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那个除夕,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年味,鞭炮声在远处零零星星地响起,像是在召唤着人们回家团聚。可我,却被困在那弥漫着机油味的车间里,和师兄一起,与冰冷的钢锯、锉刀为伴。那时,我们还年轻,都是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
在那个物资匮乏但精神富足的年代,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本应是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吃着年夜饭,看着电视,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可我们,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只能坚守在岗位上。
中央电视台首届春晚的消息,如同一阵春风,悄然吹进了我们这略显沉闷的车间。当听闻中央台将举办一场前所未有的春节晚会,有马季、姜昆、刘晓庆、李谷一、王景愚、胡松华、郑绪岚、斯琴高娃、严顺开和赵青等著名演员出场表演时,我和师兄的心里瞬间像被猫抓了一样,充满了期待。那未知的精彩节目,就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们。眼看着车间里的大挂钟,指针已过了八点半,我和师兄不由地抓耳挠腮,手中的钢锯和锉刀好似也被这股兴奋劲儿感染,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我们幻想着能快点干完活儿,赶回家去看那令人向往的春晚。看不到头,看个尾巴也好呀。
我的师父,是个地地道道的苏北汉子。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岁月留下的麻子印记如同一张独特的地图,记录着他生活的沧桑。平日里,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他都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而他对我们这些徒弟,要求更是极为严格,在他眼里,工作质量就是生命。
眼尖的师父,很快就发现我们活儿做得有些毛糙。瞬间,那熟悉的苏北话如同一道惊雷,在车间里炸响:“小赤佬,我们是钳工,不是打铁的,做生活要像绣花一样才能保证公差和质量,那么用力,做那么快干啥?水平面挫不平,失了公差,看我怎么收拾你们俩!”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年纪青,脸皮薄,被师父的训斥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低着头,红着脸,手里的动作也不敢停。可师兄却天生是根老油条,总能在紧张的氛围中找到轻松的出口。只见他嘴角一扬,露出那标志性的坏笑,笑着对师父说:“师父,请放心,我们兄弟挫出来的水平面,肯定比你的脸光滑。”
这话一出口,整个车间瞬间安静了一秒,仿佛时间都凝固了。紧接着,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工友们笑得前俯后仰,有的甚至直不起腰来。师父一听,佯装生气,倒提着扫把就朝师兄冲了过去,那架势,仿佛要把师兄“就地正法”。师兄左躲右闪,灵活地穿梭在机床之间,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师父饶命,师父饶命啊!”车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紧张的工作氛围瞬间被一扫而空。
还是车间主任善解人意,看到我们这心不在焉的模样,笑着开口道:“难得中央台有春节晚会,今天的生活就歇工吧。”这一句话,就像一道特赦令,让我们欢呼雀跃。我们一群男女青工,如同脱缰的野马,迫不及待地各自骑上自行车,风驰电掣般消失在了夜色中。
我一路奋力蹬着自行车,寒风如刀割般划过脸颊,但我丝毫感觉不到冷。满心的期待,让我脚下的踏板越蹬越快。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春晚舞台上可能出现的精彩画面,想象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春晚的温馨场景。嘴里不由地哼起了小调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
当我气喘吁吁地奔回家时,温暖的灯光扑面而来,像是在迎接我的归来。一家人正围坐在桌旁,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那熟悉的饭菜香,瞬间勾起了我的食欲。
我家那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一台无锡地产的14寸黑白红梅电视机,还是我和母亲一人出一半钱购置的。电视播放效果不太理想,尽管小弟弟站在一旁,不停地转动着天线,电视屏幕上还是不停地飘着“雪花”。可即便如此,我们一家人的兴致却丝毫未减。
我赶忙坐下,目光投向电视,正巧哑剧演员王景愚正在台上津津有味地“啃鸡”。他那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把一个人吃鸡时的神态和动作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时,母亲慈爱地夹了块鸡大腿放进我的碗里,说:“孩子,辛苦了,快吃点。”我这边享受着美味的鸡大腿,而王景愚在屏幕里啃鸡骨头的模样却艰难无比。他那幽默滑稽的动作,惹得我们一家人捧腹大笑。
我笑得太过忘情,丝毫没注意到一块鸡肉卡在了嗓子眼里,瞬间呼吸一滞,差点被噎得背过气去。父亲眼疾手快,猛地在我的背上狠狠一锤,那块鸡肉“嗖”地一下掉进了胃里。看着我那狼狈的模样,家人们笑得更欢了,屋子里充满了浓浓的暖意和欢乐。
春节过后,回到车间,我迫不及待地把在家看电视吃鸡的这段趣事,讲给了工友们听。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笑意。整个车间仿佛都被这欢乐的氛围点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师父坐在一旁,端着一杯茶水,原本正慢悠悠地听着,不等我讲完,一口茶水直接全喷了出来。他脸上的麻子,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大笑,仿佛都变成了一朵朵绽开的梅花瓣。他一边笑得前俯后仰,一边还不忘骂道:“小赤佬,我让你好好做生活,你要回家看春晚,要是一下噎死了,就啥也不用做了。”
我师兄一听,立马像个护犊的母牛似的跑过来,怼道:“你还是师父呢,有这样咒自己徒弟的吗?”师父被师兄这突如其来的一怼,当场就愣在了那儿,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微张,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不过,他很快就缓过神来,扯着嗓子大声吼道:“两个小赤佬,乐也乐了,假也歇了,后边的生活做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我和师兄相互对视一眼,心有灵犀地一起对着师父吐舌头,扮起了鬼脸。师父看着我们这调皮的模样,一转身,自己先忍不住笑喷了。刹那间,整个车间再次笑翻了天,那笑声仿佛要冲破屋顶,飞向云霄。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与春晚有关的点点滴滴,还有车间里的嬉笑怒骂,都成了我心中珍贵的记忆。每当回忆起这些,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独特温情与美好。
在那个物质条件并不优越的年代,我们却有着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一场充满欢乐的春晚,一次与家人共度的时光,都能成为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生活就是这样,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而在于那些温暖的瞬间,那些与家人、朋友、同事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
就像在工作中,师父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钳工技术,更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他告诉我们,做事要精益求精,要像绣花一样,注重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这种态度,也影响了我一生,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就像我们在车间里面对那些复杂的零件和工序一样。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像师兄那样,用幽默和智慧化解矛盾,用笑容面对生活,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而那些与家人共度的时光,更是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后盾。无论工作多么辛苦,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复杂,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就像那个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即使电视屏幕上飘着“雪花”,那也是我心中最美好的画面。
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春晚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我依然怀念那个1983年的除夕,怀念那个充满机油味的车间,怀念那台飘着“雪花”的黑白电视机,怀念那些与家人、师父、师兄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因为,那是我的青春,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