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看东瀛(散文)

夏侯景逸 8天前 39

2025年3月21日8时,随着一架东航波音737客机稳稳的降落在日本名古屋机场,我的脚步也随之踏上了这片日本国土。这个童年时代就有着深刻印象的国度,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我的面前。中日两国虽然隔海相望,但是相互的影响却是最深远的国家之一。在唐朝中国向日本输出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现在日本的文字仍然有汉字的影子,其唐朝风格寺院里的香火,延续了千年依旧香客不断。在近代日本向中国输出了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所留下的疮疤至今还未被抚平,其阴影依旧在中国几代人心中徘徊,这就是中日关系的历史渊源和真实的现实写照。

历史的转折点是一九七二年九月,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开启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中日两国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公报》使两国邦交关系正常化。一九七八年十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首次访问日本,在日本首相官邸,中日两国领导人相互交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这一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两国人民文化、经济交流的大门。从那时算起,距今已有半个世纪的时光了。现如今,日本的产品和文化已经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从汽车到相机进入中国的日本产品不知更迭了多少代。中国八零年以后的年轻人,几乎都是看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长大的。持续不断的交流,使得中日两国人民增加了互信和了解的机会,到对方国度看一下异域风景和普通民众真实的生活,成了两国民众共同的夙愿。

年初,一位在日本工作过的朋友向我讲起了他在日本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这更加勾起了我到日本旅游的愿望。查资料、选旅行社、等待签证忙活了近半个月,终于在三月份踏上了日本之旅。这次旅游名为赏樱之旅,实质上是日本历史之旅,从名古屋出发游览了奈良、大阪、京都、东京等四座日本城市。这四座城市,恰好连接起了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可谓是一个意外收获。现将沿途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奈良。奈良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在大阪市以南距离大阪30公里,古称平城京。自公元710年建都起,作为日本都城历时七十五年。奈良时代的都城平城京受唐朝影响比较明显,其中东大寺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东大寺又称大华严寺,距今为止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仿照当时长安寺院的形式而建,佛像依据洛阳龙门石窟舍那佛原形而铸。整个东大寺占地34万平方米,其中的核心建筑大佛殿,高48米、面宽57米、进深50米,为黑瓦双檐全木质结构。殿内所供奉的青铜卢舍那佛,高约15米,重约500吨,象征宇宙的真理与光明。从正面看这座佛殿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与其说是一座庄严的佛殿,到不如说是一座精美的东方艺术建筑。它是现如今全世界最大的木制佛殿,于一九九八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类似的佛殿早已消失殆尽,唯有山西应县,始建于辽代距今930年,高65.84米的释迦木塔可以与之相媲美。在奈良游人除了欣赏古建筑,还能够在奈良神鹿公园与小鹿互动。公园内古树参天,樱花待放,野生小鹿无拘无束的在游人和树木之间来回穿梭漫步。有时小鹿会面向游人轻轻的点几下头,意思是说请给点吃的,这时的游人赶紧把买的专用饼干递给小鹿。吃完之后小鹿又向游人点头表示致谢。同行的一位大姐幽默的说:“日本的文明真的不是徒有虚名啊,不仅大人小孩礼貌客气,就连动物也是彬彬有礼。”在奈良游览时,有一件事情颠覆了我的认知。在一个神社前,看见许多穿着黑色和白色衣服的日本人聚集在一起,按照中国人的思维这一定是一场葬礼。询问导游后才得知这是一场喜庆的日本传统婚礼。为此,在这里稍微停留了一会,等待新人从神社出来目睹一下他们的芳容。等了约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看见一对新人手挽手肩并肩微笑着走出了神社大门,新郎着黑色宽袖大襟上衣,新娘戴白帽、着白色连衣裙。望见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所有中国游客,这哪像是婚礼啊,分明是一个典型中国葬礼的翻版。同是黄皮肤的亚洲人,没想到风俗习惯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简直是不可思议。但,现实确实如此。

大阪。大阪市位于日本中部频临濑户内海,在东京以西距离东京约五百公里,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公园645---710年曾作为日本的首都。1574年日本三杰之一,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开始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1615年曾被战乱焚毁。它曾经是日本战国时代,既丰臣秀吉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作为经济中心和人口最多的城市长达四百余年,直到1925年这一地位才被东京所取代。游客到大阪市游览,有两个必到景点,一个是大阪城公园,另一个是心斋桥购物小吃一条街。大阪城公园位于大阪市中央区,占地面积105.6公顷。园内有十三处重要文化遗产,其中太守阁最为著名。这座高54.8米,外观高5层,内部8层的建筑是典型的日本楼阁建筑,飞檐、绿瓦、白墙相互衬托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现如今见到的这座太守阁,是1931年由大阪市民捐款依据当年的原型而建。在大阪城游览时,太守阁护城河外一座三层建筑楼房引起了我的注意。米黄色的瓷砖外墙,细小的窗户与长春市新民大街上的伪满建筑呈现一个风格。想必它与长春伪满建筑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迄今为止至少应有八十余年的历史了。游玩了大阪城公园第二个行程是购物小吃一条街。进入大阪的商业街,仿佛回到了中国二十年前的商业一条街。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小吃百货应有尽有,不宽的街面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可谓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随机在一家小饭店吃了一顿日本寿司,几个不大的小饭团花去了九十元人民币,只是吃了个半饱就草草了事。走在大街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来这里逛街的多是外国人,不用仔细分辨通过皮肤和脸型,在这里你会轻易的找出五个不同地域或国家的人。在日本购物你不用担心语言沟通的问题,这里的售货员始终面带微笑,非常细心和有耐心,即使你一件东西都没买,也会向你点头致谢。商店里的任何商品都明码标价,大一点的商场还有华人导购,而且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与在国内购物没有什么两样。

京都。京都在大阪以北距离大阪50公里,在公园794至1868年期间作为日本的首都长达千年。建都伊始仿照唐朝的城市模式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按井子形街道按进行布置,市内有保留完好的金阁寺、银阁寺、等古建筑,这座古都不仅建筑与唐朝建筑相似,就连街道的名称也一字未改,这里也有一条与西安一样名字的朱雀大道。在古建筑云集,古色古香的花间小巷里行走,看着盏盏小白灯笼,听着哒哒的木屐声,仿佛时光倒流了千年,又回到了日本走向文明起点的那个飞鸟时代。在京都参观了著名寺院金阁寺。金阁寺又称鹿苑寺,于1397年由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所兴建。几百年间经历过多次战乱和人为损毁,在一九五二年重建并恢复原貌。金阁寺是木制的三层楼阁式建筑,位于鹿苑寺境内,镜湖池南岸。屋顶是宝塔形状,并有只铜制凤凰,塔分三层,二层三层包括围栏全部贴满金箔。飞檐、黑瓦、金色墙面融为一体,使得金阁寺在碧水蓝天间显得更加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在游览金阁寺的时候我特意留心了一下它的园艺布置,金阁寺依山傍水,环境清幽,百年古树比比皆是。在环湖周围人工修剪的松树造型优美独特,有的像层次分明的叠罗汉,有的像扭曲舞动的龙蛇,有的像一泻千里的瀑布,可谓一树一风景,与中国江南水乡的园艺相比不分伯仲。在日本我还了解到,不仅日本的寺庙讲究风水和园艺,就是普通百姓也讲究风水热衷于园艺。如宅基地的选择,门窗的方向都有忌讳。房屋一旦建成,门前的小院布置就成了重点建设的对象。多数人家会选择种植松树,而且对松树进行造型修剪,庭院里的松树像盆景一样漂亮。据导游说,园艺师在日本非常吃香,一个好的园艺师月收入人民币可达十万人民币。在银座我特意进了一家花店,这里售卖盆景,一盆树龄六十年,三十厘米高的松树盆景卖价一万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园艺是有多么的青睐和钟情了。在中国从南到北无论是豪华别墅还是农家小院,粗略观察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不是种的辣椒,就是栽的黄瓜,很少有栽花种草的更不用说圆艺了,或许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民族世代所传的基因所致。

富士山。富士山位于静冈县与山梨之间,在伊豆半岛北侧距离东京八十公里,是日本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3775米。它被日本人封为神山,同时也是日本国的重要地理标志。只要提到富士山就会想到日本,只要到日本旅游必到富士山。我们一行游客是在第四天下午抵达富士山的。在行驶的车上远远望去,巨大的圆锥形山体矗立在群山之间,白色的积雪覆盖了大半个山体,在白云的笼罩下时隐时现。绿色的群山衬托白色的山体,使得富士山显得更加壮丽巍峨。山上白雪皑皑,山脚下却是春意盎然。山下的河口湖大石公园碧波荡漾,野鸭与水鸟在水中嬉戏,岸边的垂柳已经吐出了新的嫩芽,一株株高大的樱树含苞待放。由于天气的原因不能登山,游客们只能在山脚下的湖畔游览,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游客的兴致,他们或对水中的水鸟拍照,或背对着富士山留影,旅游纪念品商店里更是人头攒动。在湖边漫步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日本,能够把旅游事业做的风生水起成为旅游强国。据统计二零二四年接待外国游客3687万,一跃超过了常居亚洲旅游榜首的泰国。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因素不可或缺,一个是有良好的旅游环境,二是有细致入微的服务。日本是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8%,这相当于中国两个福建省的面积都被森林所覆盖。坐在大巴车里就能体会到汽车就是在森里穿梭,从一个城市到另一城市。偶尔遇到的小村镇也是被农田和绿树所环抱,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一到日本我就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都非常干净,无论是大型卡车还是小型轿车可谓一尘不染,尤其是不锈钢罐车更是闪闪发亮。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任何车辆都不可能保持如此好的状态。在观察汽车的同时我有了另一个发现,那就是日本人开的绝大多数是小排量轿车,类似与中国两厢铃木、五菱等1.0排量以下的微型车。1.6排量的三厢轿车较少,几乎见不到大排量的越野车,这与国内人选车的偏好正好相反,由此可见环保理念已经深入到绝大多数日本的心里。服务细致是日本人的强项,为我们开车的大巴司机已经七十岁了,就是这位老师傅还负责游客行李箱的搬运工作。无论是往车里装箱还是取箱都是轻拿轻放,并且钻进车厢里细心整理一丝不苟。一次下车我注意到,他正在往一个记录表上填写数字,尽管不懂日文但是我大致看懂了他写的内容就是我们这段行程所用的时间。在日本旅游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在国内带的卫生纸没有用了,所有的卫生间不仅干净无味而且都配有卫生纸。以小见大,从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

东京。东京不仅是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这座一千四百余万人口的城市,创造了5.1万人民币的产值,约占日本国民总产值的六分之一,与中国两千四百万人口5.3万人民币产值的上海旗鼓相当,是上海人均GDP的1.6倍。大巴车在东京市内行驶非常顺畅,几乎没有看到汽车长龙和堵车现象,在这个人口密度接近上海三倍的大都市实属罕见。据导游介绍说,这得予以日本有发达的公交系统,公交车的准时率几乎像地铁一样准时。地铁网络更是四通八达,几乎触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最大的地铁站新宿有178个出口,就是她本人乘坐地铁到了这个站点也需要仔细辨别,否则也会出错。在银座大街上漫步犹如在上海淮海路上漫步,这里不仅高楼林立而且聚集了众多的跨国公司,每一个国际大的品牌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导游曾诙谐的说:“各位游客你们到了日本也是世界最繁华的地方,你想买世界上任何品牌的东西在这里都能够买到。进店的时候要仔细看一下货物的价格标签,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把你的信用卡刷爆。吃饭最好到背街小巷,那里是普通人消费的场所,如果进入正面临街的餐馆需要掂量一下自己的钱包,一千人民币在这里你不一定吃饱。”导游说的是实话,日本的消费水平比中国要高出几倍。在快餐店里,一小碗飘着几个紫菜叶和小虾米的面条就需要三十元人民币,如果要另加食材还需增加费用。如果是一个中国东北大汉在这里用餐,我估计他能吃下这样的十碗面条。这次到东京旅游还实现了另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目睹了东京塔的芳容。东京塔建于1957年竣工于1958年,这座高332.6米,比埃菲尔铁塔高出8.6米的钢制铁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它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铁塔,经常出现在电视和画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2012年它被634米的东京晴空塔取代了第一的地位。尽管第一的地位被取代了,但是它比周围的楼房仍然高出了一大截,昔日王者的风范依然如故。在这一点上它比中国的东方明珠幸运多了。东方明珠,这座1994年建成,高达468米的铁塔,只风光了二十年就被身后的上海中心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所超越。如果不是建在黄浦江边,早就被这里林立的高楼所湮没了。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近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建设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不仅远超了日本而且也碾压了世界上的所有国家。

六天的日本之旅匆匆的结束了,尽管樱花没有看到多少东西也买的不多,但是内心的收获却是满满的。尤其是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文明谦让,做事细致,讲究规则,重视环保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的基因里。这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成为了日本社会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有一句成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优秀的一面正是我们学习最好的榜样。向先进文化学习汲取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日本人的东西方学习,中国人的四十余年改革开放就是最好的例证。坚信我们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中华民族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5年4月5日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