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曾经,父亲下自留地,去田园干活,我没有事就要跟着去,他腿瘸,在地理磨磨蹭蹭的活可以干,地里跑,担水施肥的活都要我干。我不算是一个极懒惰的孩子,但父亲发现我磨蹭,或者抵触,便嘟囔一句——要像阳光那样勤快。算不上批评,好像给我一个榜样的力量。他说,他成不了我的榜样。
父亲是按照一个特别的标准来造就他的儿子的。心理学家荣格说:“你连想要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天,从不拉下一天,旷工一天,始终如一地发出光和热,就是阳光的勤快吧。一首歌《像阳光那样》,唱“像妈妈的手那么温暖”,我觉得更像妈妈的手那么勤快。有段时间,我曾嫌母亲的手太粗糙,当“粗糙”和“勤快”构成逻辑思考,我便有了诗意。如果母亲还活着,我最想的是抚摸着母亲的手,沾沾她勤快的手气……
我对阳光的感觉,第一品质就是勤快。不管是海平线还是地平线,不管是高山峡谷,还是大野平川,太阳从不叹息这些阻碍,按照恒定的时间轴,运转出来,划开晨雾,拨开云层,将一扇的光芒送给我们,我不知地球诞生的时日,也不知太阳存在了几亿万年,它无一次迟到和缺席,从未有过意外,没有发生哪一天“太阳从西边出来”的传奇,没有发生因路上堵车而它的光轮受阻无法抵达,它是忠诚的守护地球的光线,送给人间的永恒温暖。它明白,地球万物都需要她的“光合作用”,从不因为这样的不可或缺而耍脾气闹性子,一贯地以“勤快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即使是暂时的乌云遮蔽,它还是存在,我们也知道那轮太阳就在我们的头顶上。
阳光很勤快,坚持它永远的方向,阳光总是勤快甚至殷勤地照射过来,将冷变暖,暗变明,无色变成金灿,无论炎凉,从来都是射出正正的能量。谁若诅咒一句阳光,一定冒天下之大不韪。
二
当我几次踏上老家荣成的“天尽头”,都没有改变我对太阳的第一印象——勤快。很多人喜欢在这里看阳光的第一缕,看阳光海上出的澎湃,而我则还是喜欢看它忠于山海的勤快问候。时间不舍昼夜,阳光不舍每晨。
这里,成山尽头,入海而生,也生了一个最早的太阳。这个地理景象,一度让我以为成山头是在向第一缕阳光致敬。在古代,古人认为天尽头就是太阳最早喷出的地方,所以,秦始皇、汉武帝等一干大人物先后来此祭日,再溯远,殷商时代就有祭日官羲和曾来胶东“旸谷”驻扎,每日敬日。亚圣孟子也亲临,蹈步舞袖,唱“朝舞之地”之歌。古人崇拜太阳,崇拜什么?除了歌颂护佑沧桑民生,应该还有一层意思,祭日勤出,不误时序。
中国大陆,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就是“天尽头”,争一个第一,必须以勤快者的姿态出现。这种崇拜太阳的文化,不仅仅只是祭祀的意义,更有时代和人生的寓意深隐其中。
最勤快的壮观场景,在海上按时出现,在荣成海岸线的每一个渔港,龙眼港,龙须港,石岛港……9月1日,是“开渔”的时间,这些港湾,照旧是聚集了千舸万舟,整装待发。船上的渔民,岸上的家属,一夜无眠,不待晨曦中的一缕阳光射来,零时就出发了,他们去最远的地方,迎接太阳。他们心中的信念就是,趁早,勤快,才网得到第一网鱼丰。勤快,就是不怠慢,是争分夺秒的节奏。这也成了地处版图最东端的荣成人的精神。要像太阳那样勤快,渔民在海上,辽阔的海面,只有一个太阳悬挂在他们的头顶,唯一的坐标,唯一的榜样,太阳分秒无间,一直勤快地撒着光线,渔民勤快地撒着网,这是和太阳同频共振的节奏。
我一直保存着朋友“军波”拍摄的“海上一缕”等主题作品。一轮红日从海面跃起,一对对,一列列载着海带的小船就出发了;迎着阳光撒下每天的第一网;孩子们在第一缕阳光洒在海滩上奔跑;晨练的人们在晨阳下的轮廓背影……
三
我也有和太阳共振的时间节奏,是太阳精神,造就了我勤快的性格。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进入供销社做售货员兼采购员。走时,父亲还是那句话,中性词就是“勤快”点。学徒嘛,懒塌塌的,学不到东西。没有职业入职的誓词,只告诉我“勤快”。所以,当太阳还未出,我就和同来学徒的伙伴,把门市部门前的空间地面打扫一遍,迎接阳光的普照。等我们齐聚“副食摊”,太阳从窗外射进,我们开始了“包点心”的劳动。快速地拉下挂在头顶的纸捻,在点心包上打一个十字,一举首,就和太阳碰面了,那时,没有心机心计,只抱着“勤快”的态度,觉得一定会得到社里领导的认可。
我“勤快”,是经过历练的。父亲也相信我不负“勤快”两个字。
1972年我上高中,已经算是成年人了,要挑起家庭的一份担子了。上学前的每晨,我不舍得往村东队里的大砚山上推两趟土肥的农活,要挣2个工分,一年下来,2乘以300多天,那是一个多么诱人的数字。
舍得蛮力,加上勤快,就是劳作的最大动力。
我的叔叔是生产队队长,太阳未出,天色黯淡,他早就在老街上吆喝着“太阳照腚了”,上工的农人,从晨梦中打一个激灵,醒来披衣下地。叔叔总是特别跑到我家门前,重叩街门三声,急促的节奏,从不改变。好像是暗语,却谁听了都懂得。我急忙拉开粗布窗帘,一缕晨曦扑来,赶快起来,生怕往大砚山运送土肥的小车队走远了,他们是不等人的,落后了,要勤快地追赶,不可抱怨,太阳不听我们抱怨,也不会不升高。每晨如此,匆匆吃点早饭,再背起书包当读书郎。
勤快,也是品质,这种品质递进一步就是热爱。我一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太多年份都是干着班主任的角色。几乎是雷打不动的时间观,每晨四点起床,要比学生早到那么几分钟,看着学生走进校门,我的身影,在每一个晨曦里,我成了我的叔叔,我也勤快,和第一缕太阳光站在了一起。
听到老百姓的调侃,这么早的时段,大街上只有“三种人”,一是那些起早往菜市场跑去批发蔬菜的小商贩,二是那些趁着人们晨睡尚熟想干点坏事的小偷小摸,三是勤快地往学校赶的高中师生。我被划进了“三种人”里。我觉得这是给我的工作的肯定,是以调侃方式给我加油。勤快没有错,没有勤快的精神就没有事业。
四
如今老了,勤快的作风,好像还在。退休了,所有的时间,包括每天的太阳,都属于自己的了。这话也不一定对,本想好好睡一个“懒朝”,不再管太阳的催促,却人老睡觉也少了,第一缕晨曦射来,就是一架无形的闹钟。我常常想,即使躺平,就一定舒服吗?辗转反侧,静卧假寐,可能都是躺平者需要面对和调整的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方式,就是勤快。躺平是一个废人的节奏,辜负了每天的太阳。
感谢秀才文学,因为有这片土地,让我继续保持一种勤快的精神状态。这话不是奉承“江山”。无所事事,勤快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啊。自勤快变懒惰易,从懒惰的状态重拾勤快的精神很难。
记得我还在江山的“柳岸”社团的时候,每天第一缕阳光射来,我就打开了页面,打开了QQ,向社长“老百”问一声好。哪知我们的时差(他在新疆)很大,他那里阳光还在山窝窝里睡觉,一直要到九点钟,才起床。我这里,已经“日照三竿”了,日照,就是催人勤快的力量,无法拖延,不能踯躅。我非常自豪,感觉同是一个太阳,却我早早地就看见它得到了它的光线问候。
每天,我借着第一缕阳光在键盘上敲打文字,为阳光谱曲,谱上能量的曲子。
勤快地想,总有很多题材走进脑中,我戏说,别的疾病可以找到我,但老年痴呆的帕金森,不应该属于一个勤快的人。
勤快,敲打在键盘上的声音才舒服,才精彩,才有力量感。我给自己定下“勤快”为文的节奏,争取每两天写出一篇文章,每晨推送土肥挣两个工分,每两天写一篇文章。数字的游戏,都依然在勤快的旋律里生成。当然,我不敢游戏文学,我要写出文学的勤快,让真正的文学精神,走进读者的视野。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鸟儿懂得自己在食物链中,不是强者,更懂得,在时间和机会面前,勤快是唯一的争取力量。
时间的涵义,有多少文章在揣摩,在揭示,其实,时间的语言就是“勤快”,时间如流水,当我们蹲在一条小溪前,永远捧不起已经流走的那些水。最有激励意义的话是陶渊明说的“一日难再晨”。就连写恋情,也感慨时间——“人面不知何处去”,此时不追,没有再来时。真正的爱情,也离懒汉远了。多少女孩子的爱情标准就是找一个“老实勤快”的人,这才是懂得爱情生活的道理,不勤快,日子无以为继。
五
“勤”和“快”存在一种逻辑关系。时间是恒定的,也是快捷的,唯有以人的“勤”才可应对这个“快”。否则,快,会以更迅速的频率飞奔而去。永远不会赶在时间的前头,但勤快的人,会争取一个很少人得到的时间段。
太阳包含的信息,给我们的哲理思考,可能是世界上最多,最深刻宏大的。
“锄禾日当午”,怎么就不能选择一个秋风送爽的时段呢?不能。禾的成长等不得。
“白日依山尽”,不待我们的目光,太阳已经沉落山间,时光不停半分微秒,我们只能等明天再看太阳。
“晨兴理荒秽”,不是没有时间可以篱边品茶,而是还有更多的事,在等着勤快的诗人。
勤快点吧,我们追不上太阳,但却能距离太阳最近。
2025年4月8日原创首发秀才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