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碧瓦,漫长的神道,威严的石像生;这一切,是人们对清东陵这座著名清代皇家陵园的最初印象。然而,这座华北地区最大的皇家陵园,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这些,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无论是建筑工艺,还是风水布局,历史故事,都体现出它无与伦比的绝与美,令人赞叹不已。
纵观清朝以前的历代传统墓葬,等级观念非常严谨,只有“陵”和“墓”两种等级的区别。皇帝的墓葬才能称为“陵”,除此以外,即使是诸侯王乃至于太子的墓葬,除非是朝廷特殊的礼遇,也都只能称为“墓”。“陵”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意味着至高无上的统治,普通百姓墓和高级贵族墓葬都不能随意称“陵”,擅自称“陵”则意味着逾越,是封建等级制度所绝对不允许的。
清东陵的建筑工艺,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在中国古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有最长的神道,最具特色的五音桥,还有最具反叛思想的定东陵“凤压龙”图案,象征着浓烈的女权主义和不服输的性格。最关键的是,在乾隆帝所在的裕陵和慈禧陵的三座大殿中,使用了我国古代最为复杂的建筑工艺。
走进裕陵极具神秘色彩的地宫,在其九券四门的建筑结构上,分别以阴刻圆雕和阳刻圆雕的手法,雕满了佛像和经文,这里被十世班禅大师誉为一座“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之所以如此设计,与乾隆皇帝本人的信仰有关,乾隆帝信仰佛教,他将东暖阁开辟为佛楼,里面供奉了许多尊佛像,在佛前陈设了五供,放了许多宝贝,比如传世的《五牛图》《洗马图》等,表达自己对佛的敬意与虔诚,还在隆恩殿和陵寝之间修了三座玉带桥,为了就是让人看出自己的陵与众不同,气派非凡。
与裕陵相比,慈禧陵的三座大殿,则少了些禅意,多了几分奢华。这三座大殿实施了复杂的黄金装饰工艺,有墙壁的“扫金”,有梁檩架木的贴金,有64根柱子上的鎏金;慈禧以4952两黄金重金打造,把三大殿装点得金碧辉煌,极为奢靡。
清东陵不仅仅是气派,每当走进这座皇家陵园,以无限崇敬的心情抬头仰望,感受着皇家风范。从风水角度讲,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清代皇陵的风水,效法于明陵。关于东陵的风水,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凡是皇家陵寝所在之地,必然是风水宝地。但谁会想到这上风上水的千年吉地,竟是14岁的少年天子顺治帝亲自选中,绝对是明代皇帝不能做到的事情。相传,顺治皇帝少年时,有一次到河北遵化昌瑞山一带打猎,当他登上这座金字塔样的小山时,这里群山环绕,植被丰茂,不禁被这里的环境所震撼,于是决定将陵址选在这里。但在选定自己的穴口时,由于风水官意见分歧很大,所以顺治只好郑重地把一枚玉佩抛出去,来确定其穴口的位置。故事虽然是故事,不难看出,东陵内所有帝陵的风水一定是尽善尽美,不论是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还是同治的惠陵;都是如此。
此后,清东陵开始动工兴建,至光绪三十四年完工,历时200多年,几乎与清朝潮起潮落。
与建筑工艺和风水相比,人们更关注的是清东陵里埋葬的人物和传奇的神秘故事。细数古代历代帝王陵墓,从知名度来说,哪一座陵墓能够与清东陵内所葬的人物相比。也许是清代,时间上离我们较近,也可能是清宫剧的极度演绎。总之,清东陵内埋藏着一群人尽皆知的名人。这里有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千年一帝康熙,十全天子乾隆,女政治家孝庄皇太后,独裁女人慈禧,还有神秘的香妃;因此清东陵成为名人荟萃的宝地。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清宫迷案,它的魅力在于充满了谜团,人们为了寻求答案在不停地探索与佐证,对神秘的故事,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对于顺治出家,人们乐此不疲;康熙的死因,人们不断追问;香妃谜团,人们上下求索……
顺治皇帝之所以出家,说法不一,综合各种说法,真实的情况缘于政治上的失意,使顺治沉湎于与董鄂氏的爱情之中,随着与佛教高僧的不断交往,逐渐产生了遁入空门的思想。后来,当他挚爱的皇贵妃董鄂氏死后,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溃,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4岁时又染上天花,而后便驾崩归西,后葬于孝陵。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地位显赫,据说孝陵是一个衣冠冢,里面并没有多少陪葬物,所幸成为清东陵中至今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寝。
关于康熙的死因,有人说是积劳成疾病死的,也有人说是中毒而死。不过,从事清史研究的康熙帝八世孙金恒源先生对此进行了重新论证,结论是含恨猝死,直接原因是残酷的宫廷权力斗争。清朝官史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二十一日,69岁的康熙兴致勃勃去南苑打猎。十一月七日感觉身体不适,十三日晚便死去。康熙帝临终前几天,只不过是“偶感风寒”,并没有到病危阶段,也未闻发出过任何“病危通知”信号。当时没有任何人能预料康熙竟会突然死去。即使康熙本人也没有任何一点死神已经降临的预感。在康熙帝临近驾崩的几天,雍正一直陪伴左右,不让大臣们靠近,皇宫只有他一人出入。康熙精神上受到严重刺激,于是含恨猝死。
至于香妃,则显得更为神秘。香妃历史上确有记载,1914年,故宫古物陈列所从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借用一批文物用作展览,其中有一幅年轻女子的戎妆像。在该画像下面的说明文字中,明确指出:“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
香妃是维吾尔族人,阿里和卓之女,据《西疆杂述诗》记载,来自于新疆喀什一带,乾隆年间人,身体带有香气。香妃与乾隆的婚姻来源于一场政治婚姻。乾隆二十二年,回部发动叛乱,乾隆派兵平叛,当时图尔都配合清军行动,叛乱平息后立下战功,被乾隆赐封为一等台吉。受到封赏的图尔都自然希望巩固跟清廷的关系,于是第二年就把妹妹伊帕尔罕氏送给乾隆皇帝,表示双方联姻友好,而伊帕尔罕氏也就是鼎鼎大名的香妃。
香妃入宫后,深得乾隆帝宠爱,乾隆在紫禁城还为她修建了宝月楼,目的是让香妃寄托乡思。乾隆之所以宠爱香妃,有两个原因。一是香妃的体香诱人,乾隆为之着迷。二是为了维护西北地区的稳定,只能对香妃宠爱一些。香妃死后,葬于清东陵后妃园寝。
清东陵,这座伟大的清代皇家陵园,埋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漫步于漫长的神道,一股遐思会缓缓穿越于清代,一段美好的画面仿佛还在昨天,千古帝王事犹在眼前,一曲时代的挽歌在耳边回响,迸发出文化内涵的绝与美。它像一条无声的河流,在历史长河里缓缓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