倒,或一屁股坐到马路牙上,或躲在墙角,居然能忘记回家吃饭。那段时间,小人书每天钻进小孩的脑袋里不出来,不去花2分钱吃饭都不香。
北平街的小店,门脸是一块块黑红漆的木板组合而成,早上开业一块块摘下来,晚上关门一块块装回去。店前的台阶上的砖被磨得锃明瓦亮,店里时常人总是熙熙攘攘,生意好源于经商的人品光辉。
一个叫铁柱孩子,从家里偷拿5元钱,买一包油炸花生米,店主看出端倪,一起去到铁柱家问明缘由。商家“丢”一单生意,没有让孩子身上错误延续。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就敢盗银。黄了一桩生意,掐断了孩子心头的邪念。他做生意不但关心钱的来历,还关心孩子心灵健康。
老街是很旧,店也不大不气派,百姓们办事方便,有很浓郁的人情味。所以,我喜欢老街,柴米油盐能温暖到人心里去。
街上有家饭店,叫北平街第一国营饭馆。还有一家群英饭馆,饮食界的第一英雄。北平街,被誉为中国第一面都名副其实,在那个时代里,这些饭店是我很少能常出入的地方。在张记馄饨馆喝上一碗馄饨;在巷口手捧上一碗热腾腾羊血汤已是最大满足。
烟火一条街,成就了今天中国面都的称号。
北平老街,有一把沧桑的年纪,还有一副年轻的容颜。每当我走进老街,脑海里的故事就会醒过来,她一直在我心里鲜活着,笑脸相迎道一声:朋友,你好。
一座城,一条老街,一群脚踩泥土的人。
2025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