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马大姐来电,约我一同去神人老陆那儿吃饺子。大姐说,明天是腊月廿三,是北京这边传统的节日“小年”,要提前庆祝一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听大姐这样一说,这首熟悉的童谣在耳畔响起,记忆的大门便悄然敞开,将我拉回到那充满温情与欢乐的故乡小年。
小年这天,是家乡人祭灶的日子。在我记忆深处,故乡的祭灶日总是带着别样的温馨与神秘。
小时候,每至腊月二十三,家里就像被施了魔法,忙碌中透着庄重。母亲早早起床,熟练地揉好面团,又精心准备馅儿料,然而,母亲的准备工作远不止如此,只见她再次只见她手持抹布,专注而认真地擦拭着每一处角落,一年积攒下来的灰尘纷纷“缴械投降”,露出被烟熏火燎后特有的斑驳底色。锅碗瓢盆、油罐盐盒在母亲的整理下,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在等待一场神圣的仪式,就连灶台前的柴火堆都顺得齐齐的,理顺时母亲小心翼翼的,唯恐柴火划到墙上的“灶王爷”,最后连灶王爷的神龛都轻轻地擦了又擦,整个过程,神情既平和又肃穆。母亲说:打扫干净房屋庭院,擦洗干净锅碗,过去一年的霉运和不好的事情才能被赶跑。我跟在母亲身后,好奇地看着她做着这一切,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来仪式的期待。
父亲几天前在集市上精心挑选的祭灶用的贡品,被母亲锁在柜子里。这个柜子平日里常锁着,里面不但放祭灶用的贡品,平时还存有准备随礼或收到的别人走亲时的随礼,比如威县特有的细馃子、馓子或糖瓜蜜豆之类。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这些美食简直就是人间至味,平日里根本没有机会敞开肚皮尽情享用。母亲锁上柜子,自然是为了防止我这个调皮捣蛋又贪吃馋嘴的小馋猫。
今天,母亲才舍得拿出来,尽管存时间长了的东西已有点怪味儿,我依然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先把它们凑近鼻子,使劲闻个够,然后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那种满足感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时,我总觉得集市上卖的、被家人叫做糖稀的黄褐色粘稠液体,是世界上最神奇、最美味的东西。那黄褐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散发着甜甜的味道,让我垂涎欲滴。
我总会拿起两根小木棍儿,各挑起一团明黄色的糖稀,像两把小鼓槌,两个手捏紧小棍儿,把糖稀稍稍拉长,然后用一个手抬高,把长长的糖稀搭到另一根小棍上,再赶快绕下来,把随时有可能流下去的糖稀再绕在这跟小棍上,就这样重复着,一遍又一遍,这样,绕着绕着,糖稀就越来越稠,不轻易地流下去,颜色也变得发白,这个过程既好玩又有趣,我乐此不疲。父亲取下绕好的一团晾硬,留给灶王爷吃。父亲说要选最甜的,这样灶王爷到了天上,才会在玉皇大帝面前多为咱家说好话。我想问要是糖稀进了嘴,又化了,粘住嘴还咋说话?但一想到奶奶说祭灶这天忌讳特别多,我便强忍着好奇心,把话咽回了肚子里,毕竟我可不想扫大家的兴,断了自己的口福。
当夕阳的余晖渐渐洒进院子,给整个世界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时,祭灶仪式正式拉开了帷幕。母亲在灶台前摆上一张小桌,将精心准备的贡品一一放上,有那甜滋滋的细馃子,香气扑鼻的麦芽糖,热气腾腾的饺子,还有红彤彤的枣子等。每一样贡品都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在老家,有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风俗。所以,当母亲准备完毕后,真正的祭灶仪式便由父亲来主持。父亲自幼就擅长讲故事,而在祭灶这一天,他的嘴巴更是像吃了蜜一样甜。只见他神色庄重,双手合十,对着灶王爷的神龛虔诚地说道:“灶王爷呀,恁在咱家辛苦了一年,咱家人多,条件不好,委屈恁了。今天是恁上天的日子,希望恁能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保佑咱们家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庄稼能有个好收成……”父亲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一字一句都饱含着对家庭的深深祝福与殷切期望,仿佛灶王爷真的能听到他的每一句祈愿。
我站在一旁,偷偷学着父亲的样子,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许下自己的小愿望:希望能有更多的糖果吃,希望能和小伙伴们永远快乐地玩耍,也希望我能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给辛勤操劳的爹娘争光,堵住那些看我家笑话的人的嘴。看着袅袅燃起的青烟缓缓上升,我的心中充满了憧憬,真的相信灶王爷会带着我的愿望,穿越层层云雾,抵达那神圣的天庭。
祭灶仪式结束后,母亲会把绕好的糖稀分给我们几个孩子。我们早已迫不及待,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接过糖稀便狠狠地咬上一口。甜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散开,那浓郁的香甜不仅弥漫在整个口腔,更流淌进了我们的心田,仿佛是一种幸福的传递,将一家人紧紧相连。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品尝着香甜的糖稀,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那温馨的画面成为了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后来,我渐渐长大,离开了故乡,在城市里为生活奔波。每到腊月二十三,我总会想起小时候的祭灶时光。想不到今天,腊月二十二,大姐竟让我提前庆祝了小年。虽然身处异乡,身边没有了儿时的热闹场景,但有着爱我的大姐们,朋友们的照顾,还是满心欢喜。可是那份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从未改变。
祭灶,于我而言,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习俗,它更像是一条无形的线,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故乡与远方。它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始终记得那份来自家的温暖与力量,让我懂得珍惜身边的人,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