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也算不得是一篇游记,只是将这次大西北之旅如实再现,带着你跟着我的文字陪我一起神游。
早在5月份跟女儿一起带外孙去南京看儿童剧《敦煌奇妙夜》,在遇见博物馆参观了“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从那时候起女儿就开始筹划在国庆前后去一趟大西北,原本还以为只是说说,到了9月份还真的将火车票都订好了,接着便是计划着做出行的各种准备。这期间有许多犹虑,首先是有两颗牙疼痛发炎,前后疼了两个月,接着便是牙龈肿痛,临行前几天终于缓解了。最担心的还是老腰,出行前十天左右便觉得腰又有点不舒服了。临行前一天还在腹泻,行李已收好,不论身体如何都要成行了。听说大西北白天与黑夜的温差大,最低气温只有3、4度,就准备了冬天的衣服,出门在外千万别冻坏了。衣服带得多,3只旅行箱,加上3只大包,看上去好象是在搬家。
一、坐上火车开启旅程
27日下午6点,我们坐上了盐城至兰州的火车。这是一趟绿皮火车,不同于高铁,我们三大一小正好包了一间软卧,她们娘儿俩及外孙睡下床,我一个人睡上床,另一张空床正好放行李。外孙兴奋地在床的上下来回折腾着,床与床之间不算宽,他正好一跳就能到达对面。
抽烟的人自有自己的小心思,五月份坐高铁听女儿说高铁上没有可以抽烟的地方,哪怕是躲在卫生间抽也会触发警报器,如果仅仅是为了抽烟而落得那种结果真是太丢人了。我还专门研究了各个站点停留的时间,可以趁着这个时间下车过把瘾。晚饭后上卫生间时看到有一个人在附近抽烟,再一看车厢上竟然贴着“吸烟处”的字样,还有一个可以抽出的烟灰容器,便长舒了一口气,坐这趟26小时的火车如果没有抽烟的地方岂不是等于出来戒烟了。
夜幕降临,火车一路向西北疾驶,一时难以适应火车的震动,一夜迷迷糊糊。胆小的人肯定是睡不好的,那火车动不动就触动一下,让人顿时就会心生紧张,以为遇到了什么突发情况,但习惯了这样的动作之后也就见怪不怪了。
早上到餐厅吃完,停三门峡站十多分钟,气温已降至15度。丘陵地带到处是黄土高低不一的坡,没有石头,全是土山,地广人稀,山很矮,应该算是丘陵地带,路边的房屋以平房为主,楼房很少,有以土坡挖洞而居,应该就是所谓的窑洞了。天气阴,无雨,车人温度适宜,不冷不热。一切都以慢节奏为主。几个小孩聚在一起嘻闹,增添了车厢里的人气。
小时候偶尔坐汽车,那飞驰的车与窗外的景色一闪而过的景象最让人必潮澎拜,心绪会跟着那飞驰的节奏在飞扬。透过车窗看到外面的山銮叠嶂,烟雨缭绕,心情也随之飞向了大西北。雨天是思念的天气,那些人和事都在烟雨中在眼前闪现。人在旅途中尽享休闲时光,放松身心,只是缺一路的知己话语,少一程贴心的情话。
28日晚七点五十火车到达兰州站,列车员说火车早点了,到达时间应该在八点。我们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出站,来接我们的旅行社车辆还在55公里外的高速上堵着,兰州站车辆显然是难以进出,为了方便上车,我们拖着行李箱出了车站,尽量往车辆不算多的街道上跑。外面已下起零星小雨,我们大约走出了两三里地,来到一处公交站台,坐下来等待。离开故土的饮食差异,觉得胃有点不适,便找了家药店买了瓶雷尼替丁胶囊,降一下胃酸。
九点多终于等来了专门负责我们旅程的小车驾驶员,来人是四十来岁的西北汉子,他自我介绍已在这条旅游路线上跑了7年了。上了车,我们还要开近三小时左右的车赶往西宁,在那里签署旅游协议,然后住下来,29日一早赶往我们旅游的首站-----茶卡盐湖。
告别人流匆匆的兰州城,我们披着夜色疾驰在四面是高山的高速上,一会上坡一会下坡,一会儿又穿越隧道,一会向左一会向右,走了一段时间司机告之:我们已进入青海境内。外孙开始还有点兴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直到凌晨12点半多才到达宾馆,签署了旅游协议便住下了。
二、第一站旅游景点茶卡盐湖
早上起来觉得外面的气温还真的有点冷,预先把准备好的厚衣服穿上身。七点多钟天还没见大亮,我们坐上车驶往茶卡盐湖。一路看到许多小山头都有蒙古人的用石块堆成的像小山一样的标志,司机告诉我们,那是蒙古人的金幡,据说那是一种用来代表敖包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蒙古人民所认为的神灵的住所,只要是看到这种标志我们就知道到了蒙古人的地盘了。一路上有不少的小山坡上有漫山遍野放养的山羊,还有很长的距离是戈壁滩。青海这些高原地带有许多湖泊,多数都是盐湖,这里在亿万年前还是海洋,由于地壳的隆起成了高原,也有一些淡水湖,有淡水的地方便有绿洲,便有城镇,便有人气,而数百公里的戈壁滩则显得没有人烟。
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夫人开始出现高反,而我则一点没有反应,外孙更是一直很活跃,动不动就在我后面把我的充气枕头气给放了,看上去一点也没什么高反。
将近11点钟赶到茶卡盐湖镇,先吃了午饭,然后由司机去买票,他将进入景区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流程都告诉我们。昨晚他开车开了西宁-兰州一个来回,早上又起得早,一直开到现在的车,我们让他赶紧休息一下,开了这么远的路程也没睡几个小时,我们结束后还得赶往下一处景点,得让他有个好的精神状态。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州乌兰县茶卡镇,海拔3059米,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四周雪山环绕,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漫步湖面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间走,宛如画中游。
午前温度很低,约12度,下午近两点钟我们乘座盐湖景区大巴到达湖边,改乘观光小火车,检票小姐查验我的身份证,友情提示我60周岁可以免费观光。坐了十多里路的小火车来到可供游人观光的最佳地点,租了鞋套,涉水进入盐湖,水只露过脚面,脚下都是坚硬的盐粒,这是大自然的赐予,取之不尽,盐挖出两三年后地下水又会结晶成盐,仅此一处的湖盐可供全国人民吃上近百年之久。盐湖此时的温度显示是18度,但也只能穿短袖,太阳与盐湖相互映衬很是刺眼,不远处的祁连山脉像一条卧龙守护在湖边,上面有前一天刚下的雪在山顶己形成雪线。早上从西宁出发穿的衣服不少,这时候在阳光的照射下已显得很热了。
茶卡盐湖的景色很美,难怪这里会吸引那么多的游人来此打卡。在湖中拍照水天一色,天然的蓝色背景一尘不染,拍照打卡是此行的证明,任意挑选一个镜头都能拍出非常漂亮的背景,不愧为“天空之镜”,女儿请人家专业摄影的人拍了照片,我们穿着租来的鞋套进入水只有脚面深的盐湖中选择拍照的位置,外孙在水中很兴奋,我们用手机拍了些照片,留下了在茶卡盐湖的最美留影。三点过后温度开始升高,尽管只有十多度,但已相当于我们家的二十多度气温了,我们马不停蹄地追逐美景,已觉很疲惫。
四点多我们坐小火车、大巴返回,坐上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一一德令哈。八点左右到达德令哈,今晚已是中秋,从家里朋友圈得知天气阴,不能赏月,而我们在这儿却能看到天上圆圆的月亮。但我们已无心赏月,一天的疲劳下来只希望能早点休息,以便明天的旅游能有个好的精神状态。
三、到达大柴旦上的翡翠湖
9月30日一早从德令哈开车40公里前往翡翠湖,一路荒无人烟,高原山丘多,无雨少水,土都为盐碱地,长不起来庄稼,不具备生存条件,但路上还是有疾驶小各种小车前往翡翠湖、大柴旦观光。途经淡水湖可鲁克湖、咸水湖小柴旦湖,沿途已见丹霞地貌。
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区大柴旦镇境内,是大柴旦丝绸之路上的新驿站,有独特的高原盐湖风貌,属硫酸镁亚型盐湖,面积15平方公里,它由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湖泊组成,湖水颜色因矿物质含量不同而呈现出深绿、浅绿、翠绿、蓝绿等不同颜色,宛如一块块翡翠散落在大地上,因此得名“翡翠湖”。翡翠湖的湖水清澈见底,宛如镜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的雪山。如今它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成为大柴旦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这回在景区内我们没坐小火车,而是步行到盐湖深处,来到了被称之为翡翠的胜境,在刻有"翡翠湖"的石碑前拍照留念,又寻得几处理想的取景之处各自留下这次长途奔波后的心灵放松之地的留念,我则选择了以大山和盐湖为背景,如此会显得视野更宽阔,画面的背景以淡篮为主。此时的天气甚好,阳光灿烂,这里的海拔高度3190米,夫人吃了药已不再有高反。早上的温度只有十多度,有点凉,接近中午的时间温度开始上升,
青海省是个神秘的高原省份,以其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无数旅行者。翡翠湖无疑是最为迷人的景点,位于柴达木盆地,背靠昆仑山脉,面临可鲁克湖,这是一处隐藏在盆地中的人间仙境,静静地躺在高原的深处。不远处群山环绕,湖的四周空旷而辽阔,极目远眺,高原的风轻拂而来,你定然会有种在这里定居的冲动。
微风将天上的白云轻轻推动,天高云淡,除满山遍野的绵羊和偶尔见到一些数量极少的马、骆驼,就再也没有其他生物了。越往北起是荒无人烟,高原以盐碱地为主,但交通却早已将这些地方连通了起来,只要你愿意便可带你到四面八方、天南地北。
出了翡翠湖,吃了午饭,我们便再次启程奔赴340多公里外的敦煌。
途经一座高山,看路牌得知是当今山,查了一下此地的海拔达3800米,但我们还都没有高反。当金山口以西是阿尔金山,以东是祁连山。越过的当金山口,就算进入青海了,视线豁然开阔,一条望不到头的路笔直指向盆地中央,路两边的电线杆和光缆沟使公路的视觉效果拓宽了20倍。这里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一路上人迹罕见,飞鸟不驻。途经阿尔金隧道,隧道全长7500米之多,另一段略短,接着便是69公里的下坡路段,从阿尔金海拔3699米到海拔1200米,一路车速都不快,路边随处可以应急高坡,那是为了在连续下坡的过程中防止车辆失控而设置的求生措施。到达阿克塞时海拔已降至1500米,直到这时才发现耳朵有些不对劲,司机说这是短时间从高海拔下降的气压差造成的,时间不长便可恢复正常。原来我对高原反应没有过体会,这次也总算是体会到了高原确实是会有些反应的了,好在这个过程时间不长,也没太多的不适。
四、在敦煌过国庆
下午四点进入敦煌境内,司机介绍说这里的气温不冷,目前温度在20度以上,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也不算大,是比较舒适的温度,而且这里的海拔也不高,饮食也很丰富。我们将在这里住两个晚上。
按照预先的计划我们赶在下午五点十分到达敦煌博物馆,这样我们就能在博物馆关门之前进去参观一小时了,女儿说去一个地方最好先去博物馆,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城市。这里有许多窟中没有的宝贝,都是为了对文物进行更好地保护。单是在这里匆匆看上一眼显然是时间上不够,即使是去了莫高窟中看了之后也还得回家补上好多的课,权当是先行热身吧。
博物馆预热完毕我们马不停蹄赶上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被誉为可看、可听、可游走、可互动的“活的第736窟”,采用全息投影、3D威亚等高科技手段,以全沉浸式的呈现方式,演绎了西域少年白氏追寻艺术的动人故事,活化敦煌古乐器、古乐谱研发成果,游客或行走、或站立、或坐看,体验逼真的洞窟穿越,感受敦煌文化魅力。
10月1日是国庆74周年,八点半出发去看敦煌数字影片,人山人海,还好我们是以前一个月预定的a类票,可以自如观赏,几乎不用排队。看完影片之后我们坐上了去莫高窟的大巴,从游客服务中心至莫高窟有近半小时的车程。莫高窟坐落在一处山脚下,这里因何能开凿洞窟?因为亿万年前地壳运动后留下了海底的沉积盐堆积成山,在这样的山下开凿洞窟不会造成瘫塌,开凿一点不易变形,墙面上再加以处理就能进行绘画了。早期这里的绘画是敦煌城内的旺族来此开凿洞窟,并在洞体内的墙壁上为自己的家族绘画,以后便形成了一种时尚,全国的绘画大师们以来敦煌绘画而荣幸,这里集中了最好的画师,历经数个朝代的变迁,也历经了战火的考验,更有强盗们巧取豪夺,将他们的所谓文明建立在我华夏子孙心灵的创伤之上,至今思来仍有阵阵隐痛。如今国人越来越珍视敦煌文化,前来膜拜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敦煌这块文化宝地已成为国人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建议每个来敦煌游玩的游客都提前做好文化功课,因为游客的每一次呼吸都会给壁画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莫高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前后有千年历史,在过往的历史朝代中一直开凿不息,一直到5代宋初期间,海上贸易之路新生,莫高窟的开凿也止于元代,明朝嘉靖帝,封闭嘉峪关,沙州民众内迁,敦煌莫高窟进入了凋零的时期。而这座宝藏,历经尘风,在20世纪初将重新被世人所知,中国、古印度古希腊中亚文明,4种古老的旋律在这里汇成了千古绝唱,无数虔诚的心,曾踏上这条路途,超生这一片荒芜当中的精神家园。它历经战火的纷飞,念佛的萧条,奇迹般地留存至今。