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的小学时光(散文)

林渊墨 2天前 20

虽然是自己哭着喊着不上托儿所的,小丫从未为自己的坚持后悔过。比起在托儿所里受管束,大院里的自由自在才是真幸福。上小学前大杂院就是小丫的整个世界:院子里的叔叔阿姨总会在她觉得饿时把她的小花碗盛满食物;辍学的春梅姐会带着她到处玩耍;这家的鸡那家的猫都是她忠实的玩伴儿,当然,还有傍晚从托儿所回家的同龄小伙伴。小丫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直到七岁那年夏天,院子里的大人们让上中学的丽艳姐利用假期辅导一下包括小丫在内的四个学龄前儿童,教他们认认拼音、识几个字、学学数字和十以内的加减,为九月份开学上一年级做准备。

每天下午的一段固定时间,丽艳老师就会在院子里的一块阴凉地儿开始上课,四个小朋友都要搬个小板凳儿,拿个小本子乖乖地去上课。野惯了的小丫哪能坐得住,一会儿从地上捡个蚂蚁;一会儿又抬头看天上飞过的小麻雀;一会儿又去阿姨家讨水喝......反正一刻也不消停,丽艳老师不喜欢这个不受约束的坏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拼音之后,老师突击考了一次试,小丫同学居然没有一个拼音写得对,老师毫不留情地在她的小本子上用红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圈。大家笑她得了个零蛋,她根本不以为然,直到他们不停地用大喇叭里孙敬修老爷爷讲故事前“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的前奏“嗒嘀嗒,嗒嘀嗒”来嘲笑她“大鸡蛋,大鸡蛋”时,她才终于弄懂自己考了个“大鸡蛋”意味着自己比别人笨,因为丽艳老师教的她都没学会,人生中她第一次感到了羞耻和自我怀疑,这种感觉好可怕!

小丫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她不想上学,担心有更多的小伙伴会冲着她唱“大鸡蛋”。她是哭着去学校报到的,可没成想报到当天她就爱上了学校。她被分到了一年级一班,班主任是位笑眯眯、温和的女老师,小丫觉得她有点儿像妈妈,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许多。也许是因为她比同班同学显得高大结实,或者是她的机灵劲儿吸引了老师的眼光,老师派她带几个同学去后勤领笤帚、簸箕等打扫卫生的工具。小丫觉得很自豪,很快就按照老师的指点完成了任务。之后,她又被点名带着几个同学去领新书,书好沉啊,她搬得满头大汗,可心里美滋滋的,能得到老师的信任可真好呀!从那天起她就爱上了学校,爱上了笑起来脸上会现出两个深深的酒窝的班主任赵老师,爱上了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的数学孙老师,爱上了可爱的同学们,爱上了操场边上的双杠和幽深的防空洞......

上课时小丫总是坐得笔直,两只黑亮的小眼睛盯着老师,老师提问时她总是把手举得老高,感觉那举起的右手把整个身体都拔了起来。每次回答完问题之后,老师赞许的目光总会让小丫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被罩在温暖的阳光里,幸福极了!班里有个姓南的男同学,很淘气,上课不肯认真听课,也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有一次在赵老师的语文课上,赵老师刚说出问题,还在大家认真思考的时候,南同学第一个举起手来,嘴里“我、我!”地喊着。赵老师很是吃惊,也很高兴,立刻叫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一下子从座位上弹起来,声音洪亮地喊:“毛主席万岁!”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面面相觑,随后爆发出阵阵笑声。有的同学一边用手拍自己的课桌一边放声大笑,小丫也笑出了眼泪。赵老师无奈地摇摇头,摆手示意他坐下。他吸着鼻涕,莫名其妙地看了看笑得东倒西歪的同学们,气哼哼地坐回到凳子上,嘴里嘟嘟哝哝地说:“笑啥笑,没见过大世面!”这次连赵老师也被他逗笑了!

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里评选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三位同学,小丫以高票当选。操场上,当高年级的大姐姐把鲜艳的红领巾系到她胸前时,小丫把胸脯挺得高得不能再高,感觉两条腿的膝盖好像在晃动,她使出浑身的力气尽可能站的笔直,跟着大家大声地唱起《少年先锋队队歌》,那一刻她的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激动。长大后的小丫每当看到国歌声里冉冉升起的国旗时总会有同样的感受,她知道了那美好的感觉是“神圣”,是“庄严”,也是“自豪”!

二年级小丫当上了中队长,每天上学时她的衣袖上会别上一个红色的“二道杠”。走路时小丫会用力地挥动手臂,好让更多的人看到那漂亮的臂章。小院里曾经嘲笑她“大鸡蛋”的三个小朋友都成了她的同班同学,被她管的服服帖帖,再也不敢当着她的面提她的“黑历史”了。此时的小丫有点儿飘飘然,动不动就会训班里的同学,回到家也不放过那三个小伙伴儿,对着他们吆五喝六,有时还会冲着他们骂脏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开班会推选市级三好生时,这三个发小群起而攻之,揭发小丫的种种“罪行”,证明她没有资格当市级三好生。看着赵老师越来越严肃的表情,听着同学们毫不留情的批评,小丫的头越来越低,都快钻到课桌底下去了,眼泪“吧嗒吧嗒”地掉到大腿上,心砰砰地跳个不停。终于听到赵老师温和的声音,问她大家说的是不是事实,小丫抬起头,泪眼濛濛地看着老师,缓缓地点了点头,她使劲地抿着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赵老师接着问她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吗,她又用力地点点头。这个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从此以后小丫再不敢说一句脏话,再不敢对同学们大声嚷嚷。当年的市级三好学生就这样与自己失之交臂了,能怪谁呢?

三年级的暑假学校要求大家打苍蝇、抓老鼠,然后开学时上交自己打死的苍蝇和老鼠尾巴,任务完成得好还会有奖励呢!整整一个暑假里,小丫随时手持苍蝇拍和空火柴盒,打死一个马上放到小盒里,攒够一百个就把火柴盒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找一个新的空火柴盒继续打、继续装。她不仅自己废寝忘食,而且还发动全家人帮忙找老鼠尾巴。看着不断垒高的火柴盒和一根根老鼠尾巴,小丫像丰收的农民看着自己成熟的庄稼时一样的满怀喜悦。功夫不负有心人!开学的表彰大会上小丫受到了表彰,她得到了一个精美的铅笔盒,那铅笔盒上的图案是自己喜欢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是小丫拥有的第一个崭新的铅笔盒(以前用的都是哥哥姐姐们用旧的);而且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她倍感珍惜,这个心爱的铅笔盒一直陪伴她到小学毕业。

四年级时小丫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同时她还是学校合唱队的领唱,不久会代表学校去参加区里的合唱比赛。每天小丫无论走到哪儿,嘴里都不停地唱着“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放学后她还会在院子的空地上让小伙伴拉起皮筋做横杆练习跳高。一天放学后,在练习跳高的时候小丫不小心摔倒,左胳膊钻心的疼,爸妈带着她去医院才知道胳膊脱臼了。狠心的大夫让小丫骑到一个凳子上,拉着她的胳膊突然使劲一拧,就在小丫疼得大叫时,大夫却轻松地笑着说:“好了,挂个绷带就可以走了”,然后嘱咐她的父母一个月内她的左胳膊都得挂着绷带,不可以乱动。这下完了,小丫心里想,跳高是不可能了,领唱也够呛了。

果然不出所料,大队辅导员田老师告诉小丫让董晓丽取代她的领唱位置,并且还让她把她的新毛衣借给董晓丽穿。要知道董晓丽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她和奶奶一起生活,平时根本不讲个人卫生,尽管她长得很可爱,歌唱得也很好听。唉,没办法,谁让自己关键时候出状况,老师的话又不能不听。演出那天一大早,小丫左胳膊挎着绷带,右手拿着新毛衣,喊董晓丽和她下楼。两人来到教学楼对面的水房,小丫盯着董晓丽在水龙头下仔仔细细地洗脸、洗脖子,然后再洗胳膊、洗手。她把手里的毛衣搭到肩上,腾出手拉过董晓丽,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之后,才不情愿地把自己的新毛衣递给她,一再嘱咐她要注意保护,不要弄脏或弄坏她的毛衣,比赛一结束就马上还给她,一百个不放心呀!

尽管小丫觉得自己很优秀,可在妈妈的眼里二姐才是她的骄傲,因为她是院子里第一个考上中专的孩子,是阿姨们教训自家小孩儿时经常提起的“别人家的孩子”。五年级时小丫的作文《写给姐姐的一封信》被老师推荐去参加市里的征文比赛,并且获得了一等奖。当小丫兴奋地把奖状拿给妈妈看时,妈妈不无骄傲地对身旁的张阿姨说:“你瞧,虽然远在东北,姐姐的榜样作用有多大,小丫写给姐姐的信都能获了奖。”瞬间,小丫眼睛里的小火苗熄灭了,难道妈妈不明白这奖状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吗?她伤心地以为妈妈对姐姐和自己的爱是不一样的,直到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之后小丫才明白原来做妈妈的也都是普通人,有着她们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喜好,也直到那时小丫才从心底里原谅了妈妈。

五年级毕业前,赵老师带着同学们去了人民公园,大家一起疯跑、疯玩儿了整整一个下午,那时虽然没有饮料,没有零食,没有漂亮的衣服鞋子,可他们有自由,有伙伴,还有亲爱的老师的陪伴。长大后的小丫空闲时总会翻看过去的老照片,其中一张四寸的黑白照片是他们那次游园时的纪念:五十个孩子排成三排,挤挤挨挨地或站或蹲在凉亭前,最后一排的右角上站着亲爱的赵老师,齐耳的短发随风飘动,眼睛弯弯的,脸上是她那不变的温和的笑颜。她的身后一面队旗迎风飘扬,上面印着“五年级一班”的字样。“五年级一班”,这是小丫小学时的心灵家园,滋养着她幸福地成长,留给她几多美好的人生记忆!

小学时的小丫很幸福!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