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4年11月,联合国旅游组织全体大会第26届会议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举行。初冬,传来了温暖的喜讯。大会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荣成市烟墩角村成功入选,成为山东省首个入选的村庄。正逢烟墩角的“天鹅季”,我又连着赶去三次,的确是被这世界级的称号吸引了。趁着人家不忙,和“海岸人家”的主人说起“烟墩角大事”,这个震耳欲聋的称号,在2021年就开始设立,三四年,烟墩角就入了世界人的眼,眼光好远,十万八千里,这么个小地方也闻名世界……这位村民,谈吐特别,这眼光是世界性的。
接到这个称号,烟墩角人就奔赴大型石材场,运回“丰碑”,刻上了这个名字。他嘱我一定要在“丰碑”前照一张照片——荣誉属于荣成的。他听出我的口音了,很兴奋。
我略知几句入选词,烟墩角是“活的中国生态建筑标本”,“发展了充沛的旅游资源”,“拥有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本土价值观”……这些词很上纲上线的,也勾起了我进一步考察的兴趣,就像一部书的索引,或是主题词,我一下子就有了一探究竟的可能。想到以前,我只能算走马观花,看了个特别的感觉。
每一个村落,都是独特的,沧桑会变成财富,有着自己的格式,同时,也封尘了一部历史。这才是真正的“最佳”。
听听“烟墩角”的名字,远逝的狼烟,还是被名字凝固了。
二
烟墩角村抱海而生,一溜儿摆在月牙儿形状的海岸上,村前,微风起时,是碧波荡漾的海湾;风敛浪去,则是一面温柔的蓝镜。村东头一座山前出,如龙头探海,又把海湾来个半抱的姿势。在这里,夜晚不刻意细听碎波轻浪,还真感觉不出“枕水而眠”的诗意。千万年的细浪,靠着不息的雕琢功夫,将村前沿海的礁石,雕刻成一件件不俗的艺术品,每一块都是减肥的样子,瘦骨嶙峋,却有着别样的风采。曾听有女子在礁石前许愿——回去以后一定活成它的样子。
风景能够生出一个人的这般情趣,风景是榜样的力量,也是教化的箴言良语。
在明朝的崇祯年间,一支曲氏族祖先自荣成的港西镇巍巍村迁来,他们原本是协助边防驻军以防倭寇,那时,倭寇作乱,常常驾船登陆侵扰,村民和驻军便在村东的东崮山巅,筑起岗台,遇到警情,就燃放狼烟,于是,曲氏所居的墩西,就叫作“烟墩角”。在明代,卫,营,所,屯,墩,都是军事单位,墩的驻军极少,有人说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班。我登上东崮山,草木已经卧伏,难寻当年的墩遗址,而还有被凿刻过的石块散乱于草木间。历史已经走远,但那种居民共建防御前沿阵地的情境,仿佛还在。这是中国人保家卫国的传统,也是当下烟墩角人的骄傲,这是他们的历史,也是他们的荣耀。完整的自然景观不在了,但这份文化遗产还属于烟墩角人的。我在村中近海的“胶东大院”前院看到村民复原了的烟墩建筑,形体微小,但垛口逼真,且还有柴草堆垒于其上。这不仅仅是景观,还是图腾。表达的是守护家园的情感,热爱村土的情怀。或许,这就是入选词所说的“历史本土价值观”吧。这不仅仅是一种旅游价值资源,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文遗存以及再建。再建,不能一概否定。来自本土的文化和力量,是一个村落的灵魂。
“守土”,曾经是一种无奈,如今的烟墩角,守着的是一份安宁和稳定,所有的历史,在沉痛之后,都要变成生活的力量。看看如今烟墩角人的生产生活,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据说,烟墩角的孩子入学要站在东崮山的烟墩位置,上一堂村史课,让“守土”的信念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曾经的狼烟,在漫长的日子里变成了村民的一抱烧草,再到今天,草木成为涵养那座山的营养,人们以天然气为燃料,走进新生活。狼烟的历史意义,只是用于对比了。这是一种文化变迁史,在烟墩角可以发现。这也是一种抽象的“旅游资源”,怀古念今,不一定都要面对一座塔、一座亭,就是一簇烟墩,也更有历史的份量,是一个古村落的特别。
三
鸽子,成为和平的象征,源自西方的《圣经》,据说,诺亚在洪水退去之后放出一只鸽子,鸽子衔回了橄榄枝,于是,给了人们以美好向往。直到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才被公认为和平的象征。但在烟墩角,最能表达和悦美好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大天鹅。
月牙儿的海湾,每年自11月开始,这里就上演了水上天鹅舞,几千只大天鹅,翩跹蹈舞,让海湾生千圈涟漪,近岸处,天鹅如雪,让烟墩角的冬天,无比娴静雍容。冬日里,众鸟寂声,大天鹅的“嘎嘎”声,伴着飘飞的雪花,弹奏出别样的旋律。一簇簇灿烂的天鹅,自带光芒,入眼走心,谁还敢分神,尽情陶醉在一冬的专场演出。也不难发现,大天鹅两两交颈相戏,对着观鹅的一岸人,谈情说爱,只要你懂得爱的语言,完全可以给它们配音。昂颈,环视,在水面上疾走;振翅,击水,跃起于半空。环东崮山巡视海疆,在蓝色的舞池里滑着轻快的舞步,掠过观鹅的人群,将我们的目光带到渔船聚集的码头……如果我们看作是一场表演秀,就错了。我听到村民说,这是“冬日里的慰问”,这是独特的村庄文化吧,不是所有的村庄都有的景象。我们在大天鹅前,总是感到局促,找不出一个合适的比喻,有人说,她们是一群高傲的素衣女子,温柔了一个海湾,温柔了一岸人的眼睛,温柔了生活在这里的渔民村民。动态的意境,是诗词无法再现的,只能靠各自的灵感来捕捉,才带得走她们的光与影。
我曾疑问,在明朝倭寇侵扰时期,有没有天鹅来此越冬?未见记载。因此,我觉得大天鹅就是为一地和平而来。这个想法被证实了,还是那“海岸人家”主人说得对,“大天鹅是我们的平静生活”。大天鹅是生活。这是怎样的判断!冬天,是旅游的最淡季,但在烟墩角,冬天的最有温度的,当地人,远道而来的游者,络绎不绝地走进了烟墩角人的平静生活,于是,兴起了围绕大天鹅的多样产业。
他们也有一点烦恼,冬天不是休渔期,不然,还会有更多的想法给平静的生活。现在,人们就怕生活里太闲,连一点想法都不能产生。“海岸人家”的主人最近在琢磨一项艺术,用废旧的织网用的尼龙绳,在墙壁上编写艺术字。不挣钱,就想惹人眼。一根根尼龙绳也成为旅游文化的材料,本色的,乡土的,从结绳记事到今天的尼龙绳“写字”,依然带着纯朴的影子,文化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走向新生与精彩。
四
上百家摄影协会在村中设点,都叫“摄影基地”,简单的一块牌子,背后是一个个擦亮的镜头;几百家名字各异的“海草民宿”,留住了游客的脚步,各家民宿大不同,想住完不易,最好不要生出这个想法;几百家“渔家乐”,飞出了海鲜的美味,鱼鲜来自屋外几步远的海,是活着入锅的,要怎么新鲜怎么新鲜;那些因捕鱼工具更新而闲置的小渔船,都漂在了岸边,成为游人踏足观鹅看海的制高点,曾经的捕鱼工具,如今成了村中的古董文物,放在了自己的海岸“博物馆”。扁舟可渡海,一叶曾弄浪。留着扁舟生诗意吧。那些摆在门前的天鹅食物,玉米,大米,经过严格的检疫,万无一失,扫码或交一两块钱,就提走,和天鹅来一场美美的盛宴,人们何曾想到可以和大天鹅共处与共宴,沿海的栏杆内外,是人与自然的无比和谐。和谐,不是一个口号的关键词,而是一种情境,离开了情境,和谐没有多大意义,只能是一个提醒。
这里有最特别的诗意,只要专注某个项目,一定会挖掘出令我们耳目一新的意境。这或许就是入选词所说的“充沛的旅游资源”吧。
一路之隔,路阔一丈,路边就是海。我站在路北一处叫“寸海居”的民宿前,第一次走进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读着刻在看板上的海子的那首诗,我反复重复着诗的倒数第二行那个“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看板侧,蹲坐着一位老者,出神地看着我的嘴唇,呵呵地笑了。我相信他懂得这些诗句,不像那些动不动就重复“雨穿林打叶”一类的古人的句子,堆垒一组组深奥的词组当作意象意境。最通俗的,就是最本色的诗歌,就是可以让人人都感到诗意入怀的句子,是能够写出每个人的情感境界的语言。好的诗句,总是有读者,有懂得的人。即使读不出诗句的节奏,但喜欢的人会心领神会。什么是尘世,我盯住了老者的皱纹去看,哦,这就是尘世的样子。烟墩角人眼中的风景不仅是大天鹅和大海,还有形形色色的游客,以及简单的故事。
我突然背转过大海,对岸边民居的名字有了特别的好感。就像“寸海”,既是写实,更是写心,心近海之一寸,还说什么要想得开,要海阔天空。“浪花里”,四季皆花,这里弄好缤纷;“彩石居”,相信石头能预约心情吧;“羽之恋”,把自己想象成天鹅的一羽,飞出自己的天空;“天鹅醉”,酒醉人,天鹅也醉人;“抱烟墩”,复原那座烽火,看炊烟海边袅袅;“海景屋”,一屋含海,舌尖上有什么样的味道?“赵姐海草”,海草居然有了专属;“与鹄飞”,坐得住吗?睡得香吗?这些意象,让夜晚不再沉静……
不说了,我数一数吧,光是沿海岸一溜儿,就46家,那些名字简直就是词牌大全,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仅是数量,还有精美的意境,所谓“文化大餐”,莫非就是如此?其实人们已经不在乎规模了,精致,是人们的强烈追求,适合游人的就是那些“文化小吃”,有滋有味。文化和文人,并非是一个不可分的并列词组,最佳的旅游乡村,村民就是文化人,他们的职业就是渔民,是蘸着海水以为墨写着自己的门牌名字,打造着自己的独有文化,让渔村在文化中不断蝶变。
五
烟墩角保存下来的海草房是246栋。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村落,足够大了。荣成市有海草房95000间,除以四,是23000多栋,呈零星分布于沿海村落,烟墩角的不算太多,但却相当集中,且维护完好。这些海草房和烟墩角建村的历史几乎相同。海草房有着抗风雨侵蚀的优点,冬暖夏凉。一辈人活个80岁,可能有一次修缮即可,海草房是最古老的史册,可以给一个人的生命记下完整的日记。他们获得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入选词称赞海草房是“生态建筑标本”,我觉得就观赏而言,还没有说出特色。烟墩角的东崮山,包括村南的海湾中有一处景点“花斑彩石”,是以出产彩石闻名的,每块石头都是大自然精心酿制后的赐予,石头颜色呈黄褐色,且布满了花纹,花纹如绣,堪比艺术品,简单称之为奇石,也不恰当。没有人为痕迹,巧夺天工。烟墩角的海草房也是石头房,覆顶为海草,墙壁为石头,墙面就是一幅石头画,石头之间夹以白灰,勾勒呈图案的美。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这种民居的特色。苍苍的海草,如岁月老人的垂髯,诉说着时光的久远。如画的墙壁,自然拼成玲珑多姿的图案,让人有着如漫步画廊的体验。生态,就是一种可以为继的生物学环境。烟墩角人守住了祖先建设的这些海草房标本,据说,每一次村子组织维护,就像给一幅古画进行修复一样,小心谨慎。屋内的陈设,完全在不改变特色的情况下,追求新颖时尚。246栋海草房,已经开发了211栋为民宿。游客可随意选择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海草房居住。有人说,这不是住海草房,是体验“生态”。什么样的旅游有这样的体验?在时光的标本里,美美睡一觉,是不负此生啊。
东崮山半抱的古村落,特殊的地理形胜,令人有遁入秘境的穿越体验。在月牙儿海岸,和大天鹅亲密接触,享受人鸟相亲的美好,让自己温柔起来,太难得了。海湾南的码头,一派繁忙,买上几条鲜鱼带走,很方便。如果不过瘾,去看近岸百米的那座海中“花斑彩石”山,和15亿年前的“水火交融”场面来一次由远及近的想象填充,满足自己的远思幽古的寄情,是多么令人快意的事情!
在振兴乡村旅游道路上,烟墩角有着独特的地理形胜,而能够焕发其优势的,还是村民文化。周围的村子姑娘找婆家,一听男方是烟墩角的,不要彩礼,就要这张名片。
在中国的版图上,共有261.7万个自然村,烟墩角的例子只是一个特别,但也是一个建设优秀旅游乡村的典型样板。我们每个人的出身,最初,无一例外地来自乡村,都在血液里注入了乡愁基因。我们有着共同的情感基础,我们乐见自己的乡村发生巨变,也乐于参与乡村的振兴与建设。但愿我们再多建设几个烟墩角,让这样的世界级旅游乡村穿成一串串……
再过100年,中国的村庄有三分之一的“最佳”;再过300年,华夏几百万村落,个个都是最富特色的文化精品。一个不断融入世界而创造奇迹的时代,我们希冀满满,留给我们子孙的将是全新的锦绣中华。
村庄是地理的,(自然村)也是人文的,那就有了如坐标一样的价值。不管怎么偏远,不会让人们放弃,反而会成为向往一睹的特色,“形胜”就是地理与人文美的总和,“胜”是美的意思,“形胜”是形式美和内涵美的高度统一。地理人文的形胜,才会勾住世界的目光。
2025年1月15日原创首发秀才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